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茶會
作者:花花香我      更新:2020-07-29 03:19      字數:6408
  大房的庶女自然是交由大太太來修養的,那四個雖說年齡還小,但規矩卻是一絲都不敢錯的。大太太通常裏繁忙,也不會親身過來,但她可以派她身邊的嬤嬤過來修養。

  如此的修養是沒錯的,但放在劉滿兒眼中便不是那麽回事了。

  大房修養劉滿兒是很嚴峻的,半分都不能行差踏錯,一旦有人出錯,哪怕是再不起眼的小錯,那懲罰也是避不了的。大太太懲罰庶女的手段倒是容易,也不餓著也不凍著,便是罰抄寫經籍,說是她們上輩子做了孽,這輩子才會投胎當了妾生的女兒,抄寫經籍自然也是會下輩子行善。

  不幸大房的那四個庶女,現此時都才五歲大小,連筆都拿不穩的小人兒,卻在出錯以後,整夜整夜地抄寫經籍。由於怕被懲罰,那四個庶女通常裏別說是玩鬧了,哪怕是大聲說話也是不敢的,一個個伏低做小一副不幸樣兒。

  每次看到她們的模樣,劉滿兒總是感應一陣陣心有餘悸。她一般也是庶女,按理說是跟她們一般的處境。可能說劉滿兒實在還不如她們幾個,這四品官家的庶女和六品官家的庶女那有天差地。

  因而,劉滿兒隻能感激劉張氏仁厚,曆來未曾荼毒她。自然她也不會再向劉冬兒訴苦什麽,至於像以往那樣討要東西更是不敢了。

  當下,劉冬兒又叮嚀了幾句,讓劉滿兒盡量不要外出,特別是赴宴之類的。要曉得,她的婚事可還沒定下呢,可不想由於劉滿兒再有了個不測。

  那婆子四十來歲,人看上去幹潔淨淨的,劉冬兒隻覺得她麵善但並不曉得她叫什麽:“嬤嬤怎麽稱號?”

  “二小姐,通常裏太太叫我湯婆子。”湯婆子是個爽直人,也不等劉冬兒問話,便把她曉得的全部都報告了劉冬兒。

  有其他的,由於劉冬兒的加入,轉變了太多的事兒。

  例如說,前世劉張氏是沒有生下龍鳳胎的,而周姨娘倒是生了一個兒子。有碧兒,前世劉冬兒完全便不記得有這麽個人,菊禾倒是有的,但她素來受寵,在劉家也是很有地位的。

  苦笑地搖了搖頭,轉變了又能如何呢?許多事兒已經不受劉冬兒的掌握了,她此時也隻是盡可能地讓事兒往好的方位開展。至於其他的,也隻能聽其自然了。

  周姨娘已經被攆到了莊子上,自然便沒了讓人尊重的成本,何況那湯婆子本便是劉張氏的人,關於周姨娘是半點兒好感全無的。

  “我曉得了,那再幫我跑一趟吧,幫我捎點兒銀子過去。對了,還要記得報告她,妹兒很想念她,讓她最女人盡量回來。”劉冬兒交托小綠交給了湯婆子兩個荷包,每包都是十兩銀子:“一個便賞你了,牢記要好好說話。”

  湯婆子一臉喜氣

  地接過了荷包,重甸甸的銀子讓她的心境特別的好。便是跑跑腿兒的事兒,有劉冬兒的交托,她也是坐馬車過去的,跑兩趟能拿到十兩的賞錢這是她之前全部沒有想到的。至於劉冬兒叮囑的事兒自然也是沒問題的,便是好好說話嘛,她一定會讓主子滿意的!

  “二小姐,我那孫女愚笨了些,怕是……”

  “嘻嘻,哪有這麽說自家的法寶兒的?”劉冬兒捂著嘴偷笑:“再說了,過個三五年,蕾兒也還是小不點兒,隻是給她添個玩伴兒罷了,又不是當修養嬤嬤,有何不可能的?”

