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家學傳承
作者:幺幺叁      更新:2020-03-09 18:07      字數:2716
  降臨平板最新章節

  使用名叫鬼斧神工的法術卡,剛剛打完地基、堆滿建築材料的一座四合院拔地而起,好像網頁遊戲一樣快速的成型。

  家風選擇的家風為“木匠家庭”的魯姓大家庭被具現出來。不同於李家那種規規矩矩的官衙氛圍,這個大家庭顯得木訥、恭敬,卻又能感受到那股深入骨髓的傲氣。

  對於李家眾人的安排的時候,他們沒有任何二話的就去執行。對於魯家就不行了,想讓他們立刻加入弩車工坊那裏準備開工,卻遭到了冷遇。

  魯家的四子一婿沉默的看著自己的老爹,直到魯老爺子從黃琦那拿到弩紙和弩炮工藝,仔細看過之後才點頭,交給了已經準備好工具的幾人去忙活。

  “大人莫怪。我們魯家有個家規,外麵來的圖紙要給話事人看過之後才能交給孩子們去做,怕做出一些有問題的東西出來砸了招牌。”滿臉皺紋,滿手繭子,即便頭發已經灰白卻還非常硬朗,簡單的給黃琦解釋了一下。

  看黃琦好像沒話說了,就示意黃琦他想離開了。

  魯家的五位漢子已經帶著2名半大孩子向弩車工坊那邊趕過去,黃琦過去也幫不上忙,索性示意魯老爺子隨意,自己跟著他進入他們家的四合院。

  一個模子出來的四合院,李府肅穆嚴謹,魯府樸實實用。

  李府的第一進院子是公用書房,或者叫會議室、情報室也對。在那裏,李家的老爺子坐上位,下麵依次排列著兩排座椅,所有能在外做事的人在每天晚上回來後都聚在這裏。

  向李老爺子匯報一天的工作,聽李老爺子給他們做指導告訴他們怎麽幹更好。

  做事的人也會相互探討,討論各自做法的對錯,討論一天碰到的事情,相互通氣。那時候,李老爺子就默默的坐那聽著,興致來了點評一下。

  他們在這裏相互交流情報,一起幫遇到困難的人想辦法,甚至還會根據碰到的困難商量其他人怎麽提供幫助。

  除了中間那一圈會議室樣子的桌椅,還有大大小小的凳子椅子放在四周。李氏沒有長大的孩子都能在邊上聽著看著。尤其是年齡到了12歲的孩子,被要求必須要參加每天的這次會議。不能發言,不能搗亂。就在邊上默默聽著看著。

  知道了他們家的這個做法後,黃琦非常驚訝。你們還能這麽玩?

  可是你還別說,幫著黃琦處理各種事情的李氏眾人碰到的很多難題,還真給他們這麽給解決了。甚至一些事情的難道明顯超出辦事的人的個人能力,更是將技能等級、職業等級提升的更快。

  眼前,魯家的第一進像是一個木匠工坊,各種各樣的木匠工具、木料之類的東西散落在這裏。可是仔細一看,發現這些東西雜而不亂,分布的東西正好都是某個工位最順手的地方。

  而且,黃琦在這裏發現了木質的蹺蹺板、滑滑梯、小木馬這些兒童玩具。一些半大孩子在玩具那裏玩得不亦樂乎。

  稍微大一些,一個個捧著各種各樣的魯班鎖在那愁眉苦臉,相互攀比著。

  再大一些,已經用小刨子小斧頭小鋸子在那做一些簡單的東西,甚至還能自己做一些小玩具。

  魯老爺子進來了,孩子們也沒搭理他,頂多抬頭看一眼,又各忙各的。若是在李府,稍微懂事點的孩子已經畢恭畢敬的行禮了。

  老爺子轉了一圈,順手指點了幾個孩子。手法不對的,姿勢不正確的,練基本功不認真的,都被教訓了。

  一路向裏麵走,走到一個鎖著的門那裏。

  “少爺,這裏存著我們魯家收集的一些物件的圖樣。”簡單的一些書櫃,有的裏麵擺著圖紙,有的擺著精致的模型。有家具的,有玩具的,還有房屋的。

  黃琦不懂這些,看著魯老爺子認真的將弩炮的圖紙收進櫃子裏:“兩個大的跟著做工去了,剩下的還小了點,沒法出師,隻能打打下手。今天晚上我來安排小的,讓小的明天跟我後麵打下手,把這東西的樣做出來。”

