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來者不善
作者:趙子龍的兄弟      更新:2020-07-29 02:57      字數:2363
  事業。

  好似是由一連串障礙串成的念珠。

  成就大業的人是一邊笑著一邊數這串念珠的。

  李文正從火器坊調來了一批新式槍支彈藥,裝備起了親衛隊。

  親衛隊一直覺得自己的戰鬥力沒有正字營其他大隊強悍。

  每次戰鬥,都是沒開幾槍,敵人就衝了上來,看著別人奮力廝殺,相當的不爽。

  了解到新槍100多步就能傷人,一分鍾能打五六發子彈,那是愛不釋手。

  親衛隊熱火朝天的操練著新裝備,李四急匆匆的跑了過來。

  “正少爺,有人求見。”李四上前。

  “什麽人,說了什麽事沒?”

  “白駒鎮的大鹽商,看其模樣,怕是來者不善。”李四回道。

  李文正不緊不慢的走到了會客廳,就見一男子坐在那裏,悠然自得的飲著茶水。

  男子後麵站著兩個護衛,一看就是好手,身上透著一股彪悍氣息。

  “有客而來,李某怠慢,不周之處還請見諒。”李文正上前拱拱手。

  “哪裏,李公子客氣,鄙人不請自來,該是我說見諒才是。”男子起身說到。

  “不知貴客來此,有何見教?”李文正直入正題。

  “在下沈飛,家父沈傑,在白駒場討生活。”男子自我介紹道。

  “沈傑?莫非就是那位沈百萬?”李文正問道。

  江湖傳說:沈傑曾經在揚州和一個晉商鬥富,幾日之間就花掉了100萬兩銀子,所以人送外號“沈百萬”。

  “正是家父,沈某今日前來拜訪,是為了廟灣這5大鹽場私鹽之事。”沈飛說到:“李公子當真不凡,小小年紀就有如此場麵,在下甚是佩服。”

  “鹽場之事,不知沈家有何說到,不妨直言。”李文正問道。

  “李公子每月都要出手千萬斤的私鹽,在鹽場又提了收鹽的價格,大家都覺得有些過了!”沈飛回到:“李公子當知道木秀於林的道理。”

  木秀於林,風必折之!

  李文正不置可否:“沈兄的意思是回歸原樣?”

  “若是如此,自是甚好,李公子你觸犯了底線,引起了眾怒。”沈飛道:“揚州的大鹽商也注意到你了,沈某不是危言聳聽。”

  “謝過沈兄指點,不過李某人也不是泥捏的,朋友來了有好酒,敵人來了自有刀劍相迎。”李文正笑嗬嗬的說。

  “既然如此,沈某告辭了,望李公子好自為之,忠言逆耳!”沈飛起身告辭。

  “沈兄好走。”李文正把人送了出去。

  先禮後兵。

  看來接下來就是開打了!

  白駒鎮或許有些人

  不了解,但那裏出了好幾個有名的人物。

  《三國演義》《水滸傳》就是在那裏誕生的,羅貫中,施耐庵二人就住在白駒場。

  元末明初,和朱元璋爭天下的“張士誠”就是在白駒場領著18位鹽戶,拿著扁擔,殺官起義的!

  施耐庵的《水滸傳》裏,多多少少都有這些豪傑的身影。

  大鹽商沈傑就是白駒鎮“灶民鹽戶”的傳奇:

  “嘉靖四十四年”年出生在白駒鎮的一個貧苦灶民的家庭裏。

  早年喪父,依靠母親為人縫補、漿洗衣服勉強維持生計。

  及至成年,為生存計,便隻身到湖南長沙尋其伯父謀生,從揚州到湖南,長途跋涉,饑餐渴飲,受盡旅途之勞。

  臨行前,其母僅僅給其200文銅錢作為路資,至長沙,尚餘80文,他把餘資全部奉交伯父。

  其伯父頗為欣悅,認為孺子可教,對其甚為疼愛。不久,便把他介紹到一家綢布號“學生意”。

  沈傑在綢布號兢兢業業地工作。他為人誠實、刻苦好學、精明能幹,很受店主的賞識。

  很快由學徒升為中班“同仁”,擔任“出水”職務。

  這家綢布號經營範圍十分廣泛,除綢布生意外,還兼營存款、匯兌業務,地域涉及安徽、江蘇、浙江、雲南、貴州等省。

  一次,沈傑奉店主之命,回到揚州收帳。

  其時,首輔張居正以病逝,新政也呱然而止,萬曆皇帝整頓淮南鹽務,重新擬定了鹽引製度。

  鹽引成為專事運鹽的執照,預交鹽稅,憑票運鹽,含有專利性質。

  如自己不運,亦可將鹽票租給他人,收獲頗為豐厚的租金。

  沈傑這次赴揚收賬的客戶,是一家大木商,木商因已認購了一批“鹽引”。

  因而,一時無法籌措近萬兩現銀償還沈傑東家的錢款,願意用“鹽引”按原價抵賬。

  其時朝廷的“鹽引”已經停發,鹽引的行情看漲。

  於是沈傑據實寫信告訴東家,建議同意揚州商人的要求,用鹽引償還本息。

  豈料東家不同意,書信往返數次,東家固執己見,隻要現銀,不要鹽引。

  沈傑當機立斷,一麵和木商交割,自己拿下“鹽引”,一麵向揚州幾家大錢莊臨時借足償還東家本息的現銀。

  時隔不久“鹽引”大漲,周扶九憑自己手中的“鹽引”,迅速成為“家資萬千”的揚州鹽商。

  沈傑在揚州發跡後,挾攜巨金回到家鄉,白駒場場署所在地西團。

  兼並大批商號,並分設裕厚長、裕豐厚、隆盛輝等商號,從事鹽業營銷活動。

  除此之外,他還收購大量地產、蕩田,直接經營鹽的產收。

  白駒場當時有1035副煎鹽亭灶,為大小37戶鹽商所控製,而沈傑是其中最大的一家商戶,擁有147副,占白駒場的一層半。

  白駒場的鹽產量大大超過伍佑、安豐、掘港三場而名揚淮南。

  沈傑又名冠白駒場,享譽兩淮。

  李文正十分佩服這位白手起家的老鄉。

  若是沒有係統,李文正可不認為自己比他厲害,能不能達到這程度,李文正都不敢保證。

  李文正也不慫,做生意啥的沒你厲害,不過正字營很能打。

  打的過正字營算你厲害,打不過正字營,其他都是虛的,實力說話!

  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

  毛爺爺的話,總是有道理的。

  在戰略上,應當輕視敵人的時候,卻決不可在每一個局部上,在每一個具體問題上,也輕視敵人。

  李文正加強了身邊的護衛力量,莊子上的戒備等級也提升上來。

  防止有人想要搞暗殺,一勞永逸的解決他自己。

  父母那邊自是無事,李源已是貢士,不到狗急跳牆的關鍵時刻,他們都是安全的。

  李文正要考慮的是:

  以逸待勞,守株待兔,還是先發製人,直搗黃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