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久別重逢
作者:日日生      更新:2020-09-22 16:15      字數:2254
  陳壽在後麵,看著兩個人相見,慢慢品出一點滋味。

  苗德他們四個雖然口頭上經常拿蘇瓊枝開玩笑,但是見了麵卻一副老奴樣自居,極有可能這是他們四個養大的一個主人家的女兒。

  可是陳壽想破腦袋,也想不出朝廷中有什麽大人物,值得四個人如此效忠。

  當年的宮廷密辛,傳出來的也是少之又少,更元元年到十年之間,朝廷有過一次大換血,曾經叱吒朝堂的人,大多消失不見,告老還鄉的也對朝中的事閉口不談。

  到了現在,那批人死的死,沒得沒,塵封的往事更加撲朔迷離,對大齊皇城來說,那是消失的十年

  蘇瓊枝和苗德說著體己的話,陳壽試了個眼色,把紅兒和綠兒叫了出來,讓他們單獨聊,免得有什麽顧忌。

  出了院子,紅兒咋舌道:“那位夫人,好大的氣場呢。”

  陳壽隨口道:“是麽,我怎麽沒覺到,小枝兒乖得很。”

  紅兒和綠兒都用古怪的眼神看著他,陳壽也絲毫不覺得不好意思,一手攬住一個道:“今兒天氣不錯,我教你們一首詩,叫:落花人獨立,微雨燕”

  紅兒一聽,竟然還不錯,趕緊追問道:“微雨燕什麽?”

  “雙飛。”

  正說著呢,門口的趙鴻興衝衝地進來,見到陳壽大聲道:“管事大人,陳福來了!”

  話音剛落,月亮門外,陳福撓著頭進來,憨憨地道:“二叔,綠兒姐姐。”

  “以後要叫嬸娘。”陳壽笑嘻嘻地說道。

  綠兒臉一紅,和陳福說了幾句話,帶著紅兒離開了。

  陳壽上下打量了一番,這個年紀的少年,長得實在是太快了。

  這才多久沒見,有竄了一頭,估計是營養跟上了,而且他又不懶,天天在秦鳳營跟著他們操練,身子看上去也壯實了一些。

  陳壽上去就是一腳,踢起來腳感還是一樣,陳福也不知道躲,站在那傻乎乎的。

  “二叔,叫我來幹啥?”

  陳壽歎了口氣,道:“你二叔我在京城認了個幹爹,前幾天不幸去世了,我離不開京城,你是我親侄子,代替我去河間走一趟,把衣冠骨灰帶回去,好進祖墳安葬。要是還有什麽親戚,多給些錢財。”

  陳福點了點頭,左顧右盼的,陳壽疑問道:“你在找啥?”

  “大黑呢?”

  “大黑是誰?”陳壽看向趙鴻,道:“咱們來京時候十來個人,哪個叫大黑?”

  趙鴻捂著嘴,輕咳一聲,“管事,是那頭蠢驢。”

  陳壽一拍腦門,恍然大悟,隨即罵道:“你瞧你那點出息,一頭驢你惦記它做什麽,趕緊滾,早讓我們吃了。”

  陳福如遭雷擊,眼裏馬上就要聚起淚珠來,陳壽看了一陣無語,這個侄子什麽都好,就是有些笨笨的,看來以前的陳壽也是這個德行。

  趙鴻趕緊上前,摟著他的肩膀道:“管事大人逗你玩呢,咱們走吧,弟兄們都等著給你接風。”

  陳福這才破涕為笑,陳壽大聲道:“趙鴻,多給他帶幾個人,免得被人捉走嘍。”

  趙鴻回頭笑了笑:“您放心吧。”

  陳福也回頭道:“二叔,我走啦。”

  “滾吧!”

  兩個人走了,陳壽才嘿嘿一笑,心情也十分好。

  今天是個久別重逢日,天雨隨廣,不潤無根之草,不管什麽年代,中原大地上,宗族永遠是一個羈絆。

  雖然自己這個宗族,還是太小,太弱了一些。

  但是漢人就是這樣,你強了你就有義務反哺宗族,而宗族強了,也會惠及於你。

  “要把涼州陳家發揚光大,全靠我了!”陳壽躊躇滿誌,加快了腳步,繼續去教兩房小妾吟詩去了。

  ---

  河東,晉陽。

  城外黑壓壓的一片,看上去不下十萬人。

  城頭上,晉陽兵看的頭皮發麻,這些人就像是從地獄鑽出來的一樣,雙眼中閃著綠油油的光,悍不畏死。

  箭射到他們身上,都覺不到疼,就是一味的向前,讓人精神幾乎崩潰。

  晉陽兵馬,給這些教匪起了一個名字,就叫鬼兵。

  他們都是無家可歸的人,隨大流跟著白蓮教匪,慢慢地被教中骨幹洗腦,成為了行屍走肉一樣的鬼兵。

  不同於晉陽,在周圍的小堡寨內,倒是另一幅局麵。

  在寨牆上巡守的,是穿著雜亂服色的河東壯漢。他們盔甲不一樣,器械也雜亂。但是在這等荒僻地方,聚集起這麽多壯健漢子,就是一股足夠懾人的武力。

  更不比說還有穿著整齊鎧甲,裹著披風,戴著鐵盔的軍官,統攝著他們。部勒此時還談不上森嚴,但是至少是有編伍,有組織,有號令。

  這些都是河東豪強的私兵,論起戰鬥力,比城中的官兵強太多。

  一來是他們沒有上官克扣軍餉,吃得好喝的好,河東豪強有的是錢,甚至有很多都是從蒙古招募的私兵,弓馬嫻熟,打仗不怕死。

  二來這些人都是效命於一個豪門,很多人幾輩都是家兵家將,就如同死士一樣,忠誠度不是吃餉的官兵能比的。

  除了原本就有的私兵,這些堡寨經常大開寨門,接納大批不願意被教匪禍害的流民進入堡寨內,把堡寨外湧得滿滿的。

  壯健漢子用來加固寨牆,轉運不知道從哪裏得來的糧草物資入各家的堡寨內儲藏收納、整治各種守備戰具。

  堡寨內外都搭起了棚子,棚子裏都冒著熱騰騰的白氣,卻是火頭軍在準備飯食。一疊疊能拉得嗓子眼生疼的雜糧蒸餅對著,還熬了熱湯出來。

  那些流民漢子一邊幹活一邊不住的朝著這些棚子望,這些粗礪飯食,對他們而言比什麽都寶貴。

  幾十代人積累了無數財富的河東望族,在這場天災**中,迎來了壯大的最好機會。

  對他們而言,一紙自行募兵守衛地方的詔書就是崛起的開始,可惜蔣家小子不爭氣,沒給大家爭取來。

  反倒是那群叫花子一樣的西涼兵要來了西涼兵,在他們眼中,就如同關外異族一樣,同樣的蠻橫,同樣的剽悍。

  不過沒有詔書,不代表他們就會眼巴巴地放棄,一場對流民的爭奪,在西涼兵到來之前,正在白蓮教和地方豪強隻見展開。

  局勢,已經糜爛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