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故應為我發新詩
作者:青雲泛海      更新:2020-03-09 18:14      字數:2190
  開局就是皇帝最新章節

  一張桌子上,正擺著一副白紙,蘇軾站在桌子前,拿著毛筆,正在飛快塗畫,湊近仔細一看,這一幅畫,赫然是一副山水風景畫,山澗流水、寒潭水草,畫作之中,還有一個衣袂翻飛的男子背影站在那裏,行走在這山穀之中。

  在一旁,一個中年男子站在一旁,看著蘇軾在作畫,周圍的縣令府下人也都是退了出去,唯有一直跟隨蘇軾的那個下人,安靜站在一旁。

  隨著蘇軾最後一筆畫作完成,這一副山水風景畫,很快就是完成了。

  “好。”

  旁邊那中年男子讚歎說道。

  蘇軾笑道:“先生謬讚。”

  “這可不是謬讚,此畫從形意上來說,的確是極為出色,應景貼切,很適合近日的秋意。”

  中年男子臉帶笑容:“之前來拜訪縣令時,聽聞縣令詩畫一絕,倒沒想到子瞻畫作有如此出彩。”

  蘇軾一笑:“技癢戲作,先生可不要當真。”

  中年男細細品量了一下畫作,開口說道:“這幅畫,是不是還少了一些題詞,若是來一首詞,那應當更妙。”

  “那是,這一幅畫,自然應當配詞,待我填一首。”

  蘇軾重新拿了毛筆,開始飛快在畫作上寫了起來,起手的詞牌名是《臨江仙》。

  中年男子在一旁看著,一邊看一邊念:“四大從來都遍滿,此間風水何疑。故應為我發新詩。幽花香澗穀,寒藻舞淪漪。借與玉川生兩腋,天仙未必相思。還憑流水送人歸。層巔餘落日,草露已沾衣。”

  “妙,妙,妙。”

  中年男子一口氣說了三個妙字,蘇軾放筆,蓋上印章,一旁的仆人笑著說道:“老爺,這一幅畫傳出去,估計也會引起哄搶。”

  “那倒沒那麽誇張。去上些茶水,我要與先生聊聊。”

  仆人下去了,蘇軾和這名中年男子坐了下來,當日這中年男子吃完飯菜,便是登門拜訪,沒想到的是,與蘇軾相聊甚歡,不知不覺之間,都已經成為了摯友,而中年男子,也是住在了米縣。

  沒有多久,仆人端上來了茶水,蘇軾與中年男子分開坐下。

  隨後,中年男子說道:“我倒是沒有子瞻如此之好的文采。”

  蘇東坡笑道:“那又有何妨,先生之才也是折煞我了,與先生聊了幾番,倒是我這縣令之位,先生更為合適。詩詞畫作,無法治國,與先生之用,倒是小了很多。”

  中年男子笑著說道:“治大國若烹小鮮,在我看來,新國目前還有許多弊端。”

  蘇東坡點頭:“對了,你上次所言,新國貴族容易坐大的弊端,可有解決之策?我已經派人前去調查,的確如你所說,鄉紳魚肉百姓,某些世家縣令,偏袒世家人才,在舉孝廉時會更優先本家人才,這並不是好事。”

  中年男子撫了撫胡須:“這解決之策嘛,我已經上達天聽,就看新國陛下,是否有這個想要解決的想法了,現在世家貴族剛剛成型,扼製頗為簡單,隻需要從上自下,以雷霆之勢徹查,就容易將新國清洗一番,也容易震懾那些世家。”

  蘇東坡有些驚異:“這就上達天聽了?先生如何做到的?”

  “簡單,不過是讓人在民間散發了一些傳聞,將子瞻之前查到的情況發布出去,而這些傳聞會傳到朝中大臣的耳朵裏,自然而然也就會到陛下的耳朵裏了。”

  蘇軾若有所思,而那男子又是說道:“所以子瞻不必著急,先等等看。”

  “先生大才啊,不若先生留在新國,任我新國官員如何?”

  男子一笑:“再看看吧。”

  蘇軾一陣惋惜,笑道:“若是先生願意,我倒是願意天天為先生作畫。”

  男子哈哈笑了起來,兩人一起笑了起來。

  ……

  南縣。

  任天負著手,走在南縣街道上。

  現在的南縣,已經是大型縣城,下一步就是城市階段了。

  環顧望去,與之前相比,更為熱鬧,街邊的建築更為整齊,旗幟飄揚招展,有駕著馬車的,有叫賣貨物的,有成群結伴的,就連路邊的小吃店,都是熱氣騰騰。

  “包子,包子!”

  叫賣的聲音不斷,任天經過的時候停了一下:“來三個包子。”

  一旁的小太監連忙掏出碎銀子給錢,任天接過包子,咬了一口,熱氣騰騰,鮮肉和白麵混在一起的味道,吃下去真的太幸福了。

  在旁邊還有小孩在遊玩套圈,地上擺著一些小玩意,如果用圈套中了,自然便是他們的,再旁邊還有賣胭脂水粉的,不過都是小店。

  再遠處,還有人拉著板車在朝外走。

  入目所見,盡是人間煙火氣息。

  “走吧,去食客門樓。”

  “是。”

  小太監帶著任天,朝東門過去。

  出了東麵縣城的門,任天這才發現,原來東麵的田地,已經全部是被征收進行重新規劃,成為了南縣的一部分,規劃出來的街道分外整齊,和之前新的南縣北城區一般模樣,隻不過北城區現在已經很繁華熱鬧了,還有奇跡建築黃金台建在那裏,這裏則是新建的,繁華起來需要一些時間。

  再往前走,任天還看到了一塊牌樓,上麵寫著的是東城區,地麵的青磚已經鋪建完畢,旁邊有著一些民宅和客棧。

  “黃公子,食客門樓就在那裏。”

  小太監在一處建築前停下,就在牌樓邊上,往東的橋邊上,也算是顯眼建築。

  這一座食客門樓,修得也頗為大氣,足足有四層之高,已經算是很高的建築了,至於裏麵結構,實際上和客棧差不多。

  任天負著雙手,朝裏麵走去,所謂的食客,也就是和門客差不多,春秋時期一些人喜歡養士,養活他們吃飯,而這些食客幫忙做一些事情。

  比較知名的食客就那麽幾個,不過任天也不奢望總是發現曆史人才,現在新國這麽大,各行各業的人才都缺乏,比如說基礎人才,縣城裏需要用到的小吏這些職位,再有生活行業的人才,裁縫鐵匠等等,反正隻要是有用的人才,統統來者不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