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6章 基礎教育必須重視
作者:你個小老頭子      更新:2021-01-19 21:43      字數:2195
  劉綱再次愣住了,他看著李天似笑非笑的從容淡定的神情,心中的驚訝更加的旺盛了,語調甚至有些結巴的說道,

  “這……這怎麽可能,建文帝他潛藏這麽多年,怎麽可能會冒著生命的危險出來阻止一場很有可能會發動不起來的叛亂呢!”

  的確,以一個普通人的想法,是真的很難理解建文帝這種堪比自殺的舉動的。

  沒人會相信,一個已經潛藏了二十多年,如果他願意甚至可以潛藏一輩子的人,竟然會為了幫助自己的畢生最大仇敵平息戰亂,不惜用犧牲自己的方式挺身而出。

  這是在是太反常,太讓人不可思議了。

  其實就連李天剛剛猜到這個可能時,也是反複思考猶豫了好幾天才勉強接受了這個可能。

  劉綱此時不相信建文帝會這是這樣一個大公無私的人,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

  畢竟,人生來就是自私的,這點毋庸置疑。

  但建文帝又怎麽可能是一個普通人呢,他即是一個皇帝,又是一個潛心修行了二十多年的高僧。

  曾經的榮耀和地位,讓他的眼界更加的開闊,當了和尚之後,短短的時間之內,悟到的禪理,可能比一個普通僧人一輩子悟到的還要多上幾倍。

  他能做出這麽不理智,甚至可以說是違反常識的行為來,其實從某些方麵來說,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李天將他的兒子還給他,讓他們父子可以團聚,也算是對他這種自我犧牲的一種感念。

  李天並沒有詳細的給劉綱解釋這其中的原因。

  他知道,劉綱此時隻是一時間轉不過來而已,等他真的冷靜下來,他是會想明白的。

  任務交代完了,想要刺探的事情,也都刺探出來了,甚至一番對話,還讓李天對大明將來的道路更加的清晰了。

  他對劉綱是徹底的放下心來。

  在留給劉綱一個大大的問號之後,李天緩緩的離開了這個有些陰暗的小房間。

  獨留下,劉綱這個心神有些亂的情報科大頭領。

  ……

  至此,除了朝政大事之外,李天前往南京的事先準備,基本都已經做完了。

  接下來的幾天裏,李天將楊士奇等人叫了過來,連續開了三天三夜的會議。

  其中沒有任何一個人離開,甚至連朝會他們幾個都沒去參加。

  在原本的計劃中,李天本來是打算在會試結束之後,公務員的試點選定,開始逐步實施,然後再去南京的。

  但誰能想到,後麵居然發生了這麽多的事情。

  讓李天不得不加快了腳步。

  此時,別看京城這邊一片風平浪靜的,其實還有很多事情是急需要處理的。

  別的不說,三年一度的會試,可是朝廷的重中之重。

  尤其是李天這才剛剛登基,正是取得天下學子的支持的關鍵時刻,他若這個時候離開,是很有可能會狠狠的得最天下儒生們的。

  而李天要是真的不再,這一屆的考生們很有可能會成為,唯一一次沒有得到皇帝禦批進士。

  不管是在情理上,還是在名義上,都是對這屆考生最大的傷害,他們會如何的氣惱,李天甚至已經可以想象的到了。

  但他依然堅持如此。

  主要願意還是,這趟的南京之行是在是太重要了。

  一旦成功,至少能給大明爭取來十幾二十年的太平,他不得不這麽做。

  還有一點就是,李天本身就不怎麽重視,這次的科考。

  因為在他看來,科舉考試出來的官員,其實是最沒有技術含量的。

  一點當官的基礎都沒有的儒生們,直接給他們委派一個重要的職位,他們要是能做得好,除非各個都是天才。

  但這可能嗎,基本上是沒啥可能的。

  他理想中的官員,應該是從基層做起,不斷的積累經驗,一步步升遷上來的人,那才是真正擁有真才實幹之人。

  而公務員的係統即將開始試點,他對科考出來的進士們,就更加的不在乎了。

  再加上,朝廷現如今又多了工舉,這條附加的選拔人才通道。

  進士的地位再次受到消減。

  如果科舉不是自古以來選拔人才的渠道,可能李天都懶得關注這件事了。

  但這一切都隻是他自己心裏的想法,當著楊士奇等人的麵,他可不敢直接這麽說。

  這幾天中,他是費勁了口舌,總算是勸說的他們幾個認同了自己不能參加的理由。

  除了科舉的事情,還有一件事是李天不能忽視的。

  那就是北方的蒙古人的問題。

  年前就已經有傳聞,韃靼和瓦剌有聯合的打算,準備在年後冰雪消融之後,趁著大明新皇初定,天下未穩的機會,出兵關內,奪取更多的土地和資源。

  雖說,蒙古人被朱棣的連番胖揍,已經被打的實力大不如前。

  但他們兩部聯合起來,湊個十幾二十萬的大軍出來,還是非常輕鬆的。

  九邊的將領們現如今剛剛經曆了一場大清洗,實力有所減弱。

  這件事李天不得不重視起來。

  所以他準備,將新軍中的三千人交給成國公和英國公兩人統領,前往九邊駐紮,預防蒙古人的突襲。

  對這個決定,楊士奇等人還是沒什麽異議的。

  新軍的戰鬥力,他們可是在京城大火時候親眼見識過的。

  隻不過,三千對十幾萬,還是讓他們有些擔憂。

  對此,李天也多做解釋,九邊的軍隊中層將領是被清洗了一遍,但底層的士兵可是沒受到多少影響的。

  說到底,士兵才是關鍵,隻要錢給夠了,跟著誰打仗,他們根本是不在乎的。

  所以李天打算讓新軍這次一同帶過去一百萬兩銀子作為獎賞。

  一旦蒙古人真的圖謀不軌,這些錢少說能幫他們支撐起起一支十萬人的隊伍。

  十萬普通士兵,再加上三千火槍兵,幾十門大炮,這樣陣容要是還擋不住蒙古大軍。

  那李天這個皇帝繼續當下去也沒什麽意思了,還是趁早卷起鋪蓋,帶著老婆孩子跑路算了。

  科舉,蒙古這兩件大事,是他們幾個商議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