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儒學盛會
作者:吉吉的狗      更新:2020-07-29 03:01      字數:3437
  方才的相麵小插曲使得陳子遊有些不悅,他是舊文明的人,但卻也是新時代的人,從來不信所謂麵相一說,心裏頭認為這些不過是封建迷信。孟夫子都曾說子不語怪力亂神,可堂堂儒教之鄉,竟然會有人說鬼神之事,這讓陳子遊有些失望。

  不過這一路遊逛下來,陳子遊卻是發現了一件極為有趣的事情。

  總所周知,魯國國都曲阜一共有七十二家書院,而其中尤以曲阜書院冠絕華夏。而想要進入曲阜書院修習的機會更是難得,而其中又有一項選拔機製。每四年,曲阜的七十二家書院都會聯合舉辦一屆儒學交流會,旨在讓儒學的年輕一輩學子互相交流,從而促進自身儒學的發展。而在這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又會有七十二家書院的院長從中考核,最後考核評定優者可以進入曲阜書院學習一年,其中最出類拔萃的一人,則是會得到曲阜書院院長,當代儒教之首言子淵向其答疑解惑的機會。

  而現今是新曆388年八月初一,距離那項盛事的舉辦隻有一個月左右了。難怪近些日子有不少儒生裝扮的學子入城,想來都是為了這項盛事而來。

  能得到與言子淵會麵的機會嘛?陳子遊心中想道。

  言子淵是儒教魁首,即便是魯國的國君,要與他見麵之前都要提前預約,陳子遊雖說身負兩國相印,要與言子淵見麵其實不是難事。可是陳子遊心中卻另有一番想法,那就是要以什麽身份去和言子淵見麵。

  是身負兩國相印的縱橫家嗎?言子淵毫無疑問是儒教的忠實信徒,怎麽會答應一個縱橫家的請求呢?可如果換成是一個於儒學一道修為頗深的儒教學子呢?

  最終陳子遊下了決心,他要以儒教學子的身份去參加這場四年一次的儒教盛會,並且要在其中拔得頭籌。

  其實說來也怪,孟夫子開宗立派的儒學基本理論,其實與舊文明時期孔孟兩位聖人所說大抵相同,因此陳子遊非常懷疑這位儒學的開派祖師其實就是舊文明文明重啟計劃中的一名執行官,照搬了舊文明的儒學理論。

  如果真是如此,這有些剽竊的做法反而讓陳子遊有些不屑,孟夫子本應偉岸的形象在陳子遊心目中也低了不少。

  都說言子淵是儒學集大成者,一生成就極有可能超越孟夫子,那麽陳子遊也不賴呀!他可是從史書上讀完了儒教兩千年演變之人,對儒學理論的了解或許略有不足,但是對儒學發展的脈絡卻尤有勝之。言子淵再牛,也不過是知道儒學一百年的事,陳子遊更牛,他知道往後兩千年的發展。

  所以常說讀史讀史,其實是時刻提醒上至君王下至黎民,能夠不忘前事之鑒,後事之師。陳子遊再怎麽說也是讀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曆

  史的人,站在孔孟聖人的肩膀之上,他並不覺得自己會比言子淵差多少。

  想到這裏,陳子遊平添了幾分自信,甚至覺得自己即便與言子淵對辯儒學也不會落於下風。

  當務之急是要想辦法參加進這項盛會,要搞到一個學子的名額。

  陳子遊四處張望,將目光放在了一個打扮有些寒磣的學子身上,儒學盛行華夏,門下信徒何止千萬,而來到這裏參加盛會,無非是想有幸進書院修習。

  這名學子叫許曉禮,衛國人,家境不算富裕,父母拚了命的掙錢,供他進書塾讀書。曉禮二字,農民出生的一家自然想不出這個名字,也是托了教書先生為他取名。

  許曉禮身後背著箱籠,好奇的打量著這魯國國都的大街小巷,出生鄉野的他第一次見到這等繁華的景象,一時有些迷了眼。不過讀書十年,他的心性終歸打磨了不少,很快便將思緒平靜了下來。他身後背著的箱籠,裏麵所裝載不僅僅隻是家鄉書院所出示的印鑒,更是整個書院的希望。四年一度的儒學交流會,雖說隻要是學子都可以參加,但是必定承載不起那麽大的數量,而這其中大部分名額又被曲阜的七十二家書院分去了一半,像許曉禮所在的小書院,隻能分得一個名額,而就這麽一個名額,在書院內都要被爭搶的頭破血流。

  如果許曉禮這次能在儒學交流會中大放異彩,並且被七十二家書院瞧上,那可就是頂了天的喜事,寒窗苦讀十年的辛苦,也算是盼到了頭。

  許曉禮想到臨行前師傅所對他寄予厚望的眼神,眼圈不禁有些發紅。身上的盤纏在來時的路上就已經用的差不多了,所幸幹糧還足夠,就是這一月的住所成了個問題。

  不過聽說各地來此的學子,隻要持有書院的印鑒,自然會有七十二家書院的人安排住所,想到這裏許曉禮心頭放心了些許。

  想到這裏,許曉禮心緒平靜下來,開始在心底默默的背誦起儒家典籍。

  而這時一個偷偷摸摸的人影正悄悄的跟在他的身後。

  ......

