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一場混戰
作者:扶桑太守      更新:2020-08-11 00:07      字數:2940
  他卻沒想到此人亦中了七毒軟骨香之毒,身上的勁力雖不曾完全消失,可所剩也已不足往常時候的一半了。他一個巴掌全力打下去,他不覺得如何,被打的小個子宋兵已自經受不住。

  其餘的宋軍一看自己的弟兄被這小頭陀打倒,莫不怒氣橫生,紛紛提著兵刃過來要給這小頭陀點顏色瞧瞧。

  張夢陽一看這麽多人衝自己過來,豈敢戀戰,立馬抽身朝後便跑。一邊跑回頭一邊朝藏經閣高聲大喊:“樓上的弟兄們聽著,奉蕭迪保大人將令,前方有賊人欲劫持我大遼文武官員,命你等立馬取了兵器,衝下樓來前往救駕!……聽見了沒有,趕快下來救駕,違命者斬!”

  藏經閣上的那些兵早就在裏邊待得不耐煩了,樓下的二十幾個宋軍在他們眼中豈值得一掃?

  但苦於沒有將令,生怕衝出去會壞了朝廷大事,那樣的罪過任誰也是擔待不起的,因此在樓中苦苦等候一天多,很多人都已經罵罵咧咧地唾沫星子四濺了。

  這時聽到樓下有人打鬥,更聽到有人嚷嚷著說蕭迪保大人有令前往救駕雲雲。

  有的人在樓閣的窗牖間望下去,見被宋軍所追打之人,便是和蕭招討一起的那個張大人,同仇敵愾之心頓起,一下便來了精神,互相招呼著一陣紛亂,各自取了應手的兵刃,一窩蜂似地直朝樓下衝去。

  他們這些人由於被關在樓閣上,所受到的毒香之害更是可以忽略不計,因此一個個手持著兵刃,罕見的生龍活虎。

  由於可供上下的樓梯狹窄,樓上的幾百人亂哄哄地一擠,瞬間將樓梯的幾個拐角擠做了一個蛋,下樓的速度瞬間慢了許多。這可真應了那句欲速則不達的老話了。

  首先衝下樓來的遼兵手持著戈矛,向著追打著張夢陽的那些宋軍衝殺過去。張夢陽在和二十幾個宋軍兜了幾個圈子後,發現他們在體力上跟自己頗有差距,略一思索,已明其理。回過頭來用手上的匕首與他們對陣,居然沒費多大事就放倒了幾個。

  後麵的遼兵衝過來,砍瓜切菜一般料理了這些個宋軍,然後在張夢陽的帶領下朝寺院的前堂趕去。這些宋軍臨死都沒明白,本應吃齋念佛的和尚,何以突然向發瘋了一般向他們舉起了屠刀。

  片刻的功夫,藏經閣裏所藏的遼兵,已經全部由閣樓上闖將出來,猶如開閘的水流一般直朝前堂泄去,喊殺聲驚天動地。

  方天和及其手下一幫人,剛把童貫架到柴堆上,見跟、拎著那小頭陀去取油的大漢兀自沒有回來,有幾個已經罵罵咧咧地前去尋找,剩下的不耐煩再等,便迫不及待地點燃了童貫身下的柴堆。

  被點燃的柴堆雖然燃燒緩慢,但火苗還是漸漸地熾烈起來,火苗之上開始卷起了濃濃的黑煙。柴堆上的火越著越大,等到張夢陽帶著一眾扮作和尚的遼兵趕到的時候,被鐵鏈捆綁在柴堆上的童貫,已被燒得殺豬般慘叫起來。

  慘叫的聲音自天開寺的上空遠遠地傳了開去,二裏地之外都能聽得到。

  方天和及其手下嘍囉正在享受著快意恩仇的痛快,驀地見一大群和尚揮舞著凶器自四麵衝到,一時間不知所措,隻得倉促迎敵,但由於毫無防備,瞬間便被這些在藏經樓裏困了整一天半的遼兵衝過來狂砍一陣,立即損失慘重,紛紛後撤。

  方天和指揮著手下的幾百名嘍囉奮起抵抗,但是士氣已為所奪,更要命的是尚不知寺內還有多少這樣橫眉立目、殺人不眨眼的凶僧,更不知他們是否已和駐紮在寺外的宋遼大軍取得了聯係,還道是中了埋伏被人包了餃子,人心渙散之下,更無鬥誌。

  方天和見大勢已去,顧不得看那柴堆上的童貫是否被燒死,隻一疊連聲地招呼手下人趕緊撤退,以免造成更大的傷亡。

  呂師囊臨退之前,還不忘對在場的宋遼雙方進行一番挑撥,扯著嗓子大聲喊道:“左丞相,我們已經按您的吩咐,把童貫那老匹夫燒成烤全豬啦。你大遼朝廷給我們的許諾和金銀,希望能趕緊兌現,咱們後會有期——”

