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金兵來襲
作者:扶桑太守      更新:2020-07-26 04:03      字數:4157
  “哦,這……這個,”他實在不想再繼續瞎編下去了,他活了十幾年時間,這十幾年時間裏所說的謊話加到一塊兒,也絕沒有他這一時半會兒的謊話質量之高。他覺得自己本來就是一個非到迫不得已之時,絕不會撒謊之人。可是對於這個身份證,就像那張沈瑤芙的照片一樣,是實話根本無法解釋清楚的事情。稍一猶豫,他隻得硬起頭皮順嘴說道:“啟稟郡主,這是在下時常佩戴在身上的護身符一類的東西。是和……和那張照片同時得到的。”

  “照片?什麽照片?”

  “哦,就是你的那幅小畫像呀。”

  小郡主“哼”了一聲,說道:“這麽說來,觀音菩薩賜給你一張護身符,是保護著你到這裏找我來著?”

  張夢陽的頭皮一硬,臉上一紅,說道:“菩薩的深意,在下不敢揣測,但想來……想來是這樣的吧。”

  小郡主擺弄著那張身份證,嘴裏喃喃地念道:“姓名張夢陽,性別男,民族漢,住址:山東省臨清市棋盤大街……出生後邊,還有那個什麽號碼後邊是一串什麽東西,是蝌蚪文麽?”

  其時阿拉伯數字尚未傳入中土,張夢陽身份證上所標注的出生年月日和公民身份號碼所用的阿拉伯數字,那個時代的人並不曾見過,因此小郡主才猜測是蝌蚪文,其實蝌蚪文她又何曾見過了。

  張夢陽說:“這個,在下就不知道了,這個唔……護身符,一出現在我眼前,就是這樣的,我一直想找到個博學多才之士請教一下,可惜至今還沒人能讀得懂。”

  “住址,應該是你居住的所在了。山東省臨清市,那是個什麽地方?隻聽說過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山東省我可沒聽說過。”

  張夢陽暗忖:“咦,小郡主怎麽連山東省都沒聽說過?臨清市是個小地方,山東省即便在古代,那也是朝廷直轄下的一方封疆啊。哦,是了,小郡主是遼國人,山東在這時代是在北宋境內的,我居然把這茬給忘了。”

  其實張夢陽也並不知道,行省建置初始於金國末年,到元代方才正式成為省一級區域建置名稱。當時遼國行政區劃為道、府、州、縣,當時的“道”,即相當於後世明清的省,而在當時宋朝境內,省一級的行政區域則被叫做“路”。後來的山東省大致相當於北宋時期的京東西路與京東東路。而眼下的這個時代,距離以“省”作為地區行政區域的名稱,尚還有一百多年的時間。

  小郡主繼續說:“嗯,你這個護身符,非金非石非木,我把玩了好長時間,也不知道是什麽材質做成的,還有我的那幅畫像,表麵那麽光華,那方硬紙又那麽小,也不知道是怎麽畫上去的。”

  小郡主看了張夢陽一眼,說:“也許你是老實的,沒有說謊話,這兩樣東西還真的不像是凡品。”

  張夢陽趕緊坐起身來,趁機發誓道:“我張夢陽如果成心欺騙郡主,寧願受天打五雷轟,立刻被碎屍萬段,不得好死。願郡主明鑒!”

  小郡主曲起手指在他額頭上彈了個腦嘣,說道:“好啦,信了你啦。梅裏,讓老喬把他帶回去再養養傷,養好了傷,找人教他練習下騎射,我現在既讓他做了王府的校尉,沒有點真本事,總這麽膿包可是不行的。”

  小郡主站起身來對張夢陽道:“好好練本領,過段時間我會考較你的。練得不好,用不著我來打你鞭子,金兵過來了,一下就能摘了你的狗頭。”說著,她抬起手掌來衝著張夢陽做了個劈砍的動作。

