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脫身之計
作者:扶桑太守      更新:2020-07-26 04:03      字數:2479
  另外幾個金兵士卒也緊趕著奔過來,這些金兵們以騎兵居多,故而人人身上攜帶有馬鞭。幾個人各從腰間抽出馬鞭,對著蹲在地下的兩人“唰唰”地一陣狠抽。

  麵對著這如同雨點般飛下的鞭打,倒在地上的張夢陽和蕭迪保兩人無論怎樣竭力地躲閃,也是無濟於事,每一下鞭打,都結結實實地挨在身上,痛得他倆在地上不停地滾來滾去,嘴上“嗷嗷”地直學狗叫。

  如此地挨了好一頓鞭打,方見幾個金兵停手,隻聽其中一個惡狠狠地罵道:“該死的狗蠻子,不老老實實地,還想逃出天去不成?”

  又一個金兵踏過來,在他們每人身上狠踢了一腳,斥道:“少他媽裝死,都給我滾起來,回去好好幹活去!”

  “幹活?回去?”張夢陽心裏疑惑不已,難道他們不打算殺掉自己?不知道他們所說的幹活,是一種怎樣的懲罰,如果隻是當個苦役的話,類似於後世的勞改犯之類,那還倒好了,至少可以暫時保得性命周全。

  幾個金兵押著他倆,來到了一所空宅院裏,四周都是土坯的矮牆,角落裏滿堆著幹柴,中間架著一口極大的鐵鍋,鍋下的柴火劈劈啪啪地燃著,把鍋裏的白湯煮得一勁地翻滾,大塊大塊的肉隨著白湯的翻滾,按著同一種節奏有序地哆嗦著,抖動著,好像在隨著白湯的節奏跳舞一般。

  與此同時,驢肉的香氣,在滿院子裏流淌,並溢出院外,在整個村子的上空中飄蕩。

  這一下張夢陽才明白,剛摸進村來的時候,聞到的那一股股驢肉的香味兒,原來時從此處散發出去的。

  院子裏有十來個穿著尋常百姓服色的人,走來走去地忙碌著,有的劈柴有的往鍋裏加水,頗為熱鬧。想來是村裏的人,金兵並沒有完全殺盡,留下來了這些為他們做一些粗活雜役。

  幾個金兵把他和蕭迪保往院子裏一推,斥道:“老老實實地幹事,幹得好了說不定放給你們一條活路,再敢開小差的話,鍋裏的這頭驢就是你們的榜樣!”

  這時候張夢陽方才心下恍然,原來這些金兵把自己和蕭迪保當成了他們從村裏拘來的苦役。他們也是今天才占據這個村子的,對這十幾個可憐的苦役哪裏認得全?

  再者,村裏除了此處的十幾個人外,全都被他們推到河裏殺得一幹二淨,哪裏還會想到他和蕭迪保另有來曆?因此錯把他們倆當成了這些苦役當中的逃跑者,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有幾個百姓朝他們掃了一眼,見他倆麵生,顯然不是自己村中之人,但看到金兵蠻橫霸道的模樣,卻也沒有吱聲。就此,張夢陽和蕭迪保陰差陽錯地成為了為金兵服務的軍工雜役。

  金兵中一個小頭目口氣的家夥,對手下的士卒吩咐了幾句什麽,然後就帶著兩名士卒去了,救下了三名士卒在這所空宅院裏監視著張夢陽兩人和十幾個百姓忙碌著。

  借著大鐵鍋之下的火光,張夢陽看到蕭迪保本來身上穿著的遼國將官袍服,早已經被他脫去了,不知給丟在了什麽地方。想來應該是在剛剛被捉住之前,悄悄地往村外踅的時候,為了掩飾身份,有意為之的吧。否則的話,他穿著遼國將官袍服被逮住,身份立馬揭穿,自己和他說不定當時就有身首兩處的危險。

  張夢陽覺得此人雖然膽小齷蹉,卻也頗有三分機智。

  他又想到,就算這蕭迪保僥幸跑出了村去,居庸關外圍如今到處都是金人的地盤,他又豈敢再穿著遼國官服四下裏招搖?

