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宋軍來了
作者:扶桑太守      更新:2020-08-05 23:48      字數:2615
  張夢陽哪裏知道蕭迪保的心思,蕭迪保自認為暖兒就是在前天那村莊裏被金軍先鋒官額魯帶奸淫了的女子,張夢陽不管是娶她為妻還是納她為妾,這頂綠帽子肯定是戴上的了,但是戴得還不夠結實。

  如果那額魯帶一槍中的,暖兒懷上了他的孩子,張夢陽糊裏糊塗地把那孩子當做是自己的孩子來養,那才是真正的好笑,那才是真正的過癮。

  可是他的這一番齷蹉心思,張夢陽就算是想破了腦袋,又哪裏能夠猜得著一分一毫?

  張夢陽聽了蕭迪保所說的話,老大不以為然,但又不敢明言自己跟暖兒清清白白,隻拿她當妹妹看待,那樣一來的話,蕭迪保再要騷擾暖兒可怎麽辦?

  那家夥可是有言在先,除非暖兒給自己做老婆,礙著朋友妻不可欺的江湖規矩,他自會網開一麵,不再刁難於她,否則他再要強要她的話,就不許自己再行阻攔。這家夥,簡直就是他媽徹頭徹尾的市儈。

  蕭迪保又嬉皮笑臉地說:“你比哥哥我耐實,好好的加把勁,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快點兒把弟妹的肚子搞大了,明年給你生下個大胖小子,哥哥我好好的給你賀一賀。”

  張夢陽無奈地笑笑說道:“蕭兄莫要取笑了,別說兄弟我沒這個心思,就算有這個意思,在這佛門聖地,也萬萬不敢做出這等事來。”

  “行啦,別給我賣關子了,昨兒晚上我派人偷偷地到你睡的那院兒裏去了一趟,人家都把所聞所見告訴我啦,弟妹侍候你吃飯洗腳,完事兒她想要自己單獨睡一間房,是你不由分說硬把人家拽到被窩兒裏去的,對不對?嘻嘻嘻……還給我裝呢。”

  張夢陽聽他這麽一說,心下微微地有點兒吃驚,也有一點兒恚怒,他沒有想到蕭迪保居然無聊到這等地步,竟然派人偷偷地摸到自己的窗戶底下去聽房。

  大敵當前,不好好地思索防身禦敵之策,對這種事兒反倒如此上心。張夢陽暗忖這樣的人竟然能在大遼官居高位,不由暗暗地大搖其頭。

  可是麵對蕭迪保的調侃,他又確實是無可分辨,昨晚上暖兒執意要往外屋睡門板,他怕暖兒著涼,再者說那門板也確實不是睡人的地方,因此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把暖兒哄上了炕,和自己在一個被子底下睡了一宿。

  現在想想,當時那麽做雖說全然是為了暖兒考慮,雖說到底什麽事兒也沒發生,但也的確拿不上台麵來公然解釋。

  這事兒,就算在二十一世紀裏,發生在未婚的少男少女身上,在別人看來都難免有染,何況在這一千多年前的宋遼之際?就算不管他蕭迪保怎麽尋思,別人對這事兒怎麽看?暖兒對這事兒會怎麽看,難道對她的感受也可以置之不理麽?

  自責歸自責,但該解釋的他以為還得解釋,因此對蕭迪保說道:“蕭兄信也好不信也好,雖說我和暖兒……這個,同睡在一個炕上,但絕對清清白白地,我對她真的什麽事兒也沒有做,你要是不相信,我可以對蒼天起誓!”說著,他站直了身子,抬起了右手準備起誓。

  蕭迪保趕忙站起來把他抬起的手摁下,一臉不高興地說:“要說兄弟你也是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好漢子,偏偏在這等值得炫耀的事兒上婆婆媽媽起來了。

  好啦好啦,用不著你起誓啦,哥哥我信了你啦還不行嗎?反正到了明年,大胖小子都生了出來,我看你還有什麽話說。我看到時候兒,你怎麽跟我這個當伯伯的交代。”

  說到這裏,他都好像看到張夢陽的腦袋上長出了一叢叢的青草,一片綠油油地,不由咧開大嘴哈哈地大笑起來。

  就在這時,兩個扮作了僧人的士卒慌慌張張地跑進來稟報,說宋軍已經來到了山門之外。

  客舍中諸人聞聽此言,頓時起了一陣微微的騷動。剛剛隻顧著閑扯淡,到底如何應對正在來臨的宋軍,還未形成一個最終成熟的預案。比如幾百名士卒化裝成了僧人,人員與兵器全都堆積到了藏經閣上,一旦發生變故,這些士卒能否快速地投入戰鬥?