  罷了罷了,前世的事兒這輩子可算是沒有發生。此時的劉張氏有兒有女,一副安泰的模樣,劉冬兒身子骨也最好,前世的全部都沒有發生。

  此時,劉滿兒老老實實的,不再來找她的困擾,她便當沒有這個人好了。不出不測的話,她以後鐵定是官宦家確當家夫人,而劉滿兒充其量也便是個商戶人家的大太太。而且,說不定還隻是一個不受丈夫喜好的鋪排罷了,她也不需求斬草除根。

  究竟,劉滿兒的身崇高著的血,有一半是同她一般的。

  隻是,這個時候,劉冬兒全部想不到,便是由於她的臨時心軟,險些造成大禍。自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劉滿兒的事兒才剛處理完,劉家又來事了,隻這一次卻是功德,老太爺的誕辰到了,還是六十的整壽。

  一般來說,越是大戶人家越是在意一家之主的誕辰,更別說此次還是整壽了。在老太爺和老太太方麵,劉冬兒很必定,二房比大房愈加在意。

  沒辦法,大房可以自主,但二房卻沒這個能耐。特別是此時,大房二房都有了子嗣,按理說隨時都能分居的,但老太爺和老太太愈加念著二房一些,才閉口不提分居一事。話說回來,劉冬兒也是百般不肯的,一旦分了家,先別說家裏的景況必定會差一些,單單是分居後,老太爺和老太太要隨著大房住的,這一點兒便讓劉冬兒受不了。

  想想看,此時有老太太坐鎮後宅,又有著分居的壓力,二老爺才不敢太過於豪恣了。這如果是一旦沒人壓著了,光靠劉張氏一人……

  唉,劉張氏要是有本事壓抑住二老爺,也不會察覺前世那種淒切的狀態了。歸根結蒂,前世劉張氏和劉冬兒悲慘的了局,雖說是周姨娘一手促進的,但其中跟劉張氏母女倆本身的性質以及二老爺的不辦事也有很大的幹係。不管怎麽樣,劉冬兒起碼希望在弟妹長大之前,劉家不要分居。

  因而,此次老太爺的誕辰,她一定要好好地籌辦一份禮品。事實上,不僅是她,全部二房比大房要來得正視得多。

  二老爺一早便管劉張氏要了錢去外頭托人買貴重的古董

  ,在他看來,沒什麽比代價連城的古董更討老太爺的稀飯了。而劉張氏已經在她的嫁奩箱子裏翻了又翻,隻差沒有翻個頂朝天了,饒是如此也還是沒有找到稱心稱心的禮品。比較而言,劉冬兒則是容易多了,她想起前世她出嫁前一年,老太爺過壽的時候,大老爺送上的那張“壽”字……

  說實在的,劉冬兒前世並沒有讀過太多的書,倒不是劉張氏欠思量,而是她的身子骨太弱了,雖說字都是認識的,但學識卻是真的沒有的。而這一世,因偏重生再叫上多了一個法寶旎虛空間,劉冬兒的心思便多了。特別是自從周姨娘被攆走後,她整個人都鬆散了下來,加上二老爺又提示她有空多念點兒書,最女人也練練字。哪怕二老爺通常裏再不靠譜,這句話她還是記在內心的。

  旎虛空間除了可以發展出比外界愈加甘旨的食材和效果絕女人的藥材外,更重要的是,在娃娃的掌握下,那邊的時間是不會流逝的。劉冬兒從二老爺那邊拿來了紙墨筆硯以後,便時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帶著紙墨筆硯進入旎虛空間。不會,單為練字。

  好在劉家是個有錢人家,劉冬兒房裏的婢女又都沒怎麽念過書,加上劉冬兒通常裏也是當心翼翼的,等閑不讓人進入她的小書房了。因此,倒是沒人覺得劉冬兒花消紙張研磨的速率較快,這些東西交托一聲,便可以等閑領到的,又可能還可以讓劉張氏嫁奩鋪子裏的辦事送一些過來。

