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一個俊美的年輕侍衛
作者:扶桑太守      更新:2020-08-05 23:48      字數:3829
  一位頭戴七梁額花冠、身穿緋羅寬袖袍、頷下花白胡須的遼官答道:“這幾日深秋驟寒,我家娘娘鳳體欠安,是以委派在下前來與童太師重議兩家和好之事,趙將軍可聽明白了麽?”

  趙得勝一看,回答他問話的是遼國宰相左企弓。這左企弓身材不大,但卻目露精光,令人不敢逼視。童太師是一品大員,左企弓亦是一品大員,蕭太後雖說未到,但派出左企弓到此,雖與她自己同來到底有所區別,但由他代表大遼朝廷與童太師共議大事,那是絕然挑不出瑕疵來的。

  趙得勝忙躬身說道:“哦,原來如此,蕭娘娘既然鳳體欠安,由左丞相代勞也是一般。隻是請列位大人在此稍微等候,由在下入內向我家太師略做稟報!”說著,趙得勝略一拱手,然後一路飛跑著徑奔方丈室旁的客舍而去。

  一眨眼的功夫,趙得勝便又跑了回來,向一眾遼官說道:“我家太師有請列位大人,但請所隨侍衛弟兄們在此暫候。”

  左企弓冷笑了一聲,說道:“這天開寺裏裏外外都是你大宋的兵馬,在我們大遼的疆土上,可以說是展盡了軍威。幾個小小的侍衛,難道還竟入了童太師的法眼不成?”

  趙得勝聞聽此話,大黑臉上顯出了幾分尷尬,微微笑道:“左丞相言之差矣,這並不是童太師的意思,而是末將的主意。末將跟隨童太師涉國遠來,身上肩負著護衛太師周全的重任,因此不敢有絲毫馬虎。既然左丞相如此說,那末將再有所堅持,反倒顯得見外了。”

  說罷,趙得勝滿臉堆笑地把身子向旁邊一側,單手做了個請的手勢。左企弓和遼國將官人等,便帶著一眾侍衛,在宋朝將官的引領下,徑朝方丈室旁的客舍走去。

  左企弓等進入了客舍之中,童貫立身相迎,雙方拱手寒暄,然後分賓主落座。左企弓笑道:“久仰童太師大名,如雷貫耳,今日一見之下,太師風采猶勝傳言,左某人得一睹金麵,實是三生有幸啊!嗬嗬嗬……”

  童貫自謙道:“左丞相如此說,真真是愧煞老夫了。操勞國事,度日如年,十餘年來不得一刻閑暇,哪裏還談得上風采二字,能為我朝聖主道君皇帝分得片許愁勞,亦可老懷大慰,其餘諸事皆不在所慮之內也。”

  “是啊,”左企弓捋了捋頷下胡須,說道:“我等為人臣子者,須時時刻刻把為主上分憂,當做立身行事的第一等本分。即如今日,我左某人離京至此,太師更是涉國遠來,你我一心之所係,亦全在為主上分憂二字而已。”

  左企弓話鋒一轉,接著說道:“隻是我朝太後有請太師駕臨我大遼疆土,太後本欲親來會晤太師,隻因鳳體欠安,不克遠行,故而差左某人一行,代替鳳駕來此一晤太師金麵。

  再者,太師以及隨員人等,涉國遠來,我大遼君臣本應一盡地主之誼,先於太師到這天開寺中,妥善布置迎請事宜為是,不想反讓太師早到一步,替我君臣內外打點。尤其不可饒恕的是,我等既已遲來,又勞太師安排一眾將官列隊迎請,我等即便臉皮再厚,也實在是羞愧得無地自容了。”

  童貫見左企弓逐漸語帶機鋒,不禁哈哈一笑道:“左丞相如此說,倒令童某人無地自容了呀。自得到蕭娘娘傳信,知道此番所謀者甚大,童某人不敢一刻耽擱,即刻安排人馬啟程,星夜前來,較丞相早到得一時三刻,又何足道哉?

