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苦中有樂度童年
作者:唯水玲瓏      更新:2020-07-29 02:49      字數:2730
  鍾小嵐的童年,過得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她出生後,趕上有幾年生產隊掙工分的日子。所以,她的童年可以說是過得苦中有樂。

  她童年中美好的事,就是去隔壁屋偷摘番石榴!

  偷摘番石榴,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反正村子裏不管誰家種有,成熟時不看緊點,一個不留神,就會被小孩子們爬樹上摘了去!

  要是哪天不巧被主人家看見了,他們遠遠地喊:“你們這幫小搗蛋!又來偷摘我家的番石榴!等我先去拿條扁擔來,打你們一頓,看你們下次還敢不敢再來偷!”

  然而,等主人去找扁擔的空檔,孩子們早跑得無影無蹤了!

  這個時候的農村,還是燒柴火煮飯的。所以,各家各戶都有一個自己的草棚。

  鍾小嵐美好的童年裏,這些母雞,也總是喜歡在外麵某個草棚弄個雞窩下蛋!也是很奇怪的,它們就是不喜歡,家裏人給它們做的雞窩窩!

  這年鍾小嵐長到四歲了,某天她一早起床後,就聽到母雞咯咯、咯咯的歡叫聲。

  於是,她馬上跑到大門口旁邊的那間雞、鴨專用房,往那個雞窩看去。裏麵卻隻有,那隻平時留在那裏逗雞下蛋的種蛋。

  而且她仔細聽了下,母雞的歡叫聲,像是從大門口外麵傳來的。

  於是,鍾小嵐奶聲奶氣地說道:“奶奶,咱家的雞雞,又跑外麵去下蛋蛋了吧,我去咱家的草棚找找看啦。”

  這時候,因為鍾小嵐的小叔子還沒有結婚,所以爺爺、奶奶還有小叔子,還是跟鍾小嵐爸爸這個小家,合在一起吃飯的。

  奶奶慈祥地看著她家最乖、而且她又最喜歡的小嵐,笑道:“哦,好呀,那小嵐你要小心點哦!”

  “嗯,我知道啦,沒事的啦。”

  說完,鍾小嵐屁顛屁顛地,跑到她自家堆了一半高柴草的草棚裏,這裏扒開看看,那裏扒開看看。發現哪個地方窩下去了,就趴著柴草爬上去一陣亂摸。

  “咦,這裏好暖呀。”她馬上伸手仔細地又亂摸了一陣,果然不出所料,還真給她摸到一個暖暖的雞蛋。

  她趕緊抓到小手裏麵,再小心地順著柴草爬了下來。然後一陣小跑地,又屁顛屁顛跑回家。

  對著奶奶獻寶:“奶奶,奶奶!快看,我真的撿到一個雞蛋了!”

  奶奶看著跑過來的鍾小嵐,慈祥地笑著說道:“小心點,小心點,別摔倒了!”

  然後,奶奶又拍拍已跑到她跟前的鍾小嵐的頭,說道:“好,好,好!我的小嵐嵐真乖!快把雞蛋,一起放到我們裝雞蛋的籃子裏去!”

  其實多數時候呢,這也就是鍾小嵐她自家的雞下的蛋。可她每次都像是撿到寶一樣,樂嗬小半天。

  她們這個年代,農村裏可還沒有幼兒園得上。鍾小嵐長到四、五歲時,就要幫忙家裏,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

  這時的她個子長得

  不高,所以也就隻能協助下奶奶,幫大叔子、大嬸子哄哄堂弟堂妹而已。

  再長大些,到了六、七歲時,小叔子也已經結婚了,又添了兩個堂妹。雖然,這時的小叔子,也從她爸爸這個家裏分出去,另起爐灶了。而且,爺爺、奶奶就跟著小叔子吃飯了。

  但是,她還是要幫忙奶奶哄堂弟堂妹的。所以,她經常就會背著堂弟或堂妹,過家過戶去找小夥伴們玩。

  她這時有兩個玩得比較好的小夥伴,有一個是隔壁屋的,她出門走沒幾步路,就可以遛進她家玩兒。

  但如果隔壁屋這個小夥伴不在家時,她也隻好去到另一個,隔有幾間屋子的小夥伴家玩了。

  她背過的這些堂弟堂妹,以及她自己的親姐弟都長得不算矮。所以再長大點後,奶奶說笑中總嫌她長得矮。

  她就會答:“這還不是賴您,我那麽小的時候,您就要我背堂弟堂妹呢!”