  而且,當變故發生的時候,這些在藏經閣上的士卒與蕭迪保等長官隔得尚遠,一旦事情緊急,如何將這緊急的信號迅速的傳遞到藏經閣裏,給這些士卒們知道?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戰術問題。

  張夢陽看到蕭迪保急得直跺腳,心中暗忖:這時候兒知道著急了,早幹嘛去了?派人偷跑到我窗下聽房的時候兒,想必你不會這麽著急吧!

  其實蕭迪保對這些問題並非完全沒有考慮過,昨晚上睡覺之前,思來想去的在腦子裏琢磨了好幾個腹案,最後都覺得可行性欠妥,給一一的否決掉了。

  張夢陽昨晚上睡覺之前,也就這問題考慮了一番,摔杯為號之類俗得不能再俗的方式,肯定是派不上用場的,童貫既然能來,身邊武裝到牙齒的衛士豈能少了?

  這一摔杯為號,豈不等於同時把動手的信息傳遞給了敵人?那樣一來,還未等藏經閣裏的士卒趕來,自己和蕭迪保這些人就已然做了宋兵的刀下之鬼了。

  時間緊迫,已經來不及細想了,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張夢陽對蕭迪保說道:“蕭兄且莫著急,先把山門外的宋軍迎進來再說。一切相機行事就是了。

  太後與郭藥師和耶律大石將軍帶來的禦林軍,也盡是我大遼精銳,在質量和數量上就算強不過宋軍,也肯定是不相上下。

  我們這些人,本就是在寺裏埋伏下的一支奇兵,自古兵出奇方能製勝,到最後,決定勝負的,說不定就是我們這幫人呢。

  俗話說混水好摸魚,到時候童貫和太後帶來的甲士暗地裏磨拳擦掌,對我們這群假和尚,肯定會疏於防範,到時趁機持了藏經樓裏的兵器一下衝出來,肯定能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因此,決定勝負的關鍵,說不定就取決於我們這些人的身上呢。”

  張夢陽這一番看似入情入理的分析,不僅說得蕭迪保個那幾位偏將連連點頭,就連張夢陽自己也是出乎意料之外,原來追劇也未見得一無是處,如果不是看了那麽多的架空曆史劇、宮鬥劇等等,憑他那榆木疙瘩一般的頭腦,如何能說得出這麽一番話來?

  他忽然記起了不知道從哪兒看來的一個段子,說當年未入關之前清軍,武勇有餘智謀不足,之所以能征善戰,全是因為高級將領熟讀了《三國演義》的緣故。尤其是清太宗皇太極,對《三國》的喜愛簡直到了廢寢忘食手不釋卷的地步。

  張夢陽想,如果現在自己手頭上能有本《三國演義》,那對自己目前所處的這個時代。可真是如虎添翼了。好好的閱讀一下,那效果肯定得比傻乎乎的追劇強出多少倍去。

  隻聽蕭迪保說:“好,兄弟說得對,如今看來,也隻能如此了。”又轉頭對明濟大師說:“也不知道那童貫是否在到來的這幫宋軍之內。辛苦大師,到山門處把已然到來的宋軍迎進來吧。最好隻讓他們中官階高的人進來一些,能把他們的大隊人嗎阻擋在寺外方好。”

  明濟老和尚躬身答道:“不須招討大人吩咐,老衲明白!”說罷,帶了幾名知客僧人抬步欲行,可他剛走到客舍門前,就見一大隊盔甲鮮明的宋軍,已然闖進了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