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2章 所謂創新
作者:你個小老頭子      更新:2021-01-19 21:43      字數:2202
  其實李天先前也隱約的感受到了,天工院此時已經陷入了短暫的瓶頸期。

  看似一切都在順暢無比的發展。

  但實質上依然在吃李天給出的技術參考的老本。

  他們始終沒辦法,從李天給他們劃下的範圍之內,脫離出去,創造出屬於他們自己的創新技術。

  即便是李天給他們提出了,新技術的參考,在沒有具體的實物作為參照,他們還是不知道接下來的路該怎麽走。

  這就好比,一個剛上了小學,對一切還很懵懂的學生,每天隻會跟著老師教的東西,一點點的學習,老師教什麽,他們就學什麽,思維基本是定型的。

  還沒有做好,自學,自己思考的準備。

  但這也不能怪他們。

  他們畢竟不像李天一樣,對今後幾百年的科技發展有著清晰的認識,知道這個技術該朝什麽方向革新,朝什麽方向改進。

  再加上他們沒有李天這樣經過係統的學習過,最基本的物理、化學、數學等科學學科。

  即便是天工院最出色的人才,考中過進士的周鎮等人,也不過是在經史子集上麵的功力非常深厚。

  對技術類,工程類的學科,研究的也算不上多麽的透徹。

  他這個一把手,都是如此,更不用說,那些可能連書都沒怎麽讀過,所有手藝全都靠,口口相傳,或者自己一點點摸索的工匠們了。

  沒有係統的學習過,基礎知識,他們就沒辦法開拓自己的視野,沒辦法預見將來的發展方向。

  有句老話說的非常對,在沒有參照的情況下,想要開辟出一條前所未有的道路,無疑是最艱辛的。

  未來的華夏之所以能在短短二十來年的時間,一躍從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甚至堪稱世界工廠。

  這其中固然有老一輩人的不懈努力,但在世界上有很多的參照可以參考,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對於他們基礎很差的這個問題,李天其實很早就注意到了。

  然而這個問題是給沒辦法一天兩天就能解決的問題。

  所以,他才這麽著急,讓他們先將工典給搞出來。

  並且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將自己對基礎自然科學理解,整理了起來,幫助他們對工典進行一定的完善可拓展。

  可以說,隻要工典編撰完成,並且讓所有的天工院的科研人員吃透的話,絕對可以讓他們的自研能力,創新能力提升一個極大的階段。

  李天可是非常的重視,這部巨著的編撰工作的。

  經常會找負責編撰的人員,進行徹夜的討論,他們凡是遇到了難以解決的問題,基本上都會去找李天求教。

  而李天也不厭其煩的,一遍遍給他們解釋。

  但他一個人能做的事情還是很有限的,畢竟不管他解釋的如何詳細。

  也難免會出現錯漏的時候。

  如果是放在後世,一個知識點錯了,被人發現自然會有人給他指出來,可現如今,即便他錯了,也是沒人能分辨的出來的。

  而這些錯謬,在將來真正用到的時候,很可能會引起極大的麻煩。

  所以,李天在給他們解釋某些知識的時候,是小心再小心,生怕什麽地方出現重大的錯誤,導致事故的發生。

  可以說,不僅編撰人員聽到的很很困難,就連李天也是累的不輕。

  可他又不得不這樣做。

  畢竟,這個時代,隻有他一個人擁有遠超這個時代的見識,和知識儲備,而這也正是,大明將來能用極快的速度崛起的一個關鍵因素。

  周鎮等人,沒辦法想到李天這麽深遠的地方,他們其實一直以來都感覺非常的良好,甚至已經開始有些沾沾自喜了。

  他們驕傲自豪,李天並不反對,但是自滿他就不得不管了。

  於是在會議的一開始,李天就十分嚴肅的提出了這個問題。

  “這段時間,天工院的進步,是所有人都有目共睹的,朕也為你們感到自豪。

  但有一點,你們可能已經不記得,朕今天要再一次的提醒你們。”

  “朕交給你們的各種東西,其實你們在古籍中都能找到,類似甚至更加完善的記錄。

  這些知識,其實很早以前,就已經被我們的祖輩先人,鑽研出來了。

  可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麽時間都過去這麽久遠了,那些本應該大放異彩的東西,卻又悄無聲息的泯滅在曆史的塵埃之中了呢。”

  “或許是因為敝掃自珍,有或許是不合時宜,但有一點卻是共同的。

  那就是不重視,不理解,不明白。

  不僅創造那些技術的人是這樣,就連當權者,也都不怎麽在乎。”

  “我們現在所創造出來的一切,其實都算的上是在拾人牙慧,在先賢的創造的基礎上,進行改進。

  雖然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短短不到半年的時間之內,就創造出了,價值百萬甚至千萬的價值。

  可你們有沒有想過。

  如果有一天,前輩們的精華,被我們利用完了,我們已經沒辦法再從他們的技藝中攫取新的知識的時候,我們又該怎麽辦?”

  一開始,天工院的眾人,還是興高采烈的,畢竟李天說的話,基本都是在誇讚他們的。

  但這最後一句話,卻是讓他們慢慢的沉默了下來。

  尤其是周鎮等幾個天工院的主要負責人。

  一般的工匠可能不太理解這句話的重要性,可他們卻是非常明白的。

  技術這種東西,隻有不斷的更新迭代,才能牢牢的把握住競爭的優勢。

  他們既然能從古籍中找到這些有價值的發明創造。

  那麽其他人也有可能複製出來。

  就拿目前,最賺錢的肥皂來說吧。

  他的製造工藝總結起來,並不算很負責。

  但凡是一個幹了半年以上,接觸過所有製造流程的人,隻要心思細膩一點,基本上都能這門技術複製出來。

  香皂這東西,這麽暴力,每天想要刺探生產工藝的人不計其數。

  即便他們再怎麽嚴防死守,或許用不了一年半載,就會有人弄明白其中的原理,然後進行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