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作者:白雨涵      更新:2020-09-01 09:22      字數:2649
  “我的類銀鈦鎢合金啊!”

  “我的材料帝國啊!”

  “全泡湯了!”

  長達一個小時的反複驗證,杜恪不得不接受一個小時,在奇幻世界便顯出神奇效果的類銀金屬,來到地球之後,直接失去了神秘色彩,變成普普通通的金屬銀。

  這不是什麽元素周期表的新元素,大概,隻能算是奇幻世界所特有的一種金屬銀的同素異形體。

  金剛石、碳、石墨、石墨烯,都是碳元素的同素異形體;紅磷、白磷,都是磷元素的同素異形體;氧氣、臭氧,都是氧元素的同素異形體。

  現在,再多出一個銀元素的同素異形體——類銀,也不是說不通。

  但杜恪很不甘心。

  類銀有多強大,價值有多高,他再清楚不過,連自己的未來機甲都改用了類銀鈦鎢合金。結果現在,回歸到地球上,這材料立刻變成了銀鈦鎢合金,效果還不如鈦合金。前後落差極大,當真是叫人空歡喜一場。好在奇幻世界好東西巨多,讓他不必在意單獨一種東西的得失。

  收拾好失落的情緒,他開始正視這種特殊的變化:“金屬銀和類銀,雖然看起來像是同素異形體,但肯定並非簡單的同素異形體……地球與奇幻世界環境最大的不同就是沒有魔法元素,所以,類銀的形成,應該與魔法元素有直接關係,但到底是什麽關係?”

  他沒辦法給出很好的解釋,甚至連腦補的猜想都提不出來。

  歸根結底,還是他對魔法元素一無所知,看不見、摸不著、研究不透,魔法元素已經成為和心靈力量一樣的玄之又玄存在,不是簡單地唯物主義可以解釋。

  就像他身負的心靈戰甲,一樣沒辦法解釋。

  最後。

  他隻能在文檔中記錄下:“既然類銀與金屬銀是特殊的同素異形體,就不能用類銀來稱呼……或者,可以將這種奇怪的金屬特征,稱之為‘秘銀’。”他想到西方傳說中,有一種神奇的金屬,就叫秘銀,神秘的銀子,正好拿來作為類銀金屬的官方學名。

  “既然有秘銀,會不會還有秘金、秘銅、秘鐵的存在?又或者是不是還有秘氧、秘矽、秘磷這些”他展開聯想,“下次再去奇幻世界,可以多找一找,或許真就能找得到。”

  想了想。

  他又做出新的設定:“秘銀的形式,可以暫且定為‘秘形體’,神秘的同素異形體,是由魔法元素參與的新種類元素單質。”

  再進一步,他又想到:“既然有秘形體存在,會不會有‘秘素’、‘秘構體’的可能性?”

  學過化學的都知道,物質的異同,大致有同位素、同素異形體和同分異構體之分。同位素(如氕、氘、氚都是氫的同位素)、同素異形體(如鑽石、碳、石墨都是碳的同素異形體)都是元素單質,物理性質不同,但化學性質相同;同分異構體則是化合物,物理、化學性質可能相似。

  關上文檔。

  杜恪發了一會愣,他想到,魔法元素自己無論怎麽觀察,都沒辦法直接在顯微鏡下觀察到它們的存在。那麽,是不是可以通過設計一些秘素、秘形體的合成實驗,來間接觀察魔法元素到底是如何參與物質之間的反應,從而表現出強大的魔法威力。如果真能實現的話……

  他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一拍,深呼吸好幾口氣,才緩緩壓製下躁動:“如果真能實現,是不是可以在地球上複刻出魔法?”

  把地球變成魔法與科技並存的世界?

  雖然他更喜歡地球這單純的科技環境,但偶爾想一想,科技與魔法並存,倒也是很過癮。

  ……

  秘銀與秘形體的猜想,隻是一個插曲。

  接下來幾天時間裏,杜恪忙碌的應酬著,他可以明顯感受到,經過nature論文的確定發表,自己與電子流實驗室,明顯更受重視。都不需要自己怎麽爭取,包校長他們,就主動要將電子流實驗室升級為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同時還要劃撥一批經費下來。

  另外,青千、優青、長青等方麵,也在幫著杜恪申請。

  更為甚者,包校長將他喊去辦公室,跟他商議道:“小杜啊,電子流理論已經發表了nature,我跟陳暘討論過,可以申報國家自然科學獎。往長遠來說,電子流理論是極有可能爭奪諾貝爾獎的,但是諾貝爾獎也需要預熱與造勢,而且很可能要排隊多年,所以先申請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我沒意見。”杜恪眉頭飛揚,表示認可。

  “申報單位就填寫華夏科技大學,今年上半年沒有什麽科研成果能跟你的電子流理論爭強,下半年也沒聽到什麽科研成果的動靜,所以今年的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隻要你申請了,就是十拿九穩的事情。”包校長握了握拳,“隻要你拿獎,夏科大就是科研第一高校!”

  在華夏國內,各個大學的科研實力排名,眾說紛紜。

  不同榜單的排名也不一樣,有些排名清北爭第一,有些排名華五擠一擠。而自2014年nature dex(自然指數)推出後,夏科大就獨愛這一排名,因為這個依靠統計全球頂級期刊論文數量與質量來製定的排名,夏科大是毫無疑問的國內高校第一名,全部排名也僅次於夏科院而已。

  與此同時,夏科大還在意一項排名,那就是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爭奪。

  目前以高校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得的一等獎,隻有四個。

  其中水木大學以“透明計算”和“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兩度斬獲一等獎;夏科大以潘校長團隊“量子通信加密”斬獲一次一等獎;南大以“介電體超晶格”斬獲一次一等獎。不過夏科大經常把“40k鐵基超導”掛在自己的名譽薄上,這是夏科院物理所和夏科大合作完成,五位主要完成人中三位出自夏科大。

  但是40k鐵基超導隻能算半個,所以夏科大終究在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上,要弱了水木大學半個腦袋。

  如果今年,杜恪依靠電子流理論,斬獲這項桂冠,那麽夏科大就可以揚眉吐氣,驕傲自稱華夏科研第一高校了。包校長領導下的夏科大,再度斬獲一次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對他來說,也是巨大的功勞。將來他必然會載入夏科大的史冊,獲得高度評價。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無非就是爭個身前身後名。

  到了包校長這個年紀,早已經熄滅了科研的動力,一門心思為國家培養人才,薪火相傳,贏得自己的身後名。

  因為專利版權早就明確,所以杜恪大大方方的回應道:“可以,我是夏科大的學生,自然以夏科大作為報名單位……再說了國家也不允許個人報名不是。”

  “你啊你啊,就生怕別人搶了你的專利。”包校長晃了晃手指,“什麽電子流電池,八字還沒一撇,從理論到產品,至少還得發展十幾年乃至幾十年,誰會慌慌張張跟你搶專利……現在鋰電池發展幾十年了,還是沒辦法跟石頭天然氣正麵搶奪市場,何況你的電子流電池。”

  包校長顯然並不知道,杜恪早就把杜恪一代電子流電池,改良到了23版本,可以說隻要投資到位,專利注冊順利,立馬就能投產,並且剛一上市就能將市麵上所有的鋰電池之類,掃進曆史的塵埃之中。

  杜恪也不多說,隻是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