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機密大事
作者:扶桑太守      更新:2020-07-26 04:03      字數:3179
  他不由自主地跪了下去,雙手在胸前一抱,口中說了聲:“下官……卑職,叩見殿下!”

  衛王嗯了一聲,朝旁邊的椅子上一指,說:“本王有件重要的事情想要委托你去辦,咱們坐下慢慢說吧。”

  衛王接見他,原來是有重要的事情請他去辦,頓時感到受寵若驚。可是,要他在這看上去相貌威嚴的衛王殿下跟前,如何敢就坐?何況殿下身旁的小郡主尚且站著,這份突然的抬舉,他是萬萬不敢領受的。

  “謝殿下賜座,王爺若有差遣,隻管吩咐,卑職一定竭盡所能,可是在王爺跟前,那是萬不敢坐的。”

  “這都什麽時候了,不必拘禮。要吩咐你的這件事,不宜為外人知道,因此高聲不得。這也是要你坐在本王跟前的用意了。”

  小郡主也說:“父王既要你坐,那你就坐下吧。把這件事給辦成了,該有的賞賜多著呢,賜你個座位,又算得了什麽了。”

  小郡主在他的內心裏有如神一般的存在,她既然這般說了,也就不暇多所考慮,向衛王和郡主謝了坐,便趕忙走過去,在那椅子規規矩矩的坐下。

  他的心中暗自納悶,衛王手下親信的兵將如許之多,而今有重要的事情要交辦,為何偏偏選中了自己,而且還如此鄭重其事,也不知他要交辦的事情是何等重要。小郡主說若把這件事辦成了,該有的賞賜還多著呢,嗬嗬,你父王舍得把你賜給我麽?

  他雙手扶在膝蓋上,上體微傾,一副畢恭畢敬的模樣。

  衛王壓低聲音說道:“我要交給你辦的這件事,關係到咱們大遼的生死存亡,天皇帝阿保機艱難得來的偌大基業,能否起死回生,全然在此一舉。”

  張夢陽聞言,心中一動,他有生以來從未想到,自己有朝一日居然能夠擔當得如此重任,如果真的能夠因此改寫曆史,使得大遼起死回生,自己這副卑賤的軀體,在世上也就不算白來走這一遭了。

  他趕忙站起身來,一臉肅然,朝著衛王和小郡主一拱手,說道:“有什麽任務請王爺盡管吩咐,不管是上刀山下油鍋,總要盡我所能地把王爺交辦的事情做好。”

  說完,他不由地朝小郡主看了一眼。

  衛王點點頭,微微地一擺手,示意他坐下。

  他坐下之後,衛王接著說:“時局發展到今日的地步,大遼可以說是命懸一線。本來若能安撫住南邊的大宋,免去腹背受敵之危,憑借燕雲諸州的堅城,局麵未必不能有所改觀。

  如能不使宋人趁火打劫,與我大遼為敵,即使向他們稱臣,許諾度過危機之後把燕雲之地交還給他們,也在所不惜。我大遼如今隻剩下兩道江山,卻被相互為敵的兩個朝廷分別掌控。可是這兩個朝廷勢均力敵,誰也沒有實力與把握重行把兩道江山合二為一。”

  說到這裏,衛王的目光中,流露出一抹痛苦的憂傷。雖在微弱的燭光之中,張夢陽仍是瞧得分外清楚。

  “即使他們能有此實力與把握,在金人和宋人的環伺之下,這隻不過是為他人做了身嫁衣裳而已。但是現在機會來了,因為剛剛得到的消息,燕京城裏的天錫皇帝已然駕崩了,其夫人德妃自稱太後,臨朝稱製。”

  衛王耶律護思說到這裏,小郡主插嘴道:“這位太後就是我的姨娘,你還記得麽?那次你胡說我什麽貌比天仙,我怎麽說來著?我說那是你沒有見過我的姨娘,見過了我姨娘,你才知道什麽才是真的貌比天仙了。”

  經小郡主這麽一提醒,他立刻想起了在倒塌嶺的那所氈帳裏,小郡主和梅裏因為照片和身份證而審問自己的那一幕。她當初的確是說過,她的姨娘比她美過許多的話。

  梅裏好像還稱呼她的姨娘叫什麽蕭姨娘,看來那位剛剛當了太後的姨娘,應該是姓蕭了。對了,楊家將裏麵,就講到過遼國有一位蕭太後,不知道是她的這位姨娘不是。

  張夢陽不知道,有遼二百餘年統緒期間,除世宗耶律阮南征中原,自後唐獲得過一個甄姓宮人立為皇後外,其餘皇帝的後妃莫不姓蕭,二百餘年能稱得上蕭太後者,實在是不知凡幾。楊家將裏的蕭太後,乃是遼國極盛時期的遼聖宗的生母,名曰蕭燕燕,比小郡主所說的這位蕭姨娘,早著一百餘年呢。

