第071章 予官之極
作者:隱機客      更新:2020-08-04 11:57      字數:3595
  韓瑜第二日直接找來餘由,問道:“昨夜聽先生之言,受益良多,韓瑜有一棘手之事,想讓先生出謀劃策。”韓瑜昨夜之後已經頗為認同餘由,此時便稱餘由為先生。

  餘由見狀笑問道:“可是如今這數百兵卒之事?”

  “先生如何得知?”韓瑜十分驚訝,昨夜才想到考究餘由之事並未對他人泄露。

  “此事簡單,都侯將這些兵卒追回,數日均未指派官員,定然是一時之間拿不定主意,且都侯近日屢屢在營中行走,顯然是思慮此事而不得其法!”

  韓瑜見餘由猜得如此之準,便問道:“先生可有良策教我?”

  “都侯,此時我僅僅隻是一兵卒而已,不宜為都侯獻策!”餘由說完之後,心裏也是一陣忐忑,如此要挾之下,萬一韓瑜怒起,後果不堪設想。

  韓瑜聽後倒是沒有惱怒,反而頗為尷尬說道:“現今螻部之中尚無官職給予先生,我便設立以一侯丞,請先生屈尊!”

  “這侯丞乃是何職位?”

  “都侯以下,萬事皆管,佐我行螻部大小之事,螻部太小,現今韓瑜隻能給出此職了!”

  “都侯既然如此看重於我,那我便當仁不讓,都侯此時是否感覺麾下可用之人太少,一旦麾下兵卒擴增之後,便無人可用?”

  “正是!”

  “如此,都侯可將這五百餘人分置於其他百戶之中,其一:這些兵卒騎射之道遠遠不如原先都侯麾下之兵,以老帶新,可讓這些人更快成軍,其二:百戶麾下兵馬變多,職權變大,都侯可設立副職,都侯麾下數個百戶,便可同樣設立數個副百戶,一者這些副百戶在百戶身側,可以學其統兵之術,二者待有下次再擴增兵卒,這些副百戶便能轉正為百戶,兩司馬亦可如此。如此一來,隻需三五月,即使是兵卒瞬間擴大一倍,都侯便不缺可用之人!”

  “先生設立副職之舉甚是高明,韓瑜佩服!”

  “都尉過獎,此舉不過是昨日與都侯所說訂立規製之舉,隻為文者中道而已!”

  “昨夜先生與我所說立之千年基業,先生可能教我?”

  “欲謀萬世之道必先謀全局,中原九分,草原不整,此乃都侯大好機會。欲要謀求中原,必先謀求中原以北。欲要謀求中原之北,必先謀求氏巴諸部。以天下全局來看,中原之地以北,大的有雍國之北的氏巴諸部、冀國兗國之北的草原十部,小的如同樓林部、青岩諸部、花顏部,數不勝數。氏巴四部皆不再統屬於氏巴南部旗下,西部、東部、北部皆虎視其大汗之位,而南方雍國內亂之後,國力日升,軍兵糧草已然能夠支撐與氏巴諸部傾國大戰,以我觀之,兩者大戰在即,且氏巴諸部必敗,屆時便是都侯縱謀求巴諸部的大好時機。”

  韓瑜料到了雍國與氏巴諸部必有大戰,見餘由這麽肯定氏巴諸部必敗,便問道:“先生為何這般肯定氏巴諸部必敗,雖然氏巴諸部實力不及雍國,但是戰場之道,頗為詭異,韓瑜大小之戰數年,深知勝負之分並不以實力便能決定。”

  “兵法言以正合,以機(奇)勝,若是以機(奇)勝無法得勝,都侯作何感想?”

  “先生為何如此之說?”

  “我記得延匯長史有一副鐵甲,都侯定有親見,其防禦之力如何?”

  “自然是見識過,三十步以外,弓箭不能傷!”

  “此等鐵甲,我若告訴都侯,雍國不下兩萬副,都侯作何感想?”

  “若是碰到這等軍兵,我螻部騎射便毫無作用!”

  “正是如此,氏巴諸部一旦碰到其鐵甲大軍,便不能勝之,且雍國有踏張弩一物,都侯可曾知道?此物射程達二百五十步,都侯之箭,乃是諸部之冠,敢問都侯所射之箭最遠能至多少步?”

  韓瑜聽到踏張弩這般厲害,頓時吃了一驚,說道:“我所射之箭最遠不過百五十步,但已無準頭。世上真有這般利器?”

  “此物製作比鐵甲尚為麻煩,射出之後再次裝箭便頗為困難,隻是此物在雍國出現已久,怕是不下一萬。”

  韓瑜頓時覺得離開中原之後,與中原也越來越陌生,連踏張弩一物也不知曉,便問道:“如此說來,中原各國皆有?若是這般,我欲與冀國複仇便不再有望了?”

  “哦?都侯與冀國有仇?”

  “我乃是兗國韓氏之人,冀國何氏數年之前侵入兗國,致韓氏被族滅,隻剩我孤身一人……”韓瑜將其遭遇緩緩道來,最後眼睛都濕潤起來。

  餘由聽後沉默許久,說道:“既然如此,都侯便與冀、兗兩國皆有仇怨,隻是以都侯現今實力,此仇怕是暫不得報!”

  “此事我亦是心知,再積蓄實力便是,方才先生所講踏張弩,冀兗兩國如今是否亦有?”