  為了舉辦這四年一次的盛會,由魯國公親自撥資,七十二家書院聯合舉辦,並且為了招待外來的學子,七十二家書院承包了曲阜城內最大的幾家客棧。

  陳子遊走到客棧前,一名穿著學服的儒生攔住了他:“你好,請問是哪家書院的?”

  陳子遊從懷中取出印鑒來,遞了過去。

  那名儒生接了過來,看了看印鑒上的證明,眼底露出一絲明顯的傲氣:“留城書院?行吧,你進去吧,房間在三樓,你自己挑一間。”

  在七十二家書院修習的儒生天生眼高於頂,在看過了陳子遊遞過的印鑒過後,左思右想也想不起這所謂的留城書院在哪,

  想來又是哪處偏僻的城市,不過看不起歸看不起,他也並沒有為難陳子遊,畢竟七十二家書院是東道主,免得落下來一個待客不周的罪名。

  陳子遊也絲毫不在意這名儒生的神色,點了點頭,道了個謝,走進了客棧。

  此刻客棧一樓大廳內卻是熱鬧非凡,不少學子都聚集在此,相互探討儒學。

  但畢竟不過是些各地書院的年輕子弟,講來講去其實也無非是一些早以爛透了的儒家理論,在陳子遊看來不過是些乳臭未幹的孩子在賣弄學問。

  想到這裏,陳子遊不免笑了笑,自己不過雙十年華,怎麽好嗤笑別人乳臭未幹呢。

  而在學子圍繞最多的一桌,兩名學子坐在正中,正在進行著一場頗有意思的爭論。

  這場論題主要是圍繞大周王朝禮崩樂壞的問題根源展開探討,一方所持觀點是禮崩樂壞壞於天子,一方所持觀點則是禮崩樂壞壞於諸侯。

  兩邊爭論的如火朝天,正方的學子拍了拍桌麵,站起身來:“禮樂征伐自天子出,非天子失信,怎會禮崩樂壞?”

  這名學子的論點聽起來似乎毫無問題,甚至可以說無法辯駁,以至於反方的學子一時間愣住,不知該如何回答。

  反倒是聽到這番話的陳子遊突然笑出了聲來,而這一笑著實不得了,那名正方的學子怒目瞪來,似乎非常不滿陳子遊。

  在場的眾人也看了過去,神色間頗有不滿之色,學術爭論,本是友好的探討,即便覺得對方所說不在理,也應該謙卑的提出其他的意見,像陳子遊這樣偷笑,大大失禮。

  陳子遊看著眾人的不滿神色,也毫不在意,開口道:“那如果沒有三家分晉,豈不是也就沒有日後的天子失信?”

  眾人聞言愣了一下,隨後馬上深覺有禮,如果不是晉國國內的三位大夫作亂,天子豈不是就不會分封韓趙魏了麽?如此說來,問題還是出在諸侯呀。

  那名正方的儒家學子很不服氣,立馬反駁道:“秦晉大戰,如若不是周天子不製止,豈會有日後的三家分晉呢?”

  場上眾人聽後又是點了點頭,深以為然,如此想來,問題還是出在周天子。

  陳子遊笑了笑接著道:“依照同學所說,我既便講一萬個理由,錯終究是在周天子。”

  陳子遊不想再與這位這位學子多做爭辯,因為他深知問題並不出在諸侯,也不出在天子,而是出在體製上,一場兩邊的持方都是錯誤的爭論,壓根毫無意義,不論是正反雙方,都犯了錯誤歸因的謬誤。

  但是體製這東西,講來複雜,陳子遊也懶得解釋,即便解釋了在場的人裏麵也不一定有幾人能聽懂,新文明有文字記載以來不過四百年光景,國家體製的演變不過是由最初的禪讓

  製轉變為分封製。

  正方的學子見陳子遊嘴上認輸,心底恐怕還是不服,愈加不滿的道:“這位同學不知是哪家書院的子弟,彼此通告個姓名,也好日後探討學術。”

  他講這話不免有探探陳子遊底細的打算,瞧陳子遊一臉窮酸模樣,也不像是大書院出來的人:“在下是鹹陽書院的方文龍。”

  方文龍報過名諱,立馬就引來不少在場書生的驚呼,鹹陽書院,顧名思義,自然落戶在秦國國都鹹陽,那可是除了曲阜書院以外,可以與曲阜城其餘七十一家書院並列的存在。

  陳子遊行了個禮,說道:“在下是衛國留城書院許曉禮。”

  方文龍聽完陳子遊的師承,臉上神色愈加倨傲:“原來是留城書院的許同學,久仰久仰!”

  在場眾人不禁心中嗤笑,這留城書院的名字根本沒有聽說過,怎麽能跟鹹陽書院相提並論呢。

  陳子遊滿不在乎眾人的目光,轉過頭來,上樓找房間去了。

  反倒是樓下的方文龍等人,見到陳子遊轉頭就走,也不行禮,心裏頭越發瞧不起,都覺得陳子遊不懂禮數,對留城書院越發不看重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