  經由始終的操練,劉冬兒不多字寫得有多好,但起碼在九歲的孩子裏麵算是很不錯的了。特別是,她還是一個從未上過私塾,隻是靠著字帖練成的。

  是由於重生了一回,劉冬兒哪怕此時年齡僅有九歲,但她的身上卻有一種積澱過的優美。隻是一個孩子,但遇事不發慌,行為活動也是鎮定自如果,看上去既有孩童的純真,又有成年人的穩重,慢慢地讓人感應挪不開眼。

  隻是劉冬兒並不曉得身上有這種氣質,此時的她最大的困難便是如何將前世大老爺送給老太爺的小巧的“壽”字寫出來。

  要說“壽”還真是小巧無比,那字並非用一般的墨汁渲染而成,而是用特別的花汁加上藥材調配而成的。這也便罷了,劉冬兒守著旎虛空間不管是要花汁還是藥材都是很等閑的,至於這配料便是些上好的補藥罷了,關於劉冬兒來說並不難獲取。

  環節在於,這“壽”字是用九九八十一個小“壽”字拚接成的。不僅如此,這“壽”字拆開是八十一個小小的“壽”字,拚在一起還能有一種翻江倒海的氣焰,讓人乍一看之下不由得驚歎作聲。

  劉冬兒功力不夠,最終,她想了一個辦法,從花汁和藥材中入手,加上一點兒迷幻花的因

  素,讓人目睹之後有一種難忘的驚歎便可以了。前世大老爺獲得的那幅“壽”字,是出自名家的,這可不是她一個小丫環可以借鑒得了的。

  是了,她想學的隻是創意,卻不是功力。

  當然了,這取巧的方法用不了幾次的,但關於此時的劉冬兒來說卻是唯一的辦法了。劉張氏不擅長言辭,又不明白管家理事,如果說老太太還能看在劉張氏是自己娘家侄女的份上照望一二,那麽老太爺則是真的沒有原因了。因此,劉張氏可以不奉迎老太爺,但她劉冬兒卻一定要給老太爺留下個好印象,起碼也要讓他把劉冬兒這個二房的孫女牢牢地記在內心。

  老太爺的壽宴分為兩個部分,先是響午時候讓大夥恭賀,自然當時也是會有來賓的。而後便是夜晚一家人小聚了。劉冬兒沒希望拿那副字在外人眼前展現,女兒家還是盡量不要太出風頭的好。因此,她是希望在夜晚家人小聚的時候再拿出來,也好跟老太爺好好培植一下祖孫情。

  隻是劉冬兒好像漏算了一件事,老太爺的誕辰勢必是要邀請眾多來賓的,其中便是林家和徐家。

  上回在劉家舉辦的茶會,徐家的太太倒是列入了,隻是她沒有女兒,因此也便沒怎麽跟劉冬兒自己扳談。在聽說了劉冬兒跟林家大小姐交好以後,她最煩惱了一陣子。特別是在她接到了劉家退回的帖子,更是不樂意了很久。雖說,徐家二少爺不是她親生的,自家的環境自家曉得,她親生的兒子身子骨可不是一句弱便能回答的,事實上,她的宗子早已病危,這些年也便是用人參等物強吊著罷了。這藥一停,勢必是救不回來的。

  也便是由於這個原因,徐家太太才會把庶出的兒子當成親生對待,她是實在沒轍呀,想著赤子子是庶出的,怕所以後一旦事發會遭人垢弊,因此這才想辦法為他謀一門好親。劉家的門楣雖說不算高,架不住人家有一位高官的大老爺。雖說劉冬兒隻是二房的嫡長女,那也不錯了,人家大房的嫡長女也不會看上他們家!

