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選嗣君考校兒子 哲別大破犛牛陣4
作者:胡塗2018      更新:2021-01-31 05:14      字數:2390
  正準備走時,當地的兀畏兒人找到大軍,請求幫忙射殺那些大野豬。原來,當地人信奉***教,不吃野豬肉,也不去捕殺,而野豬吃了這些發酵的蘋果後,個頭長得非常大,到了冬天,沒有野果,出現食物短缺時,成群結隊的野豬,便去攻擊當地人的羊群。

  野豬吃羊肉,哲別還是第一次聽說。畏兀人還講,這些可恨的野豬,到了每年的產羔季節,還會咬死羔羊吃,由於體形大,數量又多,早已成了當地的一大禍害。

  哲別將軍同意了,卻提出了一個條件,大軍幫忙捕殺野豬可以,但當地的畏兀兒人,則要幫忙修築簡易的路橋,以便大軍的馬匹能夠通行。

  畏兀兒人同意了,哲別便分出五千人,開始去野果林中射殺野豬,他則親自帶著餘下的軍隊和當地人,開始修路搭橋。

  大軍出了鞏乃斯河穀,很快便來到了“蘋果園之國”的阿力麻裏城。

  這裏又別有一番景象,流水潺潺,瓜果飄香,到處都是瓜藤、果樹和蘋果園,水渠多得像漢人地區縱橫的阡陌一樣。

  在這裏,當地的畏兀兒人,用萄葡、香瓜、石榴和西瓜招待了大軍,哲別也趁機在這裏休整,準備對西遼軍發起突襲。

  經過短暫地休整,哲別帶著兩萬大軍,向古出魯克所在的喀什噶爾而來。

  見蒙古人來了,受到宗教壓迫的西遼人,趁機開始起義,紛紛投靠了大軍,哲別幾乎沒有動手,就暢通無阻地來到了西遼的都城喀什噶爾。

  可是,古直魯克聽到消息,早就向帕米爾高原逃去了,哲別隻好帶著蒙古大軍,一路追擊,也爬上了高原。

  古出魯克能當上西遼皇帝,當然也不是吃素的,知道在平地作戰,是蒙古人的優勢,自己不是對手,便想將戰場移到高海拔地區,從而充分利用複雜的地形,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這一天,蒙古大軍剛從一個山坡,下到一個狹窄的山穀裏,哲別正在考慮是否冒險前進時,突然聽到了轟隆隆的震動聲,像無數隻蹄子敲打著草地。

  蒙古人熟悉草原上馬群和牛群奔跑的聲音,而高原上這種動物奔跑的震動聲,明顯比牛群奔跑的聲音急促,卻又比馬群奔跑的聲音緩慢。

  與草原完全不一樣,山穀的地麵像一麵鼓,蹄子則像不停擂動的棒槌,聲音放大以後,簡直地動山搖,撼人心魄,穀中的雪雀、渡鴉、鼠兔、獺子等鳥兒和動物,嚇得飛的飛,跑的跑,避之惟恐不及。

  連一向不驚不乍的蒙古馬,也受到了驚嚇,都噴著響鼻,掀起一對前蹄,“噅-噅-”地嘶鳴起來。

  很快,山穀的前方,塵土飛揚,並迅速向蒙古大軍席卷過來。

  一千多頭黑褐色的,長毛飄飄的野犛牛,頭上頂著一對大彎角,發出像野豬一樣的吼叫聲,向蒙古大軍直奔而來。

  哲別將軍心想,大軍爬山時,見過路邊的野犛牛,這些牛的數量不多,見了蒙古大軍,立即就落荒而逃了。這麽多的野犛牛聚在一起,向蒙古大軍直衝而來,絕對不是巧合,後麵一定是古出魯克的西遼軍。

