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一路向南
作者:扶桑太守      更新:2021-01-16 17:37      字數:2754
  戴宗用佩刀割下了些樹皮,簡單地搓了條繩索,把張夢陽的手腳都捆縛住了,又用些葦草把他的嘴堵上,這才小心翼翼地自葦草叢中走出,到附近的村子裏買了駕騾車趕過來,把張夢陽丟到車裏,便駕起騾車來朝南行去。

  張夢陽此刻早已醒來,發覺手腳被綁,口也被一團葦草塞得滿滿地,見又被戴宗這廝扔在了這髒兮兮的騾車之上,心中怒火焚燒,想要破口大罵,卻又苦於出聲不得,也不知他這是要把自己載到什麽地方。

  騾蹄得得,車輪滾滾,戴宗載著張夢陽不疾不徐地朝前行駛著。戴宗知道紅香會中的賊人們十分難纏,為了不使他們追來,有意地避開寬闊平坦的官道,專撿偏僻狹窄的村中小道來走。

  此地已屬河北腹地,人口稠密,村與村雞犬相聞,州與郡道路相屬,非複塞北蒼茫空曠的景象之可比。

  張夢陽自穿越到這個時代裏以來,第一次來到了漢人下轄的土地上,果然覺得處處熟悉與親切,相對於大遼,此地的人煙環境才是他印象和意識當中的正常存在。

  隻是,以這樣的方式初臨漢人地土,卻是他始料未及的,他現在完全成了戴宗的階下囚,除了吃喝拉撒之外,其餘時間一概地被戴宗繩捆索綁著丟在車上。

  起初每到打尖吃飯之時,戴宗將他口裏的茅草摳出,他便口不擇言地破口大罵,戴宗隻微微一笑,打他一個嘴巴,隨即又把那大團茅草塞入他的口中。

  接連幾次下來,張夢陽肚子餓得咕咕直叫,心想好漢不吃眼前虧,自此變得乖覺起來,戴宗再將他口中的堵物摳出,給他飯吃的時候,遂也不再惡言相向,隻管狼吞虎咽地吃了一飽。

  戴宗見他如此,冷笑了一聲,並不說話。

  幾天下來,戴宗見他始終乖覺,遂不再以葦草茅草之類的堵物封住他口,算是給他減去了一樣刑罰。

  穿村過寨之時,戴宗也會問一些郎中賣些內服外敷的療傷藥來用,因此他的傷勢也逐漸地開始痊愈起來。

  等到他身上腿上之傷已無大礙,感覺不用繩索也能夠完全製得住張夢陽的時候,索性將捆縛他的繩索也都解去,徹底恢複了他的自由身。

  雖說看似獲得了自由,但張夢陽心中有數,自己拳腳上的功夫不如他,神行法雖說已練到了大追風階層,但在他跟前施展必也是班門弄斧,根本沒有逃脫的餘地。隻好乖乖地待在騾車之上,跟著他日複一日地向南而行。

  他想知道戴宗這是要把他載向何方,可每當開口詢問之時,戴宗都是冷笑一聲,並不置答一詞。弄得張夢陽老大沒趣。

  一日,戴宗似乎因為傷勢大好,心情頗為不錯,竟然扯開喉嚨唱起了小曲兒來。張夢陽仔細傾聽,聽他口中所唱既非某地方的劇種,也非哪旮旯裏的山歌,音調時高時低,雖算不上好聽,卻也自有一股鄉土的清新之感。

  張夢陽挑起車簾來往外看了看,見外麵是一望無際的田野,田野之中散亂地點綴著一個個饅頭狀的墳丘,想來附近或許有村莊存在了。

  張夢陽實在閑極無聊,便覥著臉向戴宗搭訕道:“戴院長看到了地裏的幾個土饅頭,心情瞬間大好啊,竟還唱上小曲兒了!真沒想到院長如此多才,就憑你這份兒唱功,比時常登台賣藝的戲子可強的多了。”

  這些時日以來,戴宗對他向來愛搭不理,雖說張夢陽不再敢對他破口大罵,但無聊之時也會對他拐彎抹角地口出一些譏諷之言,戴宗聽在耳中,往往也隻是冷冷一笑,懶得搭理。

  此刻他覥顏搭訕,本也沒指望戴宗有話回他,隻當是閑極無聊中的自言自語,沒想到戴宗竟是一反常態地嗬嗬一笑,說道:“咱們現在走的,是黎陽地麵,從此處再往前走十幾裏地,就該過黃河啦。你說我的心情能不大好嗎?”