  梅裏把張夢陽帶出了小郡主的氈帳,臨出來的時候他還有些戀戀不舍,不由自主地回頭頻頻觀望。這一回頭,發現小郡主也正在朝他看過來,他頓時感覺一股燥熱衝上了臉龐。

  小郡主先是給了他一個調皮的微笑,然後突然一瞪眼睛,橫過手掌在自己的脖子上虛抹一下,做了個殺頭的動作,駭得他趕緊地扭過頭來,三兩步便邁出了帳去。

  從那天開始,張夢陽便跟著一個名叫蕭野奴的人練習騎射本領。

  蕭野奴並不像喬買驢那樣,是一個生長在遼人土地上的漢人,而是一個血統純正的契丹人,他的祖上曾在對高麗的作戰中立有極大的功勳,被封為橫州節度使。

  他們蕭氏子孫代代承襲軍職,及至他祖父這一代,因為對草原上的黑車子部的作戰中,指揮不力,被今上天祚帝的祖父道宗皇帝罷了官,戴罪在尋常軍戶中擔任了一個低級官職,家道也因此中落。

  後來,金人崛起於混同江流域之後,蕭野奴認為恢複祖上光榮的機遇來臨,仗著百發百中的一手神射功夫,屢屢從軍征討。不幸的是,雖然他作戰英勇,靡不畏死,殺死殺傷金兵眾多,但對於扭轉忽喇喇似大廈傾的危局,究竟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

  雖然如此,但他的英勇和箭術卻博得了衛王耶律護思的賞識和青睞,被調撥到了親軍帳下,記名為近侍參軍。小郡主的射術之高超,就是在他的調教下得以突飛猛進的。

  小郡主讓張夢陽好好練習騎射本領,好在金兵到來的時候能夠殺敵自保,言談話語之中,分明透露著一絲明顯的關懷之意,他豈能聽之不出?內心裏除了感激,更湧動著難以言說的快意和甜蜜。

  當他知道了拜為老師的這位蕭野奴,竟然還是小郡主的騎射師父的時候,在訓練之時就更是用功不已。

  如今,小郡主不僅把他留在了身邊,還把她自己的師父安排給他這樣一個看起來落魄猥瑣的家夥,這份恩遇真的是令他感動不已,他暗暗發誓,一定要努力刻苦地學習本領,對得住小郡主的這份恩遇,千萬不能讓她把自己小瞧了。

  蕭野奴雖說是契丹人,但卻不像張夢陽的那個漢人“同胞”喬買驢一樣,對他冷漠刻薄。

  這個人雖然言語不多,但他能感覺得到他是一個外冷內熱的漢子,除了教授他騎馬射箭之時較為嚴肅甚至聲色俱厲之外,平時對他倒是頗多照顧。他也對蕭野奴極是敬重,時時處處以師禮事之。

  一段時間下來,雖然時常累得腰酸臂痛,總感覺身子疲乏,休息不夠,可騎射之術也是越來越精湛了,一個多月以後,他騎在馬上,已經能夠像以前上學放學所騎得自行車一樣,收控自如了。

  尤其令他感到驚喜和不可思議的是,他發現自己居然頗有使用弓箭的天賦,蕭野奴教給他握弓、搭箭、勾弦、開弓等一係列一些基本功之後,他試練了幾次,便頗覺上手,一月練習下來居然頗有成績,百米之外的箭靶,十箭之中居然能有半數上靶。

  蕭野奴對之也甚是滿意,說他假以時日,不難成為大遼軍中的神射手。

  能成為大遼軍中的神射手,對張夢陽來說當然是一項能令他自信心爆棚的殊榮,但他也知道,大遼已是日薄西山,國運是很難挽回的了,他之所以願意留在這個地方,有一半的原因倒是因為小郡主。

  他打聽到了小郡主得芳名叫做耶律鶯珠,今年十六歲,比他還小著兩歲。

  雖然他知道自己和小郡主的身份懸殊,倘若在和平時期,這種身份上的懸殊絕對是他們之間難以逾越的鴻溝,但他知道麵對金軍的進攻,大遼的立國也是前所未有地艱難。

  沒有了大遼,小郡主,還有他的父親衛王,豈不是便都與平民無異了,他自己當然也就不再是什麽衛王府校尉了,而和他們一樣,成為了尋常之人,那樣一來,他和小郡主的身份豈不是就此扯直了?

