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天壤之別的差距
作者:扶桑太守      更新:2021-02-11 22:44      字數:2779
  張夢陽在這房中踱來踱去,覺得甚是無聊,便趴到門縫處朝外觀看。可是這房門的做工甚是精細,門與門框處的縫隙研合得出乎意料地嚴謹,從細如發絲的一線縫隙中,根本無法撲捉到門外的任何信息。

  張夢陽苦笑著罵了句髒話,便隻好沒情沒趣地走回到椅子上坐了,悶悶地自斟自飲地喝茶。

  張夢陽想象中的妓院,想象中的禦香樓,本應是歌舞喧囂,嫖客來來往往地相當熱鬧的所在,可是幾個時辰待下來,裏裏外外竟是分外地清淨,雖然也偶爾地有一些男女說笑打鬧著在門前過往,但改變不了這禦香樓的整體冷清的格局。

  這肯定又是與宋徽宗道君皇帝趙佶有著莫大的關聯了。豔幟高張的李師師成了他的沒有名號的妃嬪,禦香樓成了他對外開放的後宮,那些腰纏萬貫的王公子弟、大商巨賈誰還敢再到這裏來尋花問柳?

  在天開寺外,張夢陽竊聽趙得勝和晴兒兩口說話的時候,就曾聽晴兒說過:

  “他沒看上師師阿姨的時候倒好,東京城裏的,或是南來北往的公子王孫們,甚至大遼、高麗、扶桑的富商大賈,每天都有慕名到我們那裏走動的。自從師師阿姨被他看上了,敢到我們那樓裏去的明顯地少了,師師阿姨,倒像是被他霸占了一般,他不去的時候,倒有一半時間是在冷漠孤清裏打發。”

  張夢陽歎了口氣,暗想:“禦香樓雖說對外仍還擺著個妓館的架子,可是既然皇上時常光顧此地,還有誰人吃了熊心豹子膽,再敢到這裏來光顧?

  當然,皇帝對此自然不會一無所知,私下裏對老鴇子和李師師的賞賜自然是不會少的,要不她這禦香樓不早就關門大吉了?

  童貫、高俅、楊戩等等那幫玩意兒雖然不敢打李師師的主意,但私下裏對這禦香樓肯定也沒少關照垂顧。既是為了皇上,也是為了他們自己。”

  張夢陽想不到的是,雖然中原的公子王孫、富商大賈不敢輕易踏入此地,但吐蕃、高麗、西夏、暹羅以及大金、大遼等外國番邦之人可不管這些,他們萬裏跋涉來到中土,多有慕名而來求見李師師者。

  雖然此時的李師師已是所有汴京青樓的上廳行首,隻賣藝不賣身,但那些外國番邦的達官貴人、富商大賈卻顧不了這許多,為要見她一麵,也往往是競相高價,揮金如土。

  李師師就清楚地記得,半年多以前,一個名叫紇石烈杯魯的金國年輕貴族,就為了見她一麵,聽她撫一曲琴,唱幾支曲,而在這裏揮霍了大量的金銀珠寶。

  所以,就算沒有宋徽宗趙佶暗地裏的賞賜,沒有童貫、高俅等人暗地裏的扶持,堂堂的禦香樓在東京汴梁的勾欄瓦舍當中,也仍然是首屈一指的,就算在過上十年二十年,也仍然會屹立不倒,巋然不動。

  實在覺得無聊透頂了,張夢陽便又走回到內室裏,在書架上抽了本《資治通鑒》下來翻看。

  一頁一頁地翻下去,頁麵上一行行地全都是文言文,看得他似懂非懂,越瞧約沒興致。

  忽然間想到:“學過的語文課文裏曾有一篇叫做《李愬雪夜入蔡州》的,注解中說是節選自這《資治通鑒》,那篇文章是老師帶著我們熟讀過的,卻是能看得懂,反正此刻閑著也沒事兒,我何不就在這堆《資治通鑒》裏找找,看看是在哪一冊裏頭。”

  他在架上的《資治通鑒》一欄裏頭,一口氣抽出了十幾本來翻找,“漢紀”“周紀”“晉紀”都翻遍了,根本找不出“雪夜入蔡州”的一段。

  他又回想了一下,記得老師在講課之時,提到過那篇文章的曆史背景,乃是唐朝後期的藩鎮割據。既是唐朝時候發生的事,那自是該當在“唐紀”之中入手查閱了。

  又是一冊一冊地翻閱了半天,最後果然在“第二百四十卷”“唐紀五十六”中找到了那一段文字。

  這一段文字是他早已經讀熟了的,此番乍見之下,如同在他鄉遇故知的一般,倍感親切,遂由“李祐言於李愬曰”一句讀下,中間有未曾被入選進課文的陌生句子便整行整段地跳過去,一直看到“以檻車送元濟詣京師”止。