  堂弟堂妹們聽到了,就會笑著回:“那我們現在背回你吧,把你背高點怎樣?”

  這句話,當然隻是成長中的兄弟姐妹們,聚在一起時說的玩笑話!

  長到六、七歲時,除了幫忙帶堂弟堂妹,鍾小嵐還要幫忙家裏撿農肥,這個農肥其實就是豬豬拉的便便!

  生產隊的年代,很多家庭為了改善生活水平,基本上都會養上一頭大肉豬或者大母豬。

  肉豬養到過年時,就會殺了分給親鄰,吃不完的他們再做成臘肉;大母豬生了小豬崽,就會拿到集市去賣來換點錢。

  他們養的豬,基本上是圈養的。但是,每天也要放出來,讓它們遛遛活動活動筋骨,或者讓它們自己找些草填肚子。

  鍾小嵐每天,早早的就會約上隔壁屋的小夥伴鍾佳連,兩個人每人拿著一個小畚箕,繞著村子走上一圈。

  看到豬便便,她們倆就趕緊跑過去,你搶我奪的。一堆豬便便被她們倆你撥一塊,我撥一塊,一下子就被搶得幹幹淨淨了。

  她們倆就樂在其中,苦中作樂,而她們自己,也並不覺得這是一件苦差事。

  這個年代要做的農活,其實還是蠻多的。大人們去掙工分,夠年齡去掙工分的大孩子,不分男女也要去掙工分。

  還不夠年齡去掙工分的小孩子呢,稍微大一點的女孩子,一大早要挎個大水桶,去河裏洗衣服。

  然後到井裏挑水,要挑好幾趟,挑夠一家人一天的使用。接著要煮豬食、煮午飯、喂豬。

  到了傍晚時分呢,又要去菜地裏澆菜、摘菜,回來再洗菜、煮晚飯、喂豬,天天如此,周而複始。

  小一點的女孩子,每天除了要幫忙撿農肥,還有就是要拔豬草。

  農村家庭多數都重男輕女,小一點的男孩子,可以整天去玩打彈弓、打陀螺、打彈珠、掏鳥窩、捉蛐蛐什麽的,樂趣多多。

  而女孩子們,則沒有這種榮幸!女孩子們可以

  一起參與的樂趣事也有,那就是夏天的晚上去捉黃鱔。

  卓依婷的《捉泥鰍》,肯定有很多人聽過,“池塘的水滿了雨也停了,田邊的稀泥裏到處是泥鰍……”,但,真正感受過捉泥鰍那種樂趣的人,可能不多。

  現在,就讓鍾小嵐帶你去感受下捉泥鰍吧。當然,他們的主要任務是捉黃鱔,順便能捉到青蛙就更不錯!

  他們首先得做好準備工夫:找一個跟燈籠原理差不多的手吊燈,但是它沒有燈籠罩,而且是三根小鐵絲,吊著的一個象大菜碟形狀的耐熱的東西;一些帶鬆脂的木頭柴火;一個特製的象剪刀原理的木頭做的黃鱔夾,夾子部分帶有齒;當然還得有一個網兜、水桶,以及一個專門裝青蛙用的俗稱“笠”的東西;所有這些都準備好後,就萬事俱備了!

  晚上一到,堂兄弟姐妹們一行七八個人就出發了。

  他們首先得找已經耙好的稀泥田,然後悄悄地尋找目標,他們的戰略是要出其不意、以奇製勝!

  因為天氣悶熱,泥鰍、黃鱔、青蛙都跑到稀泥上麵來乘涼。

  堂兄弟姐妹們早就分工好了,一人拿手吊燈去照明,一人拿黃鱔夾去夾黃鱔,一人拿網兜去兜泥鰍,一人就專門徒手擒青蛙!

  他們中要是誰發現目標了,就輕聲地或叫“這裏有黃鱔”、或叫“這裏有泥鰍”、或叫“這裏有青蛙”。

  然後,堂兄弟姐妹們就各就各位、各司其職,迅速行動!

  一晚上下來,他們一般可以收獲到,小半桶靈活又滑不溜秋的黃鱔、泥鰍,十來隻大小不一、活蹦亂跳的青蛙!

  然後,大概晚上十點左右,堂兄弟姐妹們就會嘻嘻哈哈,歡蹦亂跳地帶著戰利品滿載而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