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揭榜
作者:吉吉的狗      更新:2020-07-29 03:01      字數:3517
  離開了村莊,托剛剛那戶人家的福,一路上的幹糧倒是有了,這樣也不會餓肚子了,隻是國都離此有些距離,也算得上是一路長途跋涉,陳子遊終於是到達了中山國的國都—壽。

  盡管路上有些辛苦,但是陳子遊認為這也是值得的,他借此機會也得以一窺中山國的山川形勢,令陳子遊頭疼的是,中山境內大多是平原地形,並無險要地勢,看來依托地勢迎戰秦軍的想法是難以實現了。

  城門的守軍應該也增多了,看來國都上下也極為緊張,想必也是為了防止有秦軍的細作進城吧。

  進城之後要做的第一件事情,當然不是立刻去揭下那張招賢榜,現在掌握在陳子遊手上的信息實在是太少了,貿然的去揭下那張招賢榜,到時候中山伯一問起策略來,萬一啞口無言,亦或者謀略失當都將難逃一死,陳子遊可不希望剛剛蘇醒沒多久就葬身此地。

  而要了解更多的信息,出入酒樓茶館等地都是很好的選擇。

  陽春樓,中山國都內最著名的酒樓,當然,消費也不便宜。

  身無分文的陳子遊本來要想進入這間酒樓是極其困難的,但是好在今天是陽春樓一月一度的慣例,說書評述。每個月的這個時候,陽春樓都會請來幾位國都內頗負盛名的隱士,在酒樓的最高層進行說書評述,主要內容除了有曆史上以及近代的經典戰例以外,還會不時的評價一些當世聲名頗高的文臣武將。

  “要說秦國這次派出的大將劉衛,雖然是初次領軍,但是畢竟跟隨那位殺神多年,耳濡目染,軍陣謀略想必也是極高的,這次的大戰,中山國凶多吉少啊!”一位坐在高台上的白袍中年,揮動著手中的羽扇,歎氣說道,言語間開始提起了這一場即將爆發的戰爭。

  “王兄說的是,加之中山國境內地勢平坦,無險可守,而且聽說這次帶來的兵將中都是白朗一手組建培養的騎兵,身經百戰,一旦到了平原上,兵鋒所指,以中山國的兵力,恐怕不是一合之敵。”另一位坐在高台上青袍中年出聲附和。

  台下有觀眾大聲問道:“依兩位先生所言,此戰我國豈不是毫無勝算?”

  那位姓王的中年人苦笑道:“近幾日在下亦是苦苦琢磨,但是智慧短淺,實在是沒有思考出應對之策,或許仰仗城池堅固守得一段時日,秦軍說不定會撤軍吧,但這個想法還是太天真了。又或許宮中的大夫們已經有了應對之策,我們這些鄉野匹夫的智慧,實在是想不出更多的法子了。”

  又有幾位觀眾大聲罵道:“宮裏的那些達官貴人們若是有法子,國主又豈會四處張貼招賢榜呢!”

  台下的觀眾一時之間議論紛紛,更有些人一臉的罵起了宮中的那些大夫,說他們

  不過是一群無用的肉豬,吃著百姓交上去的稅,但是大戰在即卻是一點辦法沒有。

  陳子遊在聽完了上麵那幾位隱士的討論之後也是點了點頭,他們的分析與陳子遊大致相同,無險可守的中山國在平原上遇上秦國的精銳騎兵,必敗無疑,即便是仰仗高深的城池進行防守,也不是長遠之計,觀秦國此次誌在必得,想必不會輕易撤軍。

  要想打贏這場仗,隻能出奇製勝,但是奇謀豈能是這麽容易想出來的呢,要不宮中那些大夫們也不會一籌莫展,中山伯更不會張貼招賢榜了。

  陳子遊撫了撫額頭,走到酒樓門口那張招賢榜麵前,在縱目睽睽之下揭下了那張招賢榜。

  嘈雜的酒樓忽然安靜了下來。

  高台之上一位紫袍中年站了起來,大聲喝問道:“哪裏來的小子,你可知道你揭下的是什麽東西?!”

  真是一句廢話,陳子遊心底罵了一句,這個時代的文字與古文明時期的文字出入不大,招賢榜三個大字他可是認得一清二楚。

  “招賢榜有能者揭之,閣下若是有辦法,在下自然可以將這個機會讓給閣下,難道閣下沒有辦法,就不允許其他人揭下這張招賢榜了麽?”陳子遊冷笑一聲問道。

  “好狂妄的小子,高台上的諸公名聲在外,卻都一籌莫展,我觀你衣著打扮不外乎鄉野農夫,也敢在此大言不慚!”紫袍中年滿麵陰沉。

  此時的陳子遊穿著一身從此前那戶人家討來的普通灰衫,加之長途跋涉,細看上去還真是像極了耕作的農夫。

  “好奇怪的話!既然衣著打扮決定人的智慧長短,那麽那些出謀劃策的謀士,統領三軍的元帥都是無用之人,因為按照閣下的邏輯,最有智慧應該是那些富可敵國的商賈,應該是那些萬人之上的國君!”陳子遊言辭犀利的反駁道。

  那紫袍青年一時語塞,漲紅了臉,竟是說不出話來。

  那位姓王的中年人聽完陳子遊犀利的反駁卻是眼中精光一閃,為了打破這僵局他趕忙打了個哈哈道:“小兄弟也不必咄咄逼人,李兄想必也是心係國家,見方才小兄弟貿然揭下了招賢榜,一時激動,發才出言發問。既然心懷韜略,何不到在下寒舍一敘?”