  再加上劉張氏和善,劉冬兒看起來又柔荏弱弱的,徐家太太最看好這門婚事,誰曾想到便是由於劉冬兒跟林家大小姐交好,這門她心目中的好親便這麽不明晰之了。哪怕被回絕的並非她所出的兒子,也讓她內心一陣陣窩火。

  因而,當徐家接到了劉家老太爺壽宴請柬時,徐家太太最盤算了一陣子。雖說她被退了帖子,但這些事兒並沒有公開,她做下一點兒小手段,想來以劉冬兒那種軟綿的性格便算是發覺了,也說不出個因此然來吧?不管怎麽樣,這門婚事她是要定了!

  便如此,劉家老太爺的誕辰宴注定是不平靜的,而偏巧劉冬兒的心理又放在壽禮上頭,

  哪怕有有餘的精力,她也甘願問下劉滿兒再幹什麽,真的沒有預防徐家太太會不甘心放棄她這門好親,乃至於做出一些特事兒來。

  當天,劉冬兒仍然是站在大堂姐的身邊,真的沒有跟大堂姐爭風頭的意義。卻沒有俯首帖耳的模樣,而是落落摩登地衝著來賓淺笑問好,但也僅僅是如此而已。

  林家自然也來人了,由於大小姐已經十歲了,帶著她的兩個妹兒笑著同劉冬兒問好。因著兩家行將攀親,劉冬兒對林家雖說沒有不美意義,但比擬於別家,倒是熱情了一些。

  這些事兒落在了徐家太太的眼裏,令她最不舒適。她本便不是什麽摩登的人,要否則也不會在有了康健的庶子以後,把所有的通房小妾都銷售了。想著她家赤子子何處便配不上劉冬兒了,而看向笑臉滿麵的林家大小姐更是沒好氣了。

  “萱娘,我帶你們去園子裏逛逛吧。”劉冬兒並不是賣力迎接的,她照望好自己,同時幫襯著一點兒大堂姐便好了,誰也不會為難她。特別是,她和林家大少爺的婚事雖說此時並沒有往別傳,但在劉家卻不是什麽秘密了。大堂姐樂得她跟林家三位小姐打交道,真的不會阻止她。

  劉冬兒帶著林家的三位小姐,並兩個一戶人家的小姐一塊兒去了園子裏。劉故裏子本身是沒什麽稀奇的,倒是劉冬兒時常地在她的冬苑裏擺弄一些花草。大堂姐時常來討要一些,她也時常給老太太和劉張氏送過去一些,無意也會讓婢女們去園子裏種上一些。日久天長,這劉家的園子倒是很有看破,哪怕這會兒快夏末了,也仍然百花爭豔。

  自然,劉故裏子裏的那些花草隻是好看罷了,並沒有特別的效果,劉冬兒還不敢在這種地方著行動。

  饒是如此,看著可貴一見的百花爭豔,也讓眾位小姐驚歎不已。心境不錯的劉冬兒幹脆把她們帶回了冬苑,那邊才是百花圃。

  可不想,路上碰到了某個迷路了的少爺。

  劉家老太爺的誕辰,邀請的來賓自然不止是女眷,這後院卻僅有女眷和孩童,而麵前這位少爺,說是孩童也不能算是,可要說成人卻的確不是。臨時間,劉冬兒有點兒愣神。

  “諸位小姐,真是抱歉,我、我臨時走岔了路,抱歉。”那位少爺神態也有些慌亂,但看上去倒是含羞多過於慌亂。看到以劉冬兒為首的幾位小姐,忙不迭地賠禮,同時也側過臉上不敢直視。

  劉冬兒總算是回過了神來,實在她倒不覺得有什麽含羞的,究竟前世她過世時已經十五歲了,而麵前的少爺,頂多也便是十二三歲罷了。隻是,她主人家,那位少爺也的確有些超越了:“小綠,你帶著這位少爺去前院吧。”顧及到名聲,劉冬兒並不敢多

  說。

  劉冬兒隻覺得這是一個小插曲罷了,不想小綠回來後,卻悄悄的地報告她,那位小少爺便是徐家的二少爺。

  劉冬兒最愣了一下,好在隨便便緩了過來,仍然麵帶笑臉地跟小姐們伴遊,隻是等把小姐們送走後,她立馬便把小綠叫到房內細細地皮問。

  “小綠,你把事兒完整地說上一遍,從你離開我以後說起。”

