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太空電梯爭議
作者:白雨涵      更新:2020-10-06 16:04      字數:2288
  “太空電梯是有實用性的,雖說目前來看,需要克服的技術障礙實在太多了,一點不夠現實。但是我認為這些障礙都是可以克服的,而且我們遲早要進入太空時代,太空電梯就是基本標配了。”

  有了大領導的支持,杜恪自然侃侃而談。

  太空電梯計劃,是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概念,理論上三萬六千公裏高度是地球同步靜止軌道,衛星位於這個軌道上,就能相對地球靜止。

  因此在軌道上建造一個空間站,再垂下來一條纜繩,最好是在赤道位置垂下,這樣就能讓這條纜繩垂直地球,然後設計一種纜車利用纜繩快速爬升,達到電梯效果。理論上火箭上天一次成本需要1000萬,而太空電梯上天一次隻需要10萬,成本降低一百倍。

  各國都提出過類似的太空電梯計劃,鬼子更是宣稱要在2050年建成。

  “我們現在知道,製約太空電梯的,一個是材料問題,目前最合適製造的材料是碳納米管,但所有實驗室裏的碳納米管加起來,我猜連十米長的纜繩都造不起來。”杜恪也知道其中的困難,但他依然很樂觀,“不過太空電梯肯定不是現在造,等它開造時,碳納米管或許已經可以充分製備。”

  “這是其一。”

  “其二,安全問題,安全問題主要包括兩個方麵。”

  “一方麵是自身的安全問題,大氣層內,萬一飛機什麽的撞擊,很容易破壞太空電梯;到了大氣層外,近地軌道的垃圾太多,運行速度又快,隨時會威脅纜繩;但這兩個都有解決的辦法,那就是光盾,在電梯節點布置光籠約束器,可以形成一個保護層。”

  大領導聽得很認真,其他專家們也在認真聽杜恪捆風。

  “可以說技術層麵能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真正的安全問題,應該是國際局勢。如果我們要建造垂直的太空電梯,勢必要去赤道,赤道有14個國家,印尼猴、桑巴國、非洲等,但是風雲變幻,真建造了我們能確保如此大工程,可以得到充分保障嗎?”

  哪怕華夏與這些國家關係很好,隻要不是在境內,敵國要破壞也是相當容易。

  建造太空電梯可能要花費無數萬億,但是破壞它,說不定幾枚導彈就夠了。

  “當然,要解決也有辦法,一,在國內建在有傾斜角的太空電梯,這對材料要求更高,但我認為過幾年十幾年後,應該會有更好的材料被研究出來。二,在海上建造太空電梯,等我們華夏的藍海艦隊發展壯大,自然可以保護住我們的太空電梯、三,國際共建。”

  對於如何國際共建,杜恪沒說,大領導也不會在意。

  目前核心一直在試圖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

  但老米這種貨色,它真會加入人類命運共同體嗎?難說!反正杜恪是不相信的,所以拋開國際,華夏自己上太空電梯才是最好的選擇。

  隨後杜恪又陸陸續續的補充了一些設想,對於這種衝向太空時代的幻想,他是最熱衷的。並且也一直相信,依靠心靈戰甲開掛,依靠奇幻世界探索,自己遲早能帶領華夏衝出大氣層束縛,衝向星際殖民時代。

  “杜院士,我還是認為太空電梯過於理想化,我們真要走到這一步,發展近地軌道基地才是最好的方式。太空電梯真正有效率的部分,就是克服大氣層阻力,如果建設近地軌道基地,從基地發射火箭,一樣可以節省大量資源。”一名院士持有不同意見。

  火箭上太空,最難的就是克服地球大氣層的阻力。

  理論上來說在近地軌道上建造空間站這樣的基地,再進行火箭發射,同樣可以節省能源。

  “近地軌道基地,同樣需要完成從大氣層外到地麵的物質交換,這一段的資源浪費才是最多的。建造太空電梯,前期難度巨大,但隻要克服了,後續對於全麵進軍太空來說,是一本萬利的事情。”

  “不可控因素過多,三萬六千公裏的長索道,實際效果可能並不如火箭。尤其是我們現在掌握了可控核聚變,將它小型化,搭載在火箭上,那麽太空電梯也好,近地軌道基地也好,都不如火箭自身的效果。”

  “可是火箭發射一次,大氣層摩擦對它的耗損巨大,spacex可回收火箭,這麽幾年下來,成本到底降了多少?”

  “新材料利用上去,火箭翻修成本,肯定要更劃算。”

  “不能這麽說……”

  最終也沒能在太空計劃上討論出什麽黑白,沒走到那一步,誰也無法證明自己是對的、對方是錯的。不過大領導在會議結束,並與眾人聚餐之後,找到杜恪,單獨在房間裏聊了起來。

  “領導。”

  “小杜,我們就隨便聊聊,就當是普通人聊天那樣,我現在不是國院領導。”大領導笑道,“我對太空是很感興趣的,但是總覺得現在說這個,會不會過早?”

  杜恪搖頭:“領導,國家的規劃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太保守了,或者說,相對這幾年的科技發展來說,太保守了。你們想啊,以前我們最怕什麽,最怕的是能源問題。但是可控核聚變實現了,領導,能源問題沒有問題了……我再給領導透露一個秘密。”

  “你說。”

  “領導對電子流電池知道很清楚吧,我們的雷霆三代壁壘結構已經失竊。”

  “嗯。”

  “其實看似很嚴重,我知道國家也在積極應對,但這一切根本不是問題,壁壘三代的技術和之前的閃電一代,在我這裏,它都是低能版壁壘結構,承載的電量雖然已經秒殺所有電池,但終究就是個低能版本,我還有更高的版本沒有拿出來!”杜恪決定再放點衛星,刺激一下領導們。

  不然的話,領導們看不清科技發展速度,製定的國家戰略顯然會跟不上杜恪的步伐。

  “低能版?”大領導果然震動起來。

  “是的,我這麽說吧,我把電子流電池大致分為超級版、高能版、中能版、低能版和極簡版,目前我拿出來的隻是極簡版和低能版,中能版其實我已經研究出來,隻是暫時還未公布,高能版也有概念了,至於超級版,隻是有模糊的概念。”杜恪依然選擇保守,沒有直接放大招。

  但這足以把大領導震得暈暈乎乎:“你是說……電子流電池還有更先進的版本,你已經掌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