  言罷這位王姓中年走下了高台,走到陳子遊麵前,長長的做了一個揖。

  陳子遊也不推辭的說道:“既然如此,在下心中也尚有些許疑問,還望先生能為小子解答。”

  酒樓內的觀眾卻是心中歎了口氣,他們還準備聽聽這位灰袍青年會有何高見呢,看這情況想必是聽不見了。

  .......

  王姓中年名為王也,先前與陳子遊爭鋒相對的那位紫袍中年人名為李利,而另外一位之前在高台上高談闊論的青

  衣中年名為孫巨,此時此刻,陳子遊正與這三人聚在王也的家中。

  “公子,方才聽你所言,似乎有些疑問待解,不妨說來聽聽,在座的諸位都是遠近聞名的隱士,或可為公子解答,對了,未曾請教公子高姓大名,是何處人士。”王也對陳子遊笑笑說道。

  陳子遊也報以微笑,隨即問道:“在下姓陳,字子遊,單名一個遠字,是燕齊一帶的人,因為變故遠走他鄉,近日路過此地,聽聞秦與中山將有一戰,看見招賢榜上報酬豐厚,為了賺取些日後盤纏便揭下了此榜。在下有三問,一問中山軍兵力儲備,兵種情況。二問城內糧草儲備可撐多少時日。三問秦軍將領作戰習慣,性格為人。”

  “在下果然沒瞧錯,公子三問句句直指要害。中山軍...”王也此刻已經對陳子遊刮目相看,正要回答,卻被一旁的李利掐斷了話口。

  “王兄切莫大意,這個小子說不準是秦軍的細作,來此刺探我國虛實!”

  陳子遊冷笑了一聲,並未做出任何解釋。

  王也搖了搖頭笑道:“無妨無妨,即便陳公子是秦軍細作,得知了這三點不過是錦上添花,於大局無礙,何況我觀陳公子麵相,也不似細作,以秦軍的實力,根本沒必要派細作來刺探軍情,多此一舉罷了。”

  他接著說道:“不瞞公子所言,前些年自從秦國挾持了周天子之後,各國間攻伐不斷,本來沒有什麽強敵威脅的中山國也是重修起了戰備,加上前些日子的征兵,目前國都內兵力約莫有兩萬人左右,若要加上各地的守軍,撐死了也不過三萬人,而且其中還有一萬是新兵,即便是其餘的老兵,也大多未曆戰場。至於兵種方麵,因為中山伯一直以來沒有對外擴張之心,加之中山國不過是一個小國,所以軍士大多為弓箭手,隻做城池守備隻用,唯一的騎兵隻有國主身邊的親衛騎兵3000人。公子的第二問我卻不好做解答了,畢竟存糧幾多實在是軍事機密,我們這些百姓輕易是不得知曉的,不過按照我的估算,近些年來風調雨順,首都內存糧想來至少可撐的一年。公子的第三問問的是領軍將領,說實話,此次領兵的將軍劉衛,曾經是秦國大將軍武安君白朗的副將,跟隨白朗征戰多年,久經戰陣,更有耳聞他為人極其凶狠,武力過人,加之常年跟隨白朗,軍陣之術耳濡目染。所以本次據說也是白朗親自上朝力薦劉衛為本次征戰我國的主將!”

  陳子遊點了點頭隨機有些好奇地問道:“聽先生所言,似乎對這位武安君白朗推崇備至。卻不知他有何本事?“

  一旁的李利冷笑道:“黃口小兒,竟然連武安君白朗都不知道,秦國第一名將同時也是大周第一名將白朗,十三

  年前從秦國軍旅中橫空出世,文武雙全,使一杆亮銀槍,初時以武力卓絕而深得秦王器重,秦晉肴山之戰,一度僵持兩年之久,白朗向秦王獻奇謀,以奇兵繞過重重關隘直逼晉首都大梁,晉無奈隻能回守,秦軍的正麵部隊遂大破晉軍於肴山,此戰過後原本稱雄諸國之間的晉一分為三,秦國的霸主地位亦得鞏固。後秦王拜白朗為上將軍,統領三軍,之後從晉分割出去的趙繼承了絕大部分原晉國的實力,於380年重整旗鼓與秦軍會戰於長平,白朗以弱勢兵力,憑借強大的軍事指揮能力大破趙軍,此後趙一蹶不振,直到近些年來才恢複了些元氣。在白朗的幫助下,秦國的對外作戰從未遭逢敗績,385年,秦王親賜白朗武安君爵位。十年之間,白朗兵鋒所指,望風披靡。諸國都默認白朗便是當世第一名將!”

  李利提起白朗的事跡來,雙眼放光。

  “莫非挾天子以令諸侯之謀便是白朗提出的麽?”

  “這倒不是,據說是秦王手下的一名謀士提出的,此人是誰,至今諸國間也沒有得到答案,頗為神秘,秦王似乎也不想讓外人知曉。此等毒計,白朗想來也不屑提出。”王也回答了陳子遊的疑問。

  就在此時,屋外的大門被轟然推開,數十名官兵擁了進來,為首的頭領大聲問道:“是哪個揭了榜,隨我入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