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是人是劍
作者:扶桑太守      更新:2021-01-04 18:43      字數:2731
  張夢陽把蕭迪保送回了他的軍帳裏,交給了他的妻妾,便即退了出來。

  他圍著著營盤轉了一圈,看到不少的高官將佐們都攜帶有父老妻妾兒女,這些眷屬們被圍繞在金帳的不遠處,和金帳都處於士卒營帳的重重圍裹之中。

  蕭迪保的妻妾兒女和晴兒等人的住所,便也都處在這樣的圍裹之中。

  因此,整個兒看起來,這座臨時搭建的營盤除了貌似軍營之外,還給人以難民營的感覺。

  他隱隱地覺得,行軍打仗這麽拖家帶口的同行,關鍵時刻裏勢必會影響到行軍的速度,但也因為拖家帶口,將官們在遇敵作戰之時,為了自己的家眷安全,更能付出成倍的智勇出來。這也算得上是一種利害互補吧。

  張夢陽踱到了蕭太後的寢帳前,向帳前站立著的幾個侍女打躬道:“請姐姐替我通稟一聲,就說張夢陽求見太後。”

  這幾個侍女在燕京裏都與暖兒熟識,也都知道暖兒和他雖然名為主仆,實為夫婦,因此便都不拿他當外人,除了有一個進到帳內通稟之外,剩下的就都圍繞著他說東問西,隻是盡量都把話題避開暖兒,她們都想:

  “反正暖兒之事,太後也會對他說知,咱們何必這時候兒提起來惹他傷心煩惱。”

  那進去通稟的侍女轉眼間便走了出來,說了聲:“太後有請。”張夢陽又是一躬謝道:“有勞姐姐了。”

  進入到帳內,見小郡主和蕭太後娘兒兩個,正緊挨著坐在那裏攀話。

  張夢陽緊趕幾步上前,跪在地下叩首道:“張夢陽請太後安。”

  蕭太後冷冷地道:“起來坐吧,我這寢帳向不許男子涉足的,今日,算是為鶯珠給你破個例吧。”

  張夢陽謝過太後,便起身坐了,心想:“聽太後的口氣,我的冒昧似乎引起了她的不快。雖然逃離了燕京,皇宮內苑的規矩倒是沒半點兒馬虎,我這可來得魯莽了,早知如此,還不如到鶯珠的下處去等她。”

  又想:“在燕京之時,你的寢宮我又不是進入過,這時候兒又這麽說,是怎麽個道理?哦,是了,她這或許是說給鶯珠聽呢。”

  “謝太後!”張夢陽心下不以為然,嘴上卻仍然恭謹地答了聲謝。

  蕭太後道:“鶯珠你倆的事兒,她都給本宮說起過了。既是出來了,那也不用著急著回去,反正我也是要到青塚寨漁陽嶺那邊去的,你們就暫且跟我一路吧。”

  “謹遵太後懿旨。”

  “謝姨娘!”

  蕭太後又道:“隻是,護思如今對我頗有成見,如果我們得不到他青塚寨大營的相助,要把延禧那家夥徹底除掉,怕也是不易辦到的呢。”

  小郡主道:“沒事的姨娘,你就派人對我父王說,鶯珠在我的手上,你若是不服我號令,我就把她一刀殺了。父王知道我和你在一起,聽你這麽說,一準兒反水,到時候咱們努力向前,攻破漁陽嶺,直搗夾山香草穀,大事必定能成。”

  蕭太後微微一笑,道:“你個小丫頭子倒說得好,像是姨娘不把你當成人質,就尋不到其他辦法兒了似的。這話若說出去也是好說不好聽,人家都會說衛王府上的小郡主投奔她的姨娘去了,不想反被她的姨娘當成人質捉住,要打要殺的。

  你想,這樣的話傳出去,姨娘我可成了什麽樣的人?今後誰還敢再投到我的帳下麵來。如此的惡名,姨娘我說什麽也不願意擔的。”

  張夢陽道:“我和郡主東來之時,駐防在宣德的金將撒魯渾和阿裏剌,被人誤導,聽說延禧身在金河山,便率領了一千輕騎兵晝夜趕去,想要把延禧捉在手上,為金主成此大功。

  也幸得如此,我和郡主才能借機擺脫衛王和蕭得裏底的阻撓,否則也不能在此和太後相見了。

  但是,經那撒魯渾和阿裏剌這麽一鬧,必定打草驚蛇,延禧也必定因此加強戒備,我軍此時往襲,反倒不易達成出其不意的效果。”

  蕭太後冷冷地問:“那依你之見呢?”