  小綠不敢躊躇,把她帶著徐家二少爺離開後院,進入前院到她再次離開的所有事兒都說了一遍。這其中,還細細地形貌了當來賓看到了徐家二少爺被小綠送來後的笑臉,特別是那位徐家太太。

  “也便是說,你把徐家二少爺送到前院的時候,有人看到了?,我通常裏很少外出,那些來賓又是怎麽曉得你是我的貼身大婢女?”這點兒很可疑,劉冬兒自問不是愛出風頭的人,茶會那次也便罷了,本身便沒來多少人。而去林家的那一次,小綠由於身子有些不適並未一起前往,隨著劉冬兒去的人是春緋!

  容易地說,曉得小綠是劉冬兒的貼身婢女,除了劉家的人之外,可能也便張家的人曉得了吧?,張家大少爺此時已經和劉滿兒訂下了婚事,按理說是不會眷注到。那前麵那些來賓又是怎麽曉得的?而且,這徐家太太也不該發此時前院,她是女眷,應該是跟大太太和劉張氏在一起的吧?

  倒不是說太太們便一定不能去前院,隻是徐家太太去前院的原因真的很讓人含混。

  小綠的麵色也有些不好,她之前還以為這全部是偶合,看著劉冬兒的表情,以及問的問題,讓她心底裏湧起一陣不詳的預料。隻是,劉冬兒的問話她卻不能不答,低落著頭,小綠看上去最悲觀:“是徐家太太問了,徐家二少爺便把他走歧路的事兒說了一遍,而後便又謝了我,還說我挺麵善的,是不是二小姐的婢女。因此……”

  都問到這份上了,小綠自然是不能說不是的,她隻是一個下人,徐家太太不是她能糊弄的。

  隻是這麽一來,劉冬兒便愈發必定這事有蹊蹺了,徐家太太為什麽要這麽做呢?難不可能是為了那被退掉的帖子?

  劉冬兒自問自己還沒有那麽大的魅力,徐家太太之前跟她也不熟,之因此遞了帖子進入,無非便是看中了她的門第,說白了,徐家的門第並不比劉家差,也沒有非要原因。何況,當初的帖子是悄悄的地退的,完全便沒人曉得這件事,乃至於便連徐家給劉家遞過帖子的事兒都沒幾個人曉得。徐家並未因此落了麵子,更不必非要劉冬兒不可能。

  因此,這徐家太太的所作所為認真是讓人捉摸不透。

  隻是再捉摸不透的事兒也終有被人了解的一天,特別是劉家並不短缺有眼光勁兒又有

  腦子的人。

  晚宴是劉家一家人小聚的,按理說,在這種環境下,應該是比較和睦的,這全部都被徐家太太白日裏的行為毀壞得一塵不染了,隻是由於大太太充足聰明。

  “徐家那位太太,通常裏最是小家子氣,特別是稀飯記仇。雖說冬兒這事並未對外宣揚,但她必定是覺得冬兒落了她的麵子,落了她兒子的麵子,更是落了她們徐家的麵子。瞧著吧,她一定是記仇了。”

  聽了大太太的話,老太太的表情最不好看。劉冬兒是她看中的孫女,劉張氏是她娘子的侄女,加上大太太一貫便不怎麽討她的稀飯,她直接便把這善意的話聽成了嘲笑:“既然你早便曉得這件事,為什麽沒有提前告知?”

  大太太愣了一下,也隻是眨眼的工夫她便恢複了過來,連臉上的笑臉都沒有少過:“可不是提示了嗎?我千叮嚀萬叮囑,讓弟妹呀,萬萬別把冬兒嫁到徐家去!這徐家裏頭看起來是顯然亮麗的,實在內中嘛……算了算了,我也不說他們家的壞話了,朋友們內心清楚便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