  一這麽癡癡地傻想,他就期盼著金兵趕快打過來,能把遼國這盤殘棋一股腦兒地收拾掉。

  但他又非常害怕金兵打過來,因為戰爭是殘酷的,兩軍交戰,往往是玉石俱焚,哪裏會單獨地開給他和她一個可供逃生的方便之門?他覺得,小郡主和他自己將來的命運安危,著實令人擔憂。

  他有時候會想,如果能撇開這個是非之地,帶著小郡主悄悄地遠走高飛的話,倒是個不錯的辦法,可是人家小郡主憑什麽跟著自己遠走高飛,自己在她的眼裏又算是個什麽東西了?

  告訴她你家的大遼必定滅亡,趕緊地逃離這個是非之地?那不被她抽出寶劍劈成兩半才怪。大遼軍中,不管是貴族還是蕭野奴那樣的下層軍官,甚至是喬買驢那樣沒有官職的奴仆,都還抱著負隅頑抗,救亡圖存的信念,做著中興大遼的美夢呢。

  雖然他們也知道大遼沒得救了,但你要真敢明目張膽地說出來,估計那跟找死沒什麽區別。

  看來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他下定了決心,一定要苦練本領,要想盡一切辦法,在這紛紜的亂局中保證小郡主的毫發無損。當然,就算他苦練本領他不一定能有這個能耐,但他會盡力而為的。

  金兵的攻襲不斷地加大,張夢陽有時候能明顯地感覺到衛王及其謀臣戰將得緊張和壓力。因為大遼的皇帝天祚帝在他們所在的這個方向上。

  其時遼國五道江山已失其三,東京道、上京道、中京道盡屬金國,餘下的西京道與南京道亦被金軍阻隔開來,一分為二,不相聯絡。大遼天祚帝一路敗逃到內蒙古西部的陰山,能夠統屬的僅剩下了倒塌嶺北麵草原上的一些部落和長城以南的大同府及應、朔、蔚諸州。

  以燕京為核心的南京道因為金軍的阻隔,得不到天祚帝的軍令政令,更有一段時間不知天祚帝的生死存亡,因而文官武將擁立天祚帝的叔父秦晉王耶律淳為皇帝,號稱天錫皇帝。

  天錫皇帝及其君臣以後來被稱作京津地區的燕、易、平、灤諸州為根據,北據金兵,南防大宋,勉力維持。

  小郡主他們所屬的這這支西北遼兵,則屬於天祚帝帶領下的西京一路。

  金人必欲生擒天祚帝,暫時將燕京的天錫帝擱置起來,集中主要力量壓迫向陰山一帶。

  而宋朝也早已和金軍達成了攻守協議,陳兵白溝河,對著燕京城裏的天錫帝磨刀霍霍,躍躍欲試。大遼,實在是已經到了風雨飄搖的極危險的時候了。

  張夢陽初識金軍的厲害,是在一處叫被做九十九泉的地方。他跟隨著衛王的部隊駐守在九十九泉最南邊的一個湖泊邊上,策應北邊天祚帝的主力以及從草原趕助戰來的一些部落,準備對不斷壓迫而來的金兵予以一次迎頭痛擊。

  沒想到,有一支金兵從百裏之外迂回到了遼兵背後,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深夜,突然襲擊了衛王耶律護思的營地。一眾遼兵何曾料到金兵會在這風雨交加之夜居然從天而降?因此上上下下盡皆放鬆警惕,整座營盤幾乎都進入了睡夢之中。

  待到洶湧的金兵揮舞著長刀大戟自四麵殺入的時候,從睡夢之中驚醒過來遼兵遼將,倉促應戰。可是敗局已定,又哪裏還有翻盤的可能?

  張夢陽從和平的環境之中長大,哪裏見過這種陣仗?害怕過後,知道在這種境況下想要活命先得拚命的道理,如果在混亂之中想當逃兵和敢當逃兵的話,隻有死的更快。

  他鎮定了下心神,知道自己所擔負的中軍護衛,處於整個營盤的最中心,金軍從外圍殺入,片刻之間還不至於衝到眼前,他完全有時間披掛盔甲,佩刀拿槍。

  他像身邊的其他校尉護兵一樣,在一片人喊馬嘶聲裏、在一片哀嚎慘叫聲裏、在一片兵刃撞擊聲裏,以最快的速度佩好了衣甲,帶好了弓箭,衝出營帳準備上馬廝殺。

  可他剛一衝到帳外,卻被地下的一具被勁弩射倒的屍首,絆倒在地上,摔了個狗吃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