  張夢陽道:“依臣之見,咱們索性在這水草豐美鴛鴦泊先穩定下來,原先盤踞在此處的黑達旦人已被我軍攻滅,一時間也不會有那不長眼的番族部落再來滋擾。

  且金人拿下燕京之後,便將目光投向了躲在夾山的延禧身上,攻下了燕京之後,大遼的五道江山已經被他們拿下得差不多了。

  隻要再捉住延禧,就可以布告天下大遼國祚已終。因此,我猜想他們金人上上下下,此時都將目光盯住了西邊的延禧,咱們嘛,倒可以在此處高枕無憂了。”

  張夢陽這一番話,正說到了蕭太後的心坎上。從燕京撤出之時,大部分文臣包括左企弓、康公弼等人,都沒有隨軍同行,等於是丟掉了一大批的智囊。

  出了古北口之後,隊伍又遭受到了金兵的前堵後追,幾次交鋒下來,端的是損失慘重。

  好不容易逃出了金兵的勢力圈,晝夜向西北疾行,不想二十天之後,竟在這鴛鴦泊又遭遇到了黑達旦部的騷擾。

  雖然仗著官兵奮勇,將士用命,再加上張夢陽於混戰中刺死了他們的頭人蠻睹,將該部落全殲,但官兵所受損失亦為不小。

  所可痛者,此處遠離契丹人的潢河故地,也與向來忠於大遼的燕雲漢地山重水阻,所損失的兵員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補充,原先從燕京城帶出的四萬兵馬,一番折騰下來,到這時候隻剩下了兩萬餘人。

  既使張夢陽不這麽說,蕭太後對西征天祚帝也已沒有什麽勝券可操了。

  而這個鴛鴦泊深處塞北腹地,距離金人甚遠,距離天祚帝所在的豐州、夾山等地亦遠,況且水草豐足,又有得自黑達旦部落的幾十萬頭牛羊,實在是一個修養士卒的天賜寶地。

  尤其是她的丈夫天錫皇帝耶律淳崩逝之後,一年多來她苦撐危局,心力憔悴之下,感到了從未有過的疲累。

  甚至有時候,她還會覺得這個世界已然生無可戀,想想這如同敗絮般飄零破碎的江山,想想這晝夜惱人的世情、軍務,她看不到前途在哪裏,她感到付出的所有心血都是在做無用之功。

  如此一副沉重的擔子,壓在一個鐵塔般的男人身上,都不一定能夠禁受得起,何況是她這樣一個生在貴族之家,生來便享受世間榮華、從未經過大風大浪的女子呢。

  一年多來,即便是深夜裏閉上眼睛,她也沒有享受過片刻安寧。在夢裏,她都會被緊迫的軍情或者接連的敗報給驚嚇得醒了過來。

  對著鏡子自哀自憐的時候,她偶爾也會發現烏雲般的青絲上,驚現出一根兩根白發,在眼角眉梢上,隱隱約約地藏匿著幾縷不易察覺的皺紋。

  有時候,她真是覺得這般活著,還不如跟隨著她那死鬼老公去了的好,那樣可得有多清淨,多自在,遠離人世的爾虞我詐和喧囂,想睡多久就睡多久,哪怕永遠不再醒來也是好的。

  但是在下意識中,她卻總覺得有什麽東西在令她牽掛著,使得她割舍不下。她思來想去,終於模模糊糊地意識到,自己割舍不下的,或許竟·是那把削鐵如泥的龍泉寶劍。

  那把劍,在那個人離開燕京之時,她把它賜給了他,希望這樣一把切金斷玉的利刃,能在這多事之秋的旅途上,多帶給他一絲安全的保障。

  哎,她總是在心底上回避著這個人,到底還是沒什麽用,他,還是會經常地從她的心底深處升浮到了腦海表麵上來。

  她真正割舍不下的,難道會是這個人麽?

  “不會,斷然不會!”她的下意識促使她堅決地如此否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