  “踏張弩乃是雍國利器,定然不會輕易外傳!即使偶有外流,他們仿製之下,也未必有其八分威力。”

  “其八分威力亦是遠遠超過弓箭,中原之國如今有這般利器,怕愈是往後,其實力愈強,報仇之舉怕是再也無法實現!”韓瑜越說越是氣餒。

  “都侯縱橫萬裏,如今怎會這般氣餒,氏巴諸部敗於雍國乃是好事,其國之人皆從農事,斷然不會久居氏巴諸部之地,都侯隻要在與其交戰之中,保得實力,諸部大敗之後,定然會大亂,皆時便是都侯崛起此地之時!”

  “那踏張弩、鐵甲那般厲害,與之遭遇如何保得實力?”韓瑜想起這兩樣物件便皺起眉來。

  餘由見韓瑜如此,便說道:“都侯為何定要與那鐵甲強弩硬拚?”

  “哦?尚有解決之法?”韓瑜不禁興奮起來。

  “弓弩鐵甲皆是人用,佩戴之後甚是不便,都侯不能進攻,為何不能避之?螻部騎射甲於天下,都侯帶兵追擊兗尾,一日一夜行數百裏,如此快速,深諳傭兵之道,卻是為何為鐵甲強弩所懼?都侯麾下騎兵有此快速,滅其斥候,蔽其耳目,易如反掌。如此一來,其不過是聾子瞎子而已!中原大軍出兵草原之地,其糧草消耗甚巨,屆時襲其糧道,即使不敵亦可使其自退!”

  餘由之言瞬間讓韓瑜警醒,趕緊行禮道謝:“先生所言甚是,韓瑜陷入魔怔,幸好先生點醒!”

  “都侯聽聞鐵甲強弩之威,不過陷入其中,不自知而已,一旦見之,定會想到破解之道!”

  “先生接著與我說氏巴部戰敗之後情形,螻部該在其中如何壯大?”

  “雍國與氏巴部相鄰者為氏巴南部,氏巴西部與雍國相隔大山,若是兩者大戰,定然是氏巴南部境內!”

  “為何不能在雍國境內?”

  “雍國北方城高池深,皆遠遠超過祭天城,而氏巴諸部又無攻城器械,定然不會與之在雍國堅城之下決戰,會引誘其進入氏巴南部境內,待其疲憊之時攻之,或是設伏於險地,或是斷其糧草,不一而足。如此一來,氏巴南部之地糜爛,定與其他三部相互衝突,三部定然不願氏巴南部將戰事引入其地,會脅迫氏巴南部在其地決戰。氏巴南部南北縱深不過五百餘裏,如此雍國大軍數十萬大軍,保得數百裏糧道定然無憂,再加上氏巴諸部未曾見識鐵甲強弩之威,貿然與之決戰,如此便隻剩戰敗一途。”

  “南部一敗,實力不存,便是得依附於其他三部,但這三部實力相當,屆時哪一部得氏巴南部依附,便可將其號令氏巴諸部的金印得之,如此,稍有動靜便會引得其他兩部圍攻,屆時剩下的兩部便是想要並存亦是不能!”

  “先生解說精彩紛呈,隻是我部該如何是好?”

  餘由聽後本想暗罵韓瑜一聲,最後還是忍住說道:“都侯現在千餘騎兵,便可縱橫氏巴諸部,已然名滿諸部,於各部大戰期間隻要保存實力,以靜製動,定會有人源源來投,屆時都侯又要憂慮屬下可用之人太少,如今之事,便是多多培養可用之人,屆時數千上萬之人來投,都侯也能瞬間將其掌控。”

  餘由之言給韓瑜點名了方向,韓瑜欣然向餘由拜謝道:“先生之言,讓我茅塞頓開!,先生果然是良謀之臣!”

  螻部駐地一露天之上,建有一高台,延匯、蒙提爾塔、韓煥、韓胡及諸位百戶、副百戶皆是位列其下,皆小心翼翼地議論道:“都侯叫我等來這高台之下為何?”

  韓煥瞧向延匯問道:“都侯讓我等居這高台之下為何?”

  延匯此前與兗尾等人走近,讓韓胡等人頗為厭惡,隻有韓煥與他同時中原之人,才未對他怒目而視,如今韓煥問他,他隻得回道:“中原有封壇拜將相之舉,我等出兵南下在即,建立封壇已然不及,都侯才建了一個高台,定是行祭天拜將相之舉!”

  “此事為何未聽大兄說起?”

  “都侯近日覓得一中原之人謂之餘由,每日與其聊至深夜,其人定然是大有才能,才能讓都侯行如此之舉!”延匯暗暗地感歎:蒙提爾塔與自己乃是韓瑜一左一右,皆沒有此等待遇,此人該是何等之人,才能讓韓瑜如此看重?

  韓瑜身著中原冕冠之服走向高台,先是一番祭拜天地,而後說道:“……今有餘由其人,知天文之道,曉地輿之理,精文武之事,瑜以螻部侯丞任之,居瑜一人之下,螻部眾人之上,掌螻部萬物,賜金印為憑……螻部眾人行大拜之禮!”

  餘由亦是身著冕冠之服,手持金印,看著高台之下眾人,自豪之感油然而生。韓瑜說完之後便首先向餘由行禮,其餘屬下見狀不滿也隻得暗暗緋腹,跟著一起行大拜之禮。

  待其禮畢之後,韓瑜繼續說道:“侯丞可有五十護衛,韓瑜另賜餘由金五百,美女十人,牛一百,馬一百,羊千頭……”

  延匯替韓瑜掌控螻部財物,知道韓瑜封賞有多豐厚,封賞之後,餘由財產便能超過韓瑜,不由地暗暗心驚,看來韓瑜這是鐵了心要讓餘由居韓瑜之下第一人了,不由地暗暗說道:“螻部之中,又出一強勢之人,今後看來得愈發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