  這段文字本就不多,一會兒便讀完了。轉過身來又朝書架上瞅了瞅,覺得其餘的書能夠看得懂的不多,就隻好回過頭來,再把“李愬雪夜入蔡州”一段重讀了一遍。

  過了晌午,外麵門上鎖鑰響動,梅香給他送了酒飯進來。張夢陽與她說笑了幾句,讓她坐下來陪自己一起用飯,梅香說娘娘在和其他房裏的阿姨們宴席,她還得過去伺候。張夢陽聽她如此說,便也沒再留她,由她把門關上,重新上了鎖,一徑去了。

  張夢陽獨自在屋裏自斟自飲,耳聽著樓下屋裏隱約傳來的咿咿呀呀的彈唱之聲,倒也自得其樂。

  直到下午四五點鍾的時候,方才見李師師回來。張夢陽見她細膩的臉頰之上豔若春桃,就知她已經喝了不少的酒了。

  李師師進得房來,把門從裏邊拴上了,回過身來笑著說道:“和一眾姐妹們許久不見,不知不覺間便多吃了幾杯,這可把你怠慢得狠了,你一定在生我氣了吧。”

  張夢陽趕忙站起來答道:“娘子說的哪裏話來,咱這屋子裏暖暖和和的,比之我們苦寒之地的地窨子還溫暖得多,我在這裏待得都要樂不思蜀了,還怎麽敢生你氣。喝喝酒,看看書,我這一朝可過得自在地很呢。”

  李師師問:“是麽,你看的什麽書?”

  張夢陽答道:“李愬雪夜入蔡州”。

  李師師一怔,似乎沒聽清楚:“嗯?”

  張夢陽笑道:“哦……是那個……《資治通鑒》。”

  李師師點頭道:“那是司馬溫公的大作了,你們男人家都喜歡看那個,我卻覺得味同嚼蠟,乏味得緊。隻是陛下常來此處,梁師成太傅便命人從內府搬了一套來,和一些經史書籍一塊兒擱在了這裏。”

  張夢陽貌似吃驚且恭敬地說道:“哦,原來這是皇帝的禦用之物,娘子怎麽不早說?我這可真是該死罪過了,假如陛下知道,就算不會被殺頭,想來也是得被打板子的了。”

  李師師“呸”了一聲,說:“瞧你那假模假式的樣兒,要是真的這麽膽小,當初你怎麽敢明目張膽地到這禦香樓裏來,還要點名見我?現在又怎麽敢買通了艮嶽宮中的侍衛,冒著偌大的風險來偷偷地與我相會?”

  張夢陽暗想:“你懂什麽,那都是被戴宗那廝給逼的。”他輕咳了一聲,笑著答道:“娘子這麽說,那是對我忒不了解了。為了見娘子一麵,我杯魯甘冒殺頭之險也在所不惜,為了看一本破書,即使是挨一頓訓斥我也嫌是無辜多餘的呢。”

  李師師過來在他身上輕打了一下說:“說這話可就真的該打了,這部通鑒乃是經司馬溫公花費二十餘年嘔心瀝血而成,陛下曾說,古今述史詳實切要之書,無出此書之右者。

  且內府雕版既成,隻刻印了這麽百十來部,主要還是用以下賜功高勞苦的臣工,尋常的公卿貴戚和封疆大吏們,即使是花重金都求購不到呢。

  這書,比之我這不值錢的身子可是珍貴百倍不止呢。你這家夥居然說它是破書,可真是玉石不分了。”

  張夢陽笑道:“聽娘子這麽一說,說他是破書還真正冤枉了它呢。雖然它凝聚著溫公幾十年的心血,價值連城,但在我這目光短淺的家夥看來,也不過就是一堆廢紙罷了,和你這傾國傾城的溫香軟玉相比,那可是天壤之別的差距。”

  李師師嘻嘻一笑,道:“好一張猴嘴,慣會油嘴滑舌的哄人喜歡。要是陛下也能有你這麽一張好嘴呀,那可真要把人給愛煞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