  張夢陽一怔:“黃河?這個王八蛋拉著老子都已經走出了這麽遠了,居然到了中原腹地。可是到了黃河,他幹麽心情這麽好?是這老小子沒見過黃河麽?”

  他口中道:“人都說不到黃河心不死,戴院長能有幸見到黃河,咱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原該高興地唱上一唱才是。”

  戴宗也不知他口中所說的“中華民族”“母親河”是個什麽東東,不過也懶得去問他,隻是嗬嗬一笑說道:

  “過了黃河,再走上不遠便是汴京了。等到了汴京,隻要把你往童太師府上一交,把遺失密信和延誤軍機的罪名盡都推在你的身上,我的罪名嘛,那就可從輕發落了,一到了汴京,你小子就等死吧,哈哈哈……”

  張夢陽早已猜想到他挾持自己一路南行,定是不懷好意,卻沒想到他果真是要把自己解到童貫處將功贖罪。真不知他一個堂堂的水滸英雄,幹嘛相中了泰山玉皇頂上的修真生活,為了這種虛無縹緲的修真生活,幹嘛肯低三下四地向童貫這樣的奸佞俯首稱臣。

  一旦落到了童貫手上,是生是死,那可是殊難逆料。雖說在天開寺中與童貫朝過相,但那是在兩國交涉的正式場合之中,僅憑一番外交辭令,根本無法參透童貫為人心胸的狹隘或開闊。

  但僅據常識推論,凡是官宦這樣的不男不女之人,由於身體上的隱疾,性格或多或少地總有些變態之處,施用起刑罰來,也常常會流之於殘忍。

  假如真的任由戴宗這廝把自己給解到童貫處,給自己栽上個盜竊軍府密信,致延誤軍機的罪名,或許可真的就是九死一生了。

  張夢陽心下恚怒,恨不得再如十幾天前在魚台口鋪時一樣,在他身上狠狠地咬上一口。

  但是沒有了吳邦等人的協同,他自己哪裏會是戴宗的對手?想要咬他,隻怕傷他不到,還會惹得他把新仇舊恨一塊兒算,指不定怎麽收拾自己呢。

  他下意識地摸了一下腰間佩劍的劍柄。龍泉劍,蕭太後賜給他的龍泉劍,仍還完好地佩戴在他的腰間。從魚台口鋪一路行來,戴宗這廝居然沒有將這把削鐵如泥的利刃給奪了去,真可謂是不幸之中的大幸。

  也許他自負是江湖上的成了名好漢,不願公然搶奪他人之物,以免壞了他水滸英雄的名頭吧。還也許是他根本就不知道這是一把流傳自上古的名劍,更不會想到自己這麽個不起眼的後生小子,身上所懸的佩劍,竟會是上古劍師歐冶子和幹將所鑄的“七星龍泉劍”吧。

  否則,就算他再怎麽自負,也絕不會對這無價之寶無動於衷的。

  還有,他既然明知自己身上帶有寶劍,自北南來的這些天裏,包括自己的手腳被他捆綁起來的那些天裏,他都沒有把這把劍拿去,這除了說明他自負武藝高強之外,也說明了他對自己的輕視,認定自己即便有劍佩戴在身上,也絕對逃不出他的手掌心去,更加傷不了他。

  想想也是,不管是拳腳功夫還是江湖經驗,甚或是這段時間頗為自己增色的神行法,無論哪一樣拿出來與他相比,都可以說是小巫見大巫。

  “這老小子修習神行法的年頭兒,隻怕比我的年齡都大,而且他的功階都已經達到了神行法的最高層次通天縱,自己的大追風與之相比,真是連拿出來的勇氣都沒有了。看來要想擺脫他的掌控,唯有鬥智不鬥力。”

  可是,該當如何與之鬥智,他的腦中可是連一丁點兒頭緒都沒有。

  張夢陽嗬嗬笑道:“童太師乃是當今道君皇帝的股肱之臣,我在北國之時就常聽說童太師為人寬厚,禮賢下士,廣施仁愛,而且還明察秋毫,豈能以你的一麵之詞,就定下我的死罪?戴院長,你可把事情瞧得忒也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