  攻打乃蠻部時,在德薛禪的建議下,成吉思汗讓兩千多頭草原牛掛著尖刀,被猛犬和大火脅迫著,向乃蠻部的軍營直衝而去,從而將乃蠻軍隊打得大敗。

  沒承想到,古出魯克也如法炮製,竟然動用軍隊,提前將野犛牛趕到了這個必經之路的山穀裏,用犛牛陣來等待哲別和蒙古大軍。

  眼看大勢不好,前麵是犛牛大軍和西遼人,兩邊又是陡峭的山,蒙古大軍想退回後麵的山上時,才發現剛才所在的山坡,已被另外一支西遼軍占領了。

  蒙古大軍從未見過這種陣勢,都驚悚不已。

  久經沙場的哲別將軍,還算比較鎮定,立即叫後麵的人點起火把,讓前麵的人準備好火箭,專門射前麵一排野犛牛的鼻子。

  他也迅速拿出一支火箭,瞄準了衝在最前麵的那頭龐大的牛王。

  犛牛陣的前麵,是各個牛群的牛王,它們的體格最健壯,當然也跑得最快。

  哲別將軍所瞄準的那頭牛王,體型最大,兩隻角之間的間距,足以坐下一個人,且渾身的肌腱凸起,裙毛拖到了地上,極具陽剛之美,活脫脫是一頭牛魔王。

  當牛群進入一射之地時,哲別將軍大喝了一聲“準備-射箭”,然後帶頭射出了火箭,箭頭直穿最大牛王的鼻孔。

  哲別是蒙古大軍中鼎鼎有名的神射手,在關鍵時刻,他的這一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那頭碩大無朋的牛王,最敏感的鼻孔被箭射中,立即倒地抽搐,慣性又將身後疾奔的牛群絆倒在地,其它牛王也紛紛中箭,都不同程度地受了傷,加上密集火箭的威懾作用,牛群再也不敢向前衝了。

  在哲別的號令下,那些手舉著火把的蒙古士兵,迅速衝到了隊伍前麵,帶著蒙古人一起呐喊著,向野犛牛群衝了上去。

  驚魂未定的犛牛群,聽到呐喊聲,見了明晃晃的火把,立即掉過頭去,反而向身後的西遼軍衝去。

  長期在野外生存的動物,為什麽怕火,主要是雷電嚇怕的,在它們的印象中,帶著亮光的東西,往往都伴著霹靂之威。

  人都怕雷電,更不用說這些沒有理解能力的動物了。

  當野犛牛軍團倒戈相向,向自己的軍隊衝來時,古出魯克立即傻了眼,趕緊開始逃跑,那些受到迫害,早就心存不滿的西遼人,更不想抵抗了,都各自逃命,連蒙古大軍身後的西遼人,也趁機逃掉了,都不想為古出魯克賣命。

  哲別立即帶著大軍,在一千多頭犛牛群後麵追趕,將西遼大軍被殺得大敗,古出魯克隻帶著幾個心腹,逃到了雪山上,最後被窮追不舍的蒙古大軍殺死了。

  大半年時間,哲別便攻占了整個西遼。

  哲別大軍捷報頻傳,成吉思汗多疑的毛病,又開始複發了,他最怕下麵的將軍,在征服大片領土後自立為王,他曾經連降服“林中百姓”的兒子術赤都不放心,更不用說這個滅掉整個西遼的外人了。

  不過,他沒有采取行動,隻讓人帶給哲別一句話:一支箭容易斷,十支箭難以折。

  哲別聽到這句話,馬上惶恐不安,認為成吉思汗在提醒自己,箭術再好,一次也隻能射一支箭。

  他立即從西遼,選了一千匹成吉思汗最喜歡的白馬,九張新疆山大王皮,九張雪豹皮,讓大軍守住西遼故土,自己親自帶著白馬、毛皮和擄掠而來的財物,迅速趕回了蒙古,以表明自己的忠心。

  成吉思汗見了哲別、馬、皮張和財物,才放下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