  弩炮的圖紙是黃琦剛剛交給他的,眼看著這裏的模樣,索性將四合院和弩車的圖紙一起交給他。

  拿到兩套圖紙的他很開心,在這個房間就專心的開始查看起來,根本就不再在意站在邊上的黃琦。

  李家在這裏也有一個房間吧?還專門有個女眷在那整理。年輕的小女孩,以為是那個女孩的臥室,黃琦就沒好意思進去。現在想來,那裏應該是存儲李家收集的各種情報的地方,或者叫檔案室比較合適。

  四合院的第二進是魯家五個子女帶著孫子孫女居住的地方,隔壁的李家也是這樣。

  第三進老爺子的住所,還有一個祠堂。魯家在第三進布置了一個更小但是更精致的木工作坊,李家在對應的位置布置的是一個書房。

  當黃琦回到第一進的時候,魯老爺子已經不再這裏。

  “喂,你名字是不是少爺?”一個少年丟下手中的小刨子,一邊擦著手中的膠,一邊跟黃琦說話。

  名字是不是少爺?算了,好歹能聽明白他話裏的意思,應該是找他的。所以黃琦隻能無奈的點點頭。

  “我爺爺讓給告訴你,他去找我爸他們了。他不太放心,準備去看看。”

  說完這話的時候,這位壯碩的小家夥終於將手中已經凝固的一塊木工膠從手上搓下來,隨意的丟地上,拍拍身上的刨花,重新回到自己的小工位跟自己的小兄弟爭論去了。

  聽了兩句,幾個小家夥準備比誰刨出的木頭平麵平。幾個小家夥誰都不服誰,準備大幹一場,誰有空跟著黃琦廢話。

  那剛才魯老爺子不跟著他的兒子女婿一起過去,是因為想把手中的弩紙放入圖樣室嗎?現在東西放好了,也就忙活完了,趕緊追著孩子們去幫他們去了。

  魯家,跟李家完全就是兩個樣子。看著眼前挽著袖子想大幹一場的孩子,再想想李家同樣年齡的孩子。李家的小孩子此時正被拎著耳朵讀書學認字。沒有儒家經典,沒有法家著作,僅僅是認字。

  再大一些的,魯家的孩子開始被要求練基本功,李家的孩子也能認字跟著大人屁股後麵長見識了。李家孩子跟著長輩後麵學說話,學禮數,還聽家裏的長輩給他們解說為人處世的一些經驗和道理。

  這就是不同的家風嗎?

  李家選擇的是官宦之門,魯家選擇的是木匠家庭,表現的是完全不同的風格。兩相對比,難道這就是兩個家庭不同的傳承嗎?然後這樣的傳承逐漸演變成家學?

  從小耳聞目染的教育,還有父輩手把手的傳授,爺爺輩的指點把關,在一開始就走上了跟雷默科城那些窮苦人完全不同的路子。

  又用適合於自己的交流合作方式給家庭成員提供幫助,通力協作,踏入崗位在外做事的人也比沒有家庭做支撐的要強很多很多。

  這還隻是大家庭級別,已經比普通的戶級別的人家強了太多。在大家庭之上,還有各種級別的家族,家族之上還有豪門,豪門之上還有望族。那些又會如何呢?

  可惜,黃琦的錢包已經掏空了,沒的錢買。就算有這個錢,現在也買不了那種級別的。因為,即便有公民身份的加成,他本身的實力也才是1階,可沒有買家庭之上的那些家族、豪門和望族的權限。

  從魯家出來,黃琦忍不住回想起“官員”和“儒生”兩個對應的傳承經典中的一些信息,感覺自己對自己所屬的華夏對“家”的認知更加深了一些。

  家,是華夏人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