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SCI期刊
作者:白雨涵      更新:2020-07-22 20:15      字數:2321
  (第15章被屏蔽,在申請解禁中)

  “陶教授,你先看完再評價。”杜恪淡定的表示。

  畢竟是奇幻世界的產物,構造迥異於地球產物,那麽背後的原理自然也大大超出地球科學的目前界限。

  這就顯示出杜恪的論文,的確民科風範十足。

  “唉!”陶教授搖搖頭,有點心不在焉起來,但還是往下看去。

  開頭一段闡述性文字,幹巴巴的一點修辭沒有,讓他看得是眼睛疼。甚至一些學術用於都不規範,而且看似從宏觀層麵高屋建瓴,實際上在他眼中,都是些假大空的吹噓,民科最喜歡這種。

  陶教授心中鄙視,不由得開始一目十行,等他翻了一頁之後,這些假大空的詞匯增加之後,漸漸生出了一點門道。

  “好像在說一個理論設想?”他心中思考,不由得放慢了一目十行的速度,開始仔細看下去。

  這一看就是五分鍾。

  把論文全部看完,更是直接返回第一頁,從第一頁起又仔細看了一遍。

  等陶教授看完第二遍,杜恪才麵帶微笑的問道:“怎麽樣?”

  “嘶……”陶教授很是詫異的看著杜恪,好一會才回道,“這個論文真的是你寫的?”

  “那還能有假。”

  “確實不能有家,論文查重絕對查不出來,裏麵錯誤的學術用詞太多。”

  “咳咳,主要看內容。”

  “內容嗎,我怎麽形容呢。”陶教授斟酌著用詞,“給我的第一感覺是比較虛幻,不切實際,但是再回想一下,又感覺你的論文所說的電子流、質子流分離,確實是一個很大膽很有創新的想法,但說實話要實現它太難太難。”

  對地球人說很難,對奇幻世界來說,一隻毛毛蟲都能做到,杜恪繼續問道:“那麽陶教授,你覺得我這篇論文能發表出去嗎?”

  “改一改用詞,再潤色潤色,或許會有學術期刊發表,不過還是看編輯能不能欣賞你的這個設想。再一個我覺得《壓縮電子聚集狀態的可行性論證》,不如改成《壓縮電子聚集狀態的一種設想》,可能通過率更大。”

  “那行,我回去就修改,對了陶教授,你有沒有好的學術期刊推薦我選擇?”

  “《化學物理學報》吧,華夏物理學會主辦,在我們華夏科技大學辦刊的學術期刊,影響因子今年有點差,隻有0.4,但比較適合你這樣的論文發表。而且我可以給你推薦推薦,那邊編委很多我都認識。”

  “影響因子是不是低了點?”

  “是低了點,但是有我推薦,你通過的概率比較大。國內是有一些影響因子高的SCI期刊,但是投稿的論文很多,編委一天都要看好幾篇,所以看到你的論文,隻要不細看可能隨手就給你斃了。”

  “可是才0.4的影響因子。”杜恪有點心裏不平衡。

  要知道他這雖然隻是一片前置論文,但代表的是一個廣闊的新體係,不說一鳴驚人,至少也要選一個好的開場白。

  陶教授攤手:“慢慢來,你現在還是純新人,一篇論文都沒發表過,隻參加過論文設計而已,先積累積累,再往高處發展。而且我給你定的《化學物理學報》起點不低了,起步就是SCI期刊!”

  SCI就是科學引文索引,被SCI收錄的期刊就是SCI期刊,一旦論文被引用就能獲得影響因子。

  在華夏國內,晉升教授研究員、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先決條件之一就是必須發表一定數量的SCI論文。雖然國家一再要求不能一味追求SCI論文,但目前而言,想要進步,還是得發表SCI論文。

  “我可以同時投幾個SCI期刊嗎?”

  “最好不要,一稿多投和重複投稿會被雜誌編委封殺的。”見杜恪心有不甘,陶教授沉吟一下說道,“要不然你先投《等離子體科學與技術》,影響因子1.2左右,看看人家編委收不收。”

  “好,我這就修改然後投過去。”

  “等會,你還得翻譯成英文,想在SCI期刊發表,都得有英文版本。當然,你也可以投《物理學報》,0.6個影響因子,中文期刊。不過說實話,影響力還不如夏科大的《化學物理學報》。”

  “我英文很差,看來隻能機翻了,要不然請陶教授你幫我翻譯潤色一下。”杜恪決定繼續用錢鋪路。

  陶教授自無不可:“行,我抽時間幫你潤潤色,再翻譯成英文,不過你也別指望我翻譯的多好,我自己寫論文都要查英語詞典。”

  “沒事,能過就行,隻要論文質量高,理論先進,以後我就是隻用中文寫,也有一大堆人幫我翻譯的。”杜恪自信滿滿,他要發表的論文,可是全新的技術成果,一旦實現了,一統新能源都有話說。

  ……

  拿錢幹活的陶教授速度很快,一個星期之後就給杜恪改出了新論文。

  然後杜恪迅速寄給了《等離子體科學與技術》編輯部,投完稿,他留了聯係方式之後,就埋頭準備第二篇論文了。僅僅一個電子流,他就計劃寫上十篇論文,把這個體係引導出來,給別人遐想。

  真正核心技術,肯定不能隨便發表,他發表的都是一些理論概念,用陶教授的話來說就是“假大空”。

  或者說叫做創意,就好比說原子彈的原理很簡單,但是哪個國家敢說自己能隨便造出來?

  沒有核心技術,和原材料支撐,頂多造個髒彈出來。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兩個星期過去,不出意外,他的論文被《等離子體科學與技術》期刊拒了。

  “我說過了吧,你這片文論勝在大膽設想、創意很好,但是內容方麵並不出彩,被拒稿預料之中。還是投《化學物理學報》,我給你推薦,過審概率很大的。”陶教授喝著龍井茶,愜意說道。

  “唉,隻能說審稿編輯有眼無珠,對了,陶教授,我又寫了一篇論文,你再給我看一看。”

  “又一篇?”陶教授詫異,“你又有什麽新想法嗎?”

  他翻開整齊的A4打印紙,論文標題十分醒目——《利用隔斷法加速質子與電子分流》。

  “唔,是延續上一篇論文的新論文,行啊小杜,你這一套接一套的,看樣子是謀劃許久啊。”陶教授這一次已經不再把杜恪當民科,所以從論文摘要開始,就看得十分認真,短短六千字論文,看了有十分鍾。

  看完之後,抬起頭來,長長的吐出一口濁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