  張夢陽又想,既是她的姨娘,年齡總也得三四十歲了吧,容貌再美,又能美得到哪裏去?小郡主的話,怕隻是自謙之詞,當不得真的。

  隻聽衛王又皺了皺眉頭,眼光盯著他以極低的聲音說道:“我們的這位天祚皇帝,擔心堅守雲朔諸州,一旦城破,難以於重圍之中脫身,所以一意孤行地依憑北邊草原大漠上的番族部落,這樣一來即使失利,也可以天高海闊的草原大漠間逃竄驅馳,不至落在金兵的手上。

  可是,我大遼國運如斯,實已到了君臣拋卻生死背水一戰的地步,單隻顧著逃生,殊不知金兵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逃得今日,明日又能逃得到哪裏?”

  “為今之計,隻有走一步險棋了。“衛王手捋著頷下胡須,眼光注視著高高的門楣說:”我打算把最後的賭注壓在燕京城裏的太後身上,把這邊的天祚皇帝控製起來,重行把剩下的兩道江山合二為一,依憑燕雲諸州的一道道堅城,南和大宋,北拒金兵,終不使天皇帝百戰得來的基業完全淪喪。

  對這步險棋,我已經思之良久,始終拿不定主意。但今天撻魯和老九帶來了皇帝的口信,他打算趁著天錫皇帝病死的機會,盡起所有剩餘兵馬攻打燕京,以討伐他們的不臣之罪,他令我整頓兵馬,隨時聽候調用。哎——”

  衛王歎了口氣,接著說:“這場火並不管是勝是敗,一旦發動,都隻會於金人宋人有利,絕非我大遼之福。因此,我又想到了這步險棋,為了大遼,如今,我隻有暫棄君臣小節於不顧了。

  這步險棋一旦得手,急需要取得燕京城裏的迅速接應,才能使忠於皇帝或搖擺不定的隊伍不致輕舉妄動。待大局已定,一切都在我們掌握之中,那時便有幾個不服的跳梁小醜作亂,在本王看來,也可來者不拒了。”

  張夢陽便是再傻,又如何聽不出衛王這番話的意思。他說要把大遼正統的天祚帝控製起來,將兩道江山合二為一,全力抵禦金兵的進攻。

  這令他立刻想到了西安事變的一幕。張控製蔣,那是要逼蔣抗日,衛王要控製天祚帝,目的當然也是大同小異了,應該也有逼迫他停止內戰的意思。至於他要把賭注壓在燕京方麵,那更是好理解,蕭太後既是小郡主的姨娘,那衛王的老婆小郡主的媽媽,就應該是蕭太後的親姐妹了。那衛王和那位剛剛死去的天錫皇帝,豈不就是百姓口中所說的“擔挑兒”了?

  想明白了此節,他的胸腹之間頓覺明朗了許多。

  “今日這麽晚請你過來,就是想請你走一趟燕京,見了太後,把我的意思原原本本轉達給她。由於這件事實在太過重大,一旦所托非人,於我本人立刻便有毀家之難,於大遼的存亡絕續,更是絕非善事。

  關於你的來曆,我已經聽鶯珠說起過了。最令我放心的是,你雖在我王府中為官,但卻不是我大遼的人,更不是金人,而是來自底層的宋人。”

  聽衛王說道這裏,張夢陽吃了一驚,抬眼看著衛王,心下暗忖:他說我是宋人,難道他們又開始懷疑我是奸細了?

  衛王又說:“前天晚上,我派人從皇上那邊的北院林牙官手上,取來了大遼和大宋的州郡地理圖,你那護身符背麵的一行小字,標明你是山東省臨清人。這個山東省,我雖不知所指者何,但在大宋河北東路的大名府北邊,找到了這個叫做臨清的地方,我這才知道你原來是大宋的人。”

  張夢陽喘了口大氣,心想:原來他為了得知我是否可靠,居然費了這麽大的勁,把屬於遼國宮廷所藏的什麽地理州郡圖都給借用了過來,足證其於此次行動的謀劃以及用人,是何等的精細。

  “助我成功了這件大事,任何賞賜,本王都是不會吝惜的。”

  說到此處,他發現衛王的目中閃過來一道奇異的光,這光轉瞬即逝。他的心中忽地一動,心想,我的身份證,不用說,小郡主肯定拿給她父親看過了。沈瑤芙的照片會不會也拿給他看了?

  如果他看過的話,肯定也會誤會那照片上的人是小郡主吧,那樣一來,他也就知道我心中實在是在暗戀小郡主了,會不會也相信了自己瞎編的什麽五台山求簽的鬼話呢?如果真的如此,那他所說的不會吝惜任何賞賜的話,也就特別地意味深長了,難道他的話外之音竟真的是指……

  他在內心裏苦笑了一下,暗暗地搖了搖頭,覺得自己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當局者迷,肯定是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