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千古文豪
作者:青雲泛海      更新:2020-03-09 18:13      字數:2194
  開局就是皇帝最新章節

  說實話,中年男子的身份,任天之前就一直在猜測,猜來猜去,從朝代更換,最後一直猜到了蘇軾的身上。

  當然,他還猜過其餘人,不過對來對去,蘇軾的可能性最大,當他念完這一首千古名詞之後,毫無疑問,身份直接呼之欲出。

  蘇軾自然是千古文豪,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這一對聯就能說明一切。一首“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與明朝楊慎的“滾滾長江東逝水”,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過,蘇軾自己的為官生涯並不算好,也是頗為坎坷,當年進京趕考,文壇領袖是歐陽修,考的策論便是《刑賞忠厚之至論》,蘇軾回答出彩,後來歐陽修以為是自己的弟子曾鞏所做,便是將蘇軾的文章劃為了第二名。

  在政途上本來是順利無比,但當時趕上了王安石的新法改革,為的就是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麵,當時宋神宗也是一個渴望增強大宋的君主,隻是可惜,這一次新法改革改到後麵,這已經是有些矯枉過正了,比如說青苗法案,青苗法的本意是為了在百姓收成不好的時候,給他們以很低的價格賣他們農作物種子,等到收成好了再收取回來加一些利息,如此國家百姓都有得賺。

  但問題就在於,這一道變革法案推行下去之後,下麵執行的官員為了政績,即使是百姓在收成好不需要借貸的時候,也強迫借貸,利息還越來越高,相當於中間的回扣被不少地主階級吃掉了,導致國家百姓都沒受益。

  而當時在朝廷,王安石的新法變革,基本讓整個朝廷形成了兩個黨派,以王安石為首的新黨,和歐陽修這些保守黨,開始因為新法爭論不休,青苗法愈演愈烈,而王安石人在朝廷,並不知道其餘地方的青苗法已經變了樣,再一個,他也需要各地青苗法案推行越廣,就證明他的改革越成功。

  蘇軾當時自然是為了反對王安石的改革,被攻訐後,主動選擇離開京師,成為杭州通判。再然後,就是烏台詩案。

  當時保守派司馬光和改革派王安石兩黨之間的爭鬥越來越激烈,彼此攻訐不斷,蘇東坡又由徐州調任太湖濱的湖州,寫了《湖州謝上表》,這其實隻是例行公事,略敘為臣過去無政績可言,再敘皇恩浩蕩,但他在後又夾上幾句牢騷話:“陛下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

  古時候的文人,都喜歡在字裏行間夾雜自己的情緒,一些用詞造句就顯得很微妙,然後當時禦史台有新黨的人,就抓住蘇軾的這個話,彈劾蘇軾,說蘇軾“愚弄朝廷,妄自尊大”,結果就是被抓回來調查,最後蘇軾所有些的詩句都被一字一句地查看,後來還是王安石求情,還有宋太祖的不殺士大夫的國策,才讓蘇軾逃過一劫。

  後來蘇軾就去了黃州,居住在東坡,東坡居士的號也就這麽來了。

  等到宋神宗掛了,宋哲宗繼位,加上當時太後英明,蘇軾重新回到了朝廷,並且開始擔任重要官職,擔任過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翰林學士,最高差不多是副宰相的職位,後來調任杭州,建造蘇堤等等。

  再最後,在宋哲宗掛了後,新黨得勢,蘇軾便是被貶謫不斷,一路被貶謫到了南邊,朝廷的新黨自然是不希望他回來,當時呂惠卿更是安排官員,不允許蘇東坡在當地住得開心,最遠貶謫到了雷州,也就是海南半島。

  最後召回來,蘇軾死在了路上。

  蘇軾整個人的生平在任天腦海裏快速過了一遍,蘇軾此人文采無雙,治理地方政績也不錯,但是戰略眼光方麵,自然就有所不行。

  當然,任天自然是不會放過,文化方麵的頂尖曆史名人,絕對會給新國帶來很大的影響。

  “蘇先生快快起來,不要折煞我了,我可是一直欽佩蘇先生。”

  任天連忙將蘇東坡扶起,笑著說道:“子瞻入我新國,乃我新國之福分。”

  “陛下言重了,”蘇東坡微笑說道。

  “不言重不言重,蘇先生,走,朕帶你去醉仙居,最近啊新國可是來了一位大廚,他的手藝你一定要嚐嚐。”

  任天拉著蘇東坡的手,關係密切,朝著南縣回去。

  在路上,任天更是趁機看了一下蘇東坡的屬性。

  這一看之下,蘇東坡的屬性的確是出乎預料,看得任天一愣一愣的。

  姓名:蘇軾

  身份:新國百姓

  分類:文臣

  職位:無

  綜合內政能力:80

  政務:84

  農桑:84

  水利:90

  商業:78

  學識:100

  外交:68

  忠誠:70

  人物評級:sss級

  人物介紹:蘇軾,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詞開創者,經曆北宋三朝皇帝,宋哲宗即位後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諡號“文忠”。

  人物稱號:

  千古文豪蘇軾能夠極大幅度地提升文化指數的發展速度,最低提升1.2倍,最高提升1.5倍,每一段提升倍率持續的時間不定,根據蘇軾當時的文化才學來判定;蘇軾能夠極大幅度地提升本國文化對其餘國家的文化滲透和傳播,從而提升國家聲望度,最低提升1.2倍,最高提升1.5倍,每一段提升倍率持續的時間不定,根據蘇軾當時的文化才學來判定。

  技能:

  文采縱橫:蘇軾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麵取得很高成就,詩題材廣闊,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因此,每當蘇軾做出詩詞畫作或散文作品時,這些作品能夠直接轉換成文化發展點數,甚至有可能直接提升綜合國家文化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