  再者,童某人既受我朝聖主道君皇帝重托,統帥一十五萬大軍北上,肩負著收複燕雲故土的重任,故童某這本來微不足道的七尺之軀,時下乃是為君為社稷的有用之身,又豈敢不自愛惜?

  以此多帶了些士卒兵將,一來是為大遼專注用兵於金人,對轄下匪患疏於剿撫,童某人怕有什麽閃失,出於本人安危考慮,也隻好增加扈從以自重了。此外,聽說金人用兵,一向神出鬼沒,金人鐵騎已攻到了居庸關與喜峰口外。刻下,我朝對金人難分敵友,對他們,童某人也是不得不防的。”

  聽他口氣,帶了這許多士卒兵將,竟不是為防備大遼而來,倒是因為大遼境內的匪患和金人了。

  “太師此言差矣,”左企弓嗬嗬一笑,說道:“你們南朝與金人不是早有盟約麽,要南北共同出兵,夾擊我大遼,事成之後金人占有山後諸州,你大宋占有山前諸州麽?既然有此盟約,怎麽能說是難分敵友呢?”

  童貫聞言,也不加否認地說道:“左丞相之言不假,本朝與金人確有盟約之事,但與丞相所說,稍有出入。我朝與金人相約共同與大遼爭鋒,事成之後,我朝要取回石晉時候割出去的山前山後所有十六州之地,並且還包括在那之前劉仁恭割讓出去的營平欒三州疆土。”

  “是麽?”左企弓滿臉驚奇地說道:“如此說來,那左某人從金人處所打聽來的消息,與太師所說可太過出入了。”

  其實按照金國與宋朝最初的盟約,兩國共同出兵攻擊大遼,金國為主,宋朝為輔,金國負責收拾長城以北的遼國本土,宋朝負責進攻本屬漢家的燕雲十六州故地,取勝後便由宋朝將十六州之地取回。

  但後來的戰局發展卻呈現出了一邊倒的態勢,宋朝十五萬大軍在童貫的指揮下渡過白溝河,侵入遼境,但接連被耶律大石、蕭幹、郭藥師等遼將打得落花流水,最後又被迫退回到了白溝河邊界以南,可謂是寸土未複。也將宋軍兵將的無能展現得淋漓盡致。

  金軍則勢如破竹,不僅攻占了長城以北的遼國大部,而且還接連攻下了本應由宋軍取回的山後武州、新州、雲州、朔州等山後諸州。

  這樣一來,宋金兩國就麵臨著一個極其現實的問題,即宋朝依靠自身的能力無法收回的燕雲十六州,如果由金軍全部拿下,金人還會不會按照最初的約定吐出來還給宋朝。

  也就是說,盟約隻是明確了兩家的分工,但各自的活兒還得自己來幹。重活兒累活兒基本上全都由金人包去了,而且幹得相當出色,小活兒輕活兒宋人幹不了,但又不能不幹,假如金人出手幫忙把這點兒小活兒拿下了,幹出來的這活兒算是誰的?

  此時,金國內部已經有聲音反對當初與宋朝的盟約了,主張擺脫盟約的束縛,燕雲十六州誰先拿下便歸誰所有,至少已經拿下的以雲州大同府為中心的山後諸州,是斷然不能再還給宋人的。

  至於以燕京為中心的山前諸州,能不能落入宋人囊中,那還得看他們自己的本事了。如果他們沒那個能耐,燕京諸州也應由大金軍拿下,寸土不給宋人。

  曆史,把大宋推到了一個極其尷尬的風口浪尖上:被金兵打得已經僅剩一口氣的遼國,居然成了宋軍無法逾越的障礙。

  這時候,蕭太後向宋人伸出了橄欖枝,作為宋朝負責對遼國作戰的河北宣撫大使太師童貫,也寄希望於不戰而屈人之兵,因此,才有了今天天開寺的這場會晤。

  童貫咳嗽了一聲,眼望著窗外說道:“出入不出入的,就先不要去管它了。咱們既然來了,還是打開天窗說亮話吧。”

