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6章 是利是弊?
作者:你個小老頭子      更新:2021-01-19 21:43      字數:2195
  楊士奇等人興高采烈的走了。

  最後的這個消息可以說是,各種消息中最讓他們高興的。

  甚至比朱瞻基等人從馬大忠的手裏搜刮出七八百萬兩銀子,清理了江南賊患的大事等事情還要高興。

  因為,按照李天在計劃書中的構思。

  雖說名義上是在擴充內閣,但其實更像是給了他們幾個人開府建衙的權利。

  開府建衙是什麽人才有的榮耀。

  一般情況下,隻有太子成年,已經可以一點點的接觸政務的時候,才有資格單獨開府,建立屬於自己的班底。

  然後就是特殊時期,遠征塞外的大將,有極個別的人物,可以擁有這個權利。

  還有就是,在幾百年前甚至是上千年前,諸侯王還很有權利的時候,因為管理國家的需要,是被準許開府建衙的。

  說來說去,現如今除了太子可能名正言順的開府之外。

  在大明,已經極少有人會得到這個榮譽了。

  早前,楊士奇等人是想都不敢想,這種事會落到自己等人的頭上。

  要知道,大明除了洪武年間,可是曆朝曆代中,對王爺手中的權利,防範最嚴的一個。

  雖說,那些王爺們也算得上是開府建衙。

  可他們除了封地之外,手裏是一點權利都沒有的。

  即便上隻能算是讓他們在一個小縣城中稱王稱霸而已。

  但楊士奇等人的這次開府是完全不同於,王爺們的開府的。

  一旦內閣得到擴充,雖說他們手裏並沒有什麽實權,但這幫被提拔上來的人,今後不管誰外放出去,安排了實權職位,他們可都算得上是,自己的門生啊。

  這對於鞏固他們幾個權勢,可是有著機器重要的作用。

  先前他們是放著背著,生怕被人說,結黨營私。

  現在可好了,他們可以光明正大的培養自己的班底了,這不可謂不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從得到這個消息,直到他們匆匆離開禦書房,前後也不過是半個時辰而已。

  他們腦海中差不多已經有了完整的備案,甚至連要從什麽地方尋找人才,擴充自己的隊伍,都已經想好了。

  有人可能會覺得,這不等於是,故意讓他們接內閣大臣做大嗎,萬一將來他們心懷不軌,豈不是又是一件麻煩事。

  但李天已經想的很清楚了,他有自信,將一切都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讓他們玩不出任何的花樣來。

  表麵上來看,內閣成員擴充了,他們每個人的權利都上漲了。

  但其實不然。

  首先,核心內閣成員的數量是沒什麽變化的。

  除了他們幾個之外,其他的內閣成員幾乎是見不到李天的。

  可以說,內閣的機構,和從前是沒有太大的變化的。

  其次就是,他們手下的人多了,他們手中的權利自然是要被分散的。

  盡管他們還是主事,最後拿注意的人,想要在做到一意孤行,什麽都按照自己一個人的想法來的時代,算是徹底過去了。

  他們哪件事要是辦的不妥,或者是有著明顯的疏漏,他們手下的人自然是會提醒他們的。

  從表麵上看,他們還是高高在上,權利極大的內閣核心重臣,但在無形之中,他們的個人想法,已經變得不是非常的總要了。

  而他們並不會意識到這一點。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今後內閣核心成員是絕對會增加的,在李天的構思中,至少需要七八個才能勉強夠用。

  每個人手底下一堆小弟,核心權利將會被分的非常的散,他們就算是想要圖謀不軌,也是一個巴掌拍不響的。

  現如今,內閣隻有他們幾個人,他們的話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影響到李天的很多決策的。

  但若是,核心成員變成了七八個,次要的成員一兩百,那他們想要再憑借自己一個人去影響李天,就變得不是那麽容易了。

  這一點,他們暫時沒能意識到,但李天卻早已經考慮到這點了。

  所以,他並不擔心,今後會因為,內閣班子擴大了,讓自己變得束手束腳。

  相反,真正變得束手束腳的可能是他們了。

  內閣擴充是必然的,就算李天現在不做,今後也是會有皇帝這麽做的。

  就拿崇禎來說,他的內閣幾乎是明朝最多的,達到了七八個之多。

  最開始的時候,內閣成員隻是皇帝的施政谘詢人員。

  直到明仁宗宣宗時代,三楊的崛起這才讓內閣大臣的權利越發的穩固。

  此後才開始內閣主政的時代。

  換句話說,內閣主政的崛起正是源於三楊,也就是李天目前所處的時代。

  從後世的角度來看,內閣輔政有利有弊。

  但在李天看來,總體上來說,還是利大於弊的。

  畢竟,不管內閣大臣權利大到了什麽程度,即便是皇帝連續幾十年不上朝,內閣大臣也是做不到獨攬朝政的。

  以為中間始終還隔著一層朱批。

  沒有朱批,內閣的票擬始終是形同虛設。

  而李天隻要牢牢的掌握住朱批的權利,不管將來內閣權利變得有多大,他都有自信,將所有事情都掌控在自己的手裏。

  即便有一天,他可能會去西方或者其他的地方遊玩,一兩年的時間,不理朝政,內閣也是翻不了天的。

  但是不管怎麽說,即便楊士奇等人後麵明白過來,知道了自己的權利不僅沒有增長,反而變得薄弱了。

  他們也是不會拒絕,這次開府建衙,組織自己班底的機會的。

  因為,有沒有權利,隻是一時的,沒準哪天皇帝一個不高興,或者是他們辦錯了什麽事情,惹惱了皇帝。

  一道詔令下來,他們就成了一個一介平民了。

  內閣輔臣的位置可以沒有了,但他們留下的那些影響力,卻是不會那麽容易就消失的。

  尤其是曾是從他們手底下出來的那些內閣成員們。

  哪怕是他們中以那麽一兩個念舊情,能拉扯他一把,也不至於讓他們過得太過淒慘。

  這些其實都是無形中的資本,而且是光明正大的資本,誰都沒辦法忽略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