  方天和、呂師囊帶領著眾嘍囉且戰且退,退到了天開寺西圍牆內側的菜園子裏,尋到了密道的入口,亂紛紛地鑽了進去。追殺過來的“凶僧”從洞口處往裏探看,裏邊黑洞洞地不知多深多長,不敢貿然進入,留下了一部分人在此看守,餘下的跑回去向張夢陽和蕭迪保請示。

  此時,童貫已經被從柴堆上救了下來,所幸救得及時,雖被燒傷了大片皮肉,於性命卻是無礙。柴堆上的火也已經被人取水撲滅了。

  遠處屯紮著的宋遼官軍見天開寺方向升起了股股濃煙,知道情況有變,在各自將官的帶領下紛紛朝這邊開來。一會兒功夫,幾千宋遼大軍便匯聚在天開寺的山門之外,並且相互之間形成了對峙。

  雙方將領各派人員進入寺裏了解情況。

  當初在場之人都聽方天和說了,這種毒香叫做什麽七毒軟骨香,隻是暫時讓人失卻勁力,時間一長,每人喝一瓢冷水即可將體內之毒解去。也不知他說的是真是假,但試上一試又有何妨?

  扮作了和尚的遼兵紛紛從用水桶從井裏打來了水,一瓢一瓢地喂給被毒香所害的眾人。

  一瓢冷水下肚,果覺四肢的疲軟乏力逐漸消失,胸腹間的煩惡感也大為減輕,勁力也漸漸恢複起來。

  童貫當著這麽多人,遭受了如此莫大的淩辱,真是既驚又怕又氣,看到自己的官兵湧了進來,膽氣頓時壯了,隨即命令在全寺範圍內搜捕方天和賊黨,但凡搜捕到的格殺勿論。

  左企弓康公弼等指示,進入寺來大遼兵將也幫同著大宋官軍一同搜捕。可是,同方天和一起來的賊人們,剛剛被化裝做和尚的遼兵們打殺了一陣,丟下了一百餘屍首,剩下的早已順著秘道逃出寺外去了,哪裏還能尋得著他們的半點影子?

  一部分宋兵尋到了菜園子裏的秘道入口,有幾個大著膽子跳下去,試探著往裏走了十來米,越往裏走越是黑洞洞地伸手不見五指,也不知道這秘道往前還有多長,更不知道前邊是否尚有賊黨埋伏,因此不敢深入,所以掉頭回來,隻說下邊不見有賊黨蹤影。

  童貫見賊黨已經逃得不知去向,滿腔裏的羞憤難以傾瀉,不覺想起了賊黨撤退之時,那呂師囊所喊出的一番話來。這時他燃燒在心頭的無明之火無可遏製,哪裏還有功夫考慮這話是真是假?隻聽他一聲令下:“將左企弓這老匹夫給我拿下了!”

  一眾宋兵轟然應了一聲,便一窩蜂般地朝左企弓撲去。

  周圍的遼兵見那聞聲而動的宋兵要拿自己丞相,豈能無動於衷?立時衝上去護衛。雙方圍繞著左企弓,一時間劍拔弩張,一個要拿,一個要護,口角聲聲,很快就便動起手來。

  客舍裏瞬間打得一團糟,很快波及寺內寺外的雙方兵將,一時間宋遼雙方兵刃相接,殺聲四起。

  遼方有耶律大石和郭藥師每人帶來的兩千人馬,且有居庸關守將張覺之子張進領來的一千人馬,人數上較宋軍占優,士卒的戰力上也稍勝一籌,因此很快控製住了戰場局麵。

  宋軍又竭力拚殺一陣,見勢頭於己不利,就開始保護著童貫等一眾大宋高官向寺外退卻。此時的童貫羞憤交加,隻覺得生不如死,可真要提起劍來抹脖子自盡,卻又沒有了那份勇氣。無可奈何之下,也就顧不得斯文,隻聽他在眾兵將的環繞下一邊朝外撤退著,一邊破口大罵:

  “左企弓,我操你的祖宗,老夫我此仇不報,我誓不為人……左企弓我操你的祖宗十八代……”

  左企弓看著在大宋官兵護衛下漸漸遠去的童貫,高聲大喊:“童太師且請息怒,切莫聽那邪妄妖人的胡言亂語,左某人與他們毫無瓜葛,絕不相識,切莫被他們離間的言語亂了咱們自家方寸……”

  可這時雙方士卒的廝殺聲和兵刃的撞擊聲,已經淹沒了他的呼喊,童貫的叫罵聲也基本上聽不到了,隻能聽到遠處的山間偶爾隨風送來一兩聲:“……左企弓,我操你的祖宗……”

  左企弓苦笑了一聲,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