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山雨欲來
作者:尤小蕪      更新:2020-12-29 22:55      字數:2471
  林翊攆人,自然瞞不過林翡和黛玉。

  林翊雖說在林家也有極大的權柄,但這林家終究是林翡做主的地方。

  林家的正經主子是林翡和黛玉,林翊雖然姓林,但林翊終究是被收養的同族,雖然尊貴,但在下人眼中,仍舊低了林翡一等。

  萬事自是林翡和黛玉為先。

  就如同今日林翊攆了這些人原因是這些人名字晦氣。

  這理由有些任性。

  但誰也不能從這裏麵挑錯,畢竟這幾個名字聽起來卻不大順耳。

  這雖然不是什麽大事,名字好不好,也都不是本人做主。

  但林翊身為主子偏要揪這些,便是他們也無奈。

  林翡對此倒是無所謂。

  這幾個人林翊用的順手,就用,不好用,攆了就是。

  再者,既然是給林翊的人,自然由林翊隨意處理。

  而霍城等人出了林家,眾人便厭惡的將霍兒來轟走了,覺得霍兒來太不是東西。

  若非霍因,他們幾人或許在親人病死後就絕望的隨之而去了。

  是霍因的勸說,讓他們有了生的希望。

  是霍因帶著他們一路跌跌撞撞,來到京都。

  而今,雖然是霍因出主意去林家碰運氣,但這都是他們答應的。

  霍兒來的舉動無疑讓眾人很生氣。

  霍城更是氣惱的對霍兒來吼道:

  “你這沒良心的王八羔子!你滾吧,從此可別讓我們瞧見了你,再見麵我們就是仇敵!”

  霍兒來知道霍城脾氣大,更知道霍城最是說一不二,若自己勉強留下,難免受他們的氣。

  偏霍兒來也不喜眾人的正直做派,覺得這些個人稍稍走些歪道,也不至於貧到今日。

  霍兒來於眾人心不同,一直跟著也隻是因為他身無長處,自己過活不下去,才一直跟著混飯吃。

  如今聽霍城如此說,霍兒來也不想受氣,就賭氣走了。

  偏沒走多久,霍兒來覺得餓了,就想著快要到飯點,不如回去賠些不是,還能吃飽肚子。

  偏偏這時候,霍兒來聽見幾個人在吃酒,霍兒來見幾個人穿著也一般,卻吃的是酒館中的好酒。

  霍兒來便心中暗道:

  這酒也要花好些錢,這些人雜役裝扮,怎有閑錢來喝這些。

  霍兒來想著,好奇的湊過去吹捧他們,聽他們說。

  原來這幾人是榮國府負責采買的一些個雜役。

  他們幾人管的是府內小姐丫鬟們院內的胭脂水粉。

  原本他們是撈不到什麽好處。

  但時間長了,他們與裏麵外麵早就勾搭好了,送過去的東西也都是好東西,隻是時候長了,便是表麵看上去一般無二,但用起來就難用了。

  但這些舊東西的價格也就低了,中間的折扣就是他們上上下下的人分了去。

  而後東西用不得,小姐丫鬟們有錢就得自己買,他們就幫著買,從中間還能再抽出一份利。

  故而他們肥了。

  眾人說著,霍兒來漸漸也動了心。

  霍兒來見這幾個人在他吹捧之下喝的醉醺醺,就故意伏低做小,央求道:

  “幾位哥哥,你們到給我說說,像你們這樣光鮮的差事,我能做不能?”

  那幾個雜役頓時哈哈笑了起來,大笑道:

  “好兄弟,你和我們不一樣,你又不比我們,我們是榮國府的奴才,你又不是,你當然做不得。”

  霍兒來便說道:“那我怎麽才能做得?”

  “你得求一求我們福大爺兒,他是榮國府管家周瑞家的幹兒子,你求了他,他就能叫你進去。”

  霍兒來頓時來了興致。

  想到自己被霍城攆走,如今衣食無著,雖說是自由身,卻到底不如這些奴才過的舒坦自在,便走到劉福身邊,又是作揖又是哀求,讓劉福過足了大爺的癮,哄得劉福很痛快的就答應下來。

  霍兒來就跟著劉福幾個人從榮府的後門混進去,跟著劉福簽了身契。

  因霍兒來說話好聽,劉福又喝醉了酒,被捧的高興,就讓霍兒來做起了看門的活兒。

  這也是個好差。

  隻是看的是祠堂的門兒,每日需小心翼翼的給榮國府的祖宗排位上香清掃,平日倒是閑暇,隻是不能擅自離去。

  偏霍兒來是見了幾個雜役暢快吃喝的好處,才自賣自身,進了榮國府,如今雖然清閑,但日日守著這陰森森的祠堂。

  霍兒來也忍不住罵娘。

  偏劉福他惹不得,隻能捧著。

  賣身契已經簽下,更走不得。

  榮國府又對下人們寬厚,霍兒來也就住下了,隻是他日日守在祠堂門前,偏榮國府這裏的祠堂在陰鬱之處,少有人來。

  日子久了,霍兒來也跟個幽鬼似的,隻日日在祠堂附近。

  漸漸倒也算是榮國府的老人兒了。

  隻是時光最是不等人。

  探春在榮國府管家,興利除弊,將多項舊例免了。

  初時眾人隻是埋怨,但時間長了,到手的錢財越發少了,原本的埋怨也漸漸成了一股子怨氣,在下人中漸漸發酵。

  原本憑著姑娘們脂粉錢發財的劉福等人也因此得不到半分錢來,心中戾氣一日大過一日。

  加上園子中的花花草草也都分了人,什麽東西都成了別家的。

  有人得了好處,就有人幹看著。

  不患寡而患不均,何況不少舊例被消了,許多人原本的進項也都沒了,心中的憤憤不平也就越發的多。

  如今的榮國府中的人連個花兒草兒都亂摘不得,摘了就會有人來生氣。

  正應了那句話,這大家子,得從裏麵才能殺的起。

  探春想以除小弊興家業,偏榮國府許多不合時宜的舊例已經成了一顆顆毒瘤。

  這些毒瘤不是隨便修正一些小地方就能改變的。

  重病需用猛藥醫,亂麻需要快刀斬。

  榮國府早該大動幹戈一場,但各方各處盤根錯節,輕易動不得。

  可越是不動,越是厲害。

  脾氣大的主子奴才明麵不惹背地裏埋怨。

  脾氣軟的主子各種欺詐。

  榮國府亂象已顯。

  別家也不見得好在何處。

  京中已經正是多事之際。

  原本因宮中老太妃欠安,眼見時日無多,各家之人也沒少入宮。

  偏宣皇孝心起,欲辦宴席衝喜,卻被告知國庫內庫皆空。

  可從年下到現在,除了年初花了一筆銀子,宮中沒花半點,若說虧空,銀子都去了何處?

  宣皇因此大怒,要盤查國庫。

  京中大族難免因此傷神不已,畢竟國庫和內庫等地,小門小戶自然沒有本事去動,敢動且能動國庫的,京中並無幾家。

  畢竟各家總有一時難以周轉之時,因此向戶部打欠條的不在少數。

  國庫便是虧空,以往也從未有人敢直接捅出來,偏這次全被揭開了,頓時讓整個京都為此風雲變色。

  誰叫他們打欠條時痛快,卻總不還,積少成多,早成一筆子爛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