  左企弓道:“其實亮話,在下一直都想說,就怕太師聽了之後不以為然罷了。”

  “左丞相那就無妨再說說看啊。”

  就在這時,蕭迪保、張夢陽和暖兒每人用茶盤端著幾杯茶水送入了客舍裏來,按照人頭,每人一杯,放在雙方大員座旁的茶幾上。

  然後,三個人並沒有退出,而是站到了左企弓等一眾遼國文武官員的身後。左企弓等自然認出了其中一個是蕭迪保,另外兩個雖然麵生,但不用說也是自己人,因此人人默不作聲。

  大宋一方的隨員及侍衛人等,大都著意傾聽兩位重量級人物的對話,對這三個看似身份低賤的寺中頭陀,並未予以太多關注,因而這三個頭陀模樣的人,竟爾堂而皇之的羼入了這麽一個重要場合裏。

  隻聽左企弓說道:“我等此行的目的,太後已經在送達給太師的信件裏說得明明白白,金人乃是虎狼之國,既能不利於大遼,也能不利於大宋。

  假如以金人鐵騎之威,與太師會獵於河南河北,太師覺得手下的一十五萬大軍,能有幾分勝算呢?”

  童貫陰沉著臉答道:“金人鐵騎雖說強悍,能以幾萬人馬在護步達崗把大遼的七十萬番漢大軍打得大敗虧輸,可未見得就天下無敵了。

  老夫手下十五萬軍兵人數不多,可都是征討西疆平定寇亂的百戰雄師,別說不可能,假如真的跟金人遭遇,不一定就能蹈了護步達崗的覆轍。”

  護步達崗之戰堪稱金遼之間的一場具有決戰意義的較量,金軍以少勝多,一舉擊潰了七十萬遼軍主力,從此掌握了對遼作戰的主動。此仗對金人來說是榮耀,對遼人來說可謂是刻骨銘心的恥辱。因之童貫此刻提了出來,用以羞辱在場的左企弓等遼國文武官員。

  左企弓冷笑了一聲說:“可是太師的百戰雄師,渡過了白溝河侵入了我大遼疆土,幾個月下來,像是沒有取得什麽像樣的戰果吧。”

  童貫臉色微覺有些異樣,但仍厚著臉皮狡辯道:“你懂什麽,那隻是我讓種師道和辛興宗派出的小股部隊進行的試探而已,我主力大軍一到,焉能容你等存活到今日。”

  左企弓笑道:“童太師,我們今日既然坐到了一起,互相之間,其實用不著這麽意氣用事。我剛剛說了,金人乃是虎狼之國,為了交結這樣的虎狼之國,而棄宋遼之間百餘年來的兄弟之盟,誠為道君皇帝,為大宋朝廷所不取。

  我今天當著兩國有識之士把話撂在這兒:假如大遼真的會被金人所滅的話,那麽下一個麵臨亡國覆宗之險的,不是西夏,更不是遠在天南的大理,而恰恰就是就是與我大遼唇齒相依的大宋。”

  童貫聞聽此言,雖然心中一動,但表麵上仍不以為然地說:“哦,是麽?請道其詳。”

  張夢陽所站的位置在遼方一側稍後,與幾個侍衛雜在一起。對他們的口舌之爭不感興趣。他看了看身邊離他最近之人,是跟隨左企弓等人而來的一個年輕侍衛。

  此人較自己個頭兒稍矮,頂盔摜甲,麵色白皙,眉目清秀,單看臉龐極是清秀俊朗,年紀大約也就在二十六七歲上下。

  張夢陽忍不住朝此人多看了幾眼,不由得冒出了個古怪的念頭:這位兵哥,假如是個女子的話,定然也是個極美麗的女子。

  旁邊的這侍衛看他一雙眼睛直往自己身上睃,臉上映出了不滿之色,朝他斜睨過來的眼神裏似乎有些恚怒,輕聲斥道:“看什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