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節 長安舊友(六)
作者:兔兒知秋      更新:2020-12-18 11:27      字數:2235
  那日雨輕在辛府遊廊上確實看到她們兩姐妹,與另一名叫阿琳的侍妾有些爭風吃醋,不過在辛府女眷成群,勾心鬥角在所難免,況且辛鼇的這場家庭糾紛還在持續中,辛府越是亂作一團,於線人來說越有機會獲得最有價值的信息。

  與此同時,順風正在小廚房與劉五娘說著晚飯的安排,“雨輕小娘子說上回的蘆蒿炒雞絲味道還不錯,但是那盤炒麵筋油擱多了,有些膩人,今日做個時令菜槐花餅好了,因為任家小郎君也會過來一起用飯,他比較喜歡吃茄夾,你要炸的酥脆些才好。”

  “我知道了,你看這樣粗細的麵條可使得?”

  劉五娘指著案板上剛切好的生麵條,笑道:“上次雨輕小娘子做什錦炒麵時,就是我揉麵做的麵條,如何做生炒麵我也學的差不多了。”

  “裴府裏就屬劉五娘做的麵條好。”順風笑嘻嘻道:“待會別忘了給我留一大盤生炒麵,我也喜歡吃這個。”

  在廚房內,順風看了看爐子上煨著的魚湯,又瞧了瞧蒸著的珍珠丸子,香氣撲鼻,看來今晚的飯菜很是豐富。

  而在旁邊的任府,李雄正和任遠坐在亭中閑聊,他們還憶起了兩年前的事——

  原來當年關西一帶的百姓流亡遷徙到漢中後,上書請求在巴蜀地區寄食,朝廷卻不允許他們進入劍閣。

  幸而禦史李宓上表,講到流民有十萬餘人,僅靠漢中一個郡根本無法救濟,又沒有船隻將他們送往荊州,而蜀地糧食儲備充足,流民前往正好能解決溫飽問題,朝廷這才同意這些流民遷移到益州一帶。

  任罕身為大鴻臚,常與外族交涉,當時流民首領李特就受過他的恩惠,任罕從自家在長安的糧店中先後調撥了幾批糧食贈與李特,解了他的燃眉之急,李特銘記在心,其子李雄更是與任遠在長安有過一麵之緣。

  那日李雄運到長安一批山貨,姓黃的商賈故意壓低價格,還說這批山貨有問題,動物的毛皮柔軟度和光澤都不好,隻能給付一半的價格。

  “黃善,上次我派人送來的那些上等的牛角和筋,可都是製弓的好材料,你卻一直拖著尾款不肯付清,這次又要壓價,我看你分明就是個奸商,這生意不做也罷!”

  李雄當然不會當這個冤大頭,他深知黃善狡猾奸詐,就是在欺辱他們氐族商人,這些上好的貨物卻被黃善一再壓價,心裏自然窩火,無奈父親交代過他,談生意就是談生意,不可動用拳腳。

  正在爭執之時,有名年輕的男子拍了拍黃善的肩膀,笑道:“黃善,總是使用這些小伎倆,很有意思嗎?”

  黃善扭頭一看,訕訕笑道:“原來是倉家小郎君,我也是最近手頭有點緊,並不是想要——”

  “這些毛皮看著不錯,既然黃善不喜歡,那就賣給我吧。”

  ————

  說話的人卻是一襲錦袍的少年,隻見他麵如冠玉,溫文儒雅,看了一眼李雄,微笑問道:“剛好我想製一把良弓,就是尋不到好的牛角和筋,不知你這裏有製弓的材料嗎?”

  “我這次並沒有帶來這些,不過我自己有一把好弓。”李雄說著示意隨行小廝將弓取來,又道:“如果你不嫌棄,我可以送給你。”

  沒過一會,小廝就拿著一把弓疾步走來,雙手遞給那少年,少年仔細看了看這把弓,淡笑道:“確是一把良弓,不過我怎能憑白奪你所愛呢?”

  “如果你能換我一些鹽和鐵鍋,我就感激不盡了。”李雄赧然一笑說道。

  在古代鹽的產地是固定的,關外的匈奴人和蒙古人並不懂製鹽,如果漢人不同他們開通商貿,他們就一點鹽都吃不到,所以說鹽也是重要的戰略資源,朝廷很早就掌握著製鹽技術,周邊其他小國和少數民族都是不具備的。

  所以氐族商人經常以物換物,就像糧食和鹽,還有絲綢和瓷器,都是他們想要換取的東西。

  “原來是這樣,我家在這裏開著糧店,倉家就做著鹽業生意,這都不難辦。”少年淺淺笑道。

  “我叫李雄,是從略陽郡而來。”李雄拱手說道。

  少年也略施禮道:“在下任遠,字子初,是從洛陽來長安看望朋友的。”

  兩位少年在街頭偶遇,一見如故,後來又把酒言歡,天南地北,無所不談,李雄欽佩任遠的學識淵博,而任遠卻欣賞李雄的性情剛直,豪情灑脫。

  至於任遠來看望的那位朋友正是倉慈之後,倉海,倉慈在魏文帝時期擔任過長安令,治下嚴明,後來遷任敦煌太守,溝通西域,政績卓著,深得百姓以及西域各國的愛戴。

  在任遠和李雄結交後,他們時常會書信往來,氐族商人再去長安販賣貨物,倉海都會給他們公平換取錢物。

  “子初兄,上回你托人帶給我的一壇酒,沒有雜質,甚是清澈,醇香獨厚,我此番前來就是想要買一些這樣的酒帶回益州,也希望可以長期合作,畢竟益州那邊有些僻遠,不知道洛陽的商賈願不願意與我們做生意。”

  任遠站起身,笑道:“仲俊兄,這件事待會再說,我們先去鄰近的裴府用晚飯吧。”

  “裴府?”李雄疑道。

  “洛陽的特色菜也就那些,不過她那裏的菜肴品種很多,味道也很獨特,值得品嚐。”任遠淡笑說道,先走出亭子。

  李雄也跟上他的腳步,說道:“人道河東裴氏與琅琊王氏同盛於一時,又稱‘八裴八王’,就像往日裴令公與王衍相比,可惜裴令公已經病逝。”

  任遠淡淡一笑,說道:“儒林丈人裴司空(裴秀)、玉人裴令公、言談之林藪裴侍中(裴頠),他們皆是河東裴氏中傑出的人物,不過追述到前朝,清陽亭侯裴潛(裴秀之父)平恒貞幹,更是深受魏武帝的器重”

  “昔年代郡大亂,烏桓王及首領都自稱單於,專權控製代郡的政務,魏武帝(曹操)便任命裴潛為代郡太守,想讓裴潛帶領精兵前去鎮壓討伐,裴潛卻選擇隻身乘車前往代郡,設法安撫了單於,從而穩定了北方邊境的局勢,可惜裴潛在代郡隻做了三年的太守便返回朝廷,之後單於再次造反”

  李雄歎道:“祖父對裴潛也甚是敬重,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