  留下來的三個金兵,兩個坐在矮牆下的圓木上,一個手持著馬鞭叉腿站立。

  張夢陽一看這架勢,知道一時之間難以脫身,趕忙俯身拾起了地下的幾根柴,加入了百姓們忙碌的序列。

  蕭迪保出身貴族,這樣的賤役雜活何曾經過他手,雖覺得幹巴巴地立在那裏不太合適,但他麵對這裏的活計又不懂的如何下手,一時間左右顧盼著,不知道到底該幹些什麽。

  叉腿站著的那個金兵見狀,掄起馬鞭來照著蕭迪保劈頭蓋臉就是一下,疼得蕭迪保吱呀呀怪叫,從臉頰至左胸立馬多了一道血痕。

  蕭迪保再不敢猶豫,齜牙咧嘴地忍著疼痛,趕忙把張夢陽手裏的柴火搶過來,一把丟進了鐵鍋下燃燒著的柴堆裏。

  蕭迪保也加入了忙碌的隊伍中,跟在張夢陽得屁股後邊,張夢陽幹什麽他幹什麽,雖然笨手笨腳,一時間竟也學得有模有樣。

  張夢陽卻在暗暗地發愁,如果不能迅速地擺脫金軍的控製,被他殺死的金軍先鋒官和兩名趴在窗外聽房的金軍屍體一經被人發現,就會引起金軍大隊的恐慌和警覺。那時候可就真的是插翅難逃了。

  可是,如何逃出去卻又是個問題。眼前雖隻有三個金兵,但一個個生得膀大腰圓,他們的手上不僅有馬鞭,腰間還佩戴著鋒利的馬刀,他們既然能從遙遠的鬆花江流域,一直打到居庸關外的長城腳下而不死,自然是久經戰陣,對付他們,就憑自己和那個蕭迪保,勝算簡直微乎其微。

  而且,就算是他們倆拚著性命不要,也絕非三招兩式就能擺脫這幾個家夥的糾纏。而且一旦打鬥起來,勢必驚動左右的大小隊金軍,那樣一來,豈不恰與逃命的初衷大相違背?

  再看那十幾個百姓,一個個表情麻木,似乎已經被金兵的凶殘嚇破了膽。雖然他們手裏有兩把劈柴用的鈍斧,但跟專門用以砍人的馬刀相比,怕是一個回合都過遞不去。

  他想起了一篇曾經在網絡上流傳的文章來,文章裏說抗日戰爭時期,一個班的日本鬼子闖入了一個縣城,把縣城裏的萬餘百姓從東趕到西,又從西趕到東,追著屁股砍殺,直到把這萬餘百姓砍殺殆盡方始罷休。

  從那篇文章裏,他得出了一條經驗:雖說有人就有一切,但沒有組織起來的人群,即使人數再多,也不過是一盤散沙和靶子而已,根本發揮不出他們應有的能量。

  假如眼前沒有這三個金兵看守,對這些百姓嚇唬一番,鼓舞一番,說不定也能把他們的求生欲望和戰鬥精神調動起來,但眼下既有他們的監視,這項工作又如何才能做得?

  思來想去,若要相對安全地從這個村子裏擺脫出去,隻有用相對穩妥的辦法把眼前的三個金兵幹掉,既得幹淨利落,又不能弄出太大的動靜,以免引起金軍大隊的警覺。

  忽然,他想到了撻魯的死,想到了自己噴出的那口鮮血,導致的耶律撻魯顯現出來的那種可怕的、痛苦的中毒慘狀。

  他又想起了用手指上沾著的一點血液,碰觸到地下的螞蟻、蜈蚣、蚯蚓等昆蟲,這些昆蟲在被血液沾試的一瞬間,無不痛苦地掙紮幾下後翻身立斃。

  想到此處,他的心胸間豁然開朗:既然身具如此利器,怎麽就想不起來使用呢?不管效果如何,試上一試又有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