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章 信鴿的優勢
作者:你個小老頭子      更新:2020-12-30 20:29      字數:2219
  可好馬哪裏是那麽好養活的。

  現在一批好馬,可就相當於後世的一輛頂級跑車了。

  誰舍得為了送一封信,活活折騰進去三四輛跑車進去。

  一次兩次的或許還能承受的了,可要是經常這樣,僅是養馬估計都能吃窮大明。

  但信鴿可就完全不同了。

  它們可是在天上飛的,在不遇到天敵的情況下,它們一天能飛行的最遠距離可以達到七八百宮裏,也就是一千五六百裏。

  這還不是最總要的,最重要的是,信鴿飛行這麽遠的距離,可不是飛一天才能做到的。

  它們的最高時速差不多能達到,九十到一二十公裏每小時。

  也就是說,它們飛完七八百公裏,也隻需要五六個小時而已。

  還有一點就是,因為是在天上飛,所以信鴿都是按照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在飛行的。

  僅是這一點就在無形之中省去了很多的趕路的時間。

  以北京為中心,向外輻射七八百公裏,可說都是在信鴿的傳遞範圍之內。

  不管是遠在東北的寧遠衛,還是最為大明九邊重鎮的大同,宣府,一天之內,信息不僅能傳遞過去,而且還能打個來回。

  在信息的傳遞上,絕對可以說是強無敵了,可是比騎兵傳遞要快的太多太多了。

  當然了,用信鴿傳遞消息,也並不是萬無一失的。

  信鴿畢竟隻是一種鳥而已,即便是經過了嚴格的訓練,可各種意外總還是會有的。

  不是被天敵給吃掉了,就是因為半路貪玩,忘了回家,又或者幹脆就迷路了。

  是的你沒聽錯,鴿子也是會迷路的。

  信鴿之所以能在兩地之間相互傳遞信息。

  主要的原因還是,它們天生有一種異能,那就是對磁場的感知。

  也就是說,鴿子這種生物其實靠磁場來確定目的地的。

  但磁場這種東西,就連後世的科學家都還沒說,已經白分百的搞明白了。

  區區一個小鴿子,在飛行的途中被某個地方的磁場搞亂了導航係統,飛不到目的地也是很有可能發生的。

  為了應對這種情況,一般情況下,傳遞普通的信息,隻需要一個鴿子就可以了,即便損失掉了,也沒什麽大不了的。

  但是要是在傳遞極其重要的信息的時候,為了保證信息能及時的傳遞過去,可能就要同時放出三四隻甚至更多的信鴿來確保,信息的傳遞成功。

  有人可能會問了。

  一下子放出去那麽多,萬一要是讓人給射下來一隻,情報豈不就是暴露了。

  這一點完全不用擔心。

  前麵也說了,信鴿傳遞的信息,都是經過加密和編譯過的。

  猛地一看根本就是詞句不通的鬼畫符。

  隻有經過專門的密碼本對照,才能逐步的破譯出密信的內容來。

  而且,每過上一段時間,對照表還要進行更換,就更加大了密信被破譯的難度。

  除非是有內部的人員叛變,而且還是精通密信編撰解碼的專門人員,否則,密信是絕難被人破譯的。

  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出現。

  李天和鐵奴也進行了一係列的預防。

  比如說,情報人員自然都是懂得怎麽編寫密信的,可他們每隔一段時間也需要更新手裏的解碼文本,才能行。

  所以,他們中即便有人叛變了,也至多隻能傳遞一兩次錯誤的信息,就會被發現。

  而外出執行任務的玄甲黑騎小隊,除了隊長會寫這種密信之外,隊伍中還常年配備一個會寫密信的隊員。

  即便是隊員不幸犧牲了,還有隊長在,隊長不在了還有隊員在。

  要是兩人都犧牲了,那也就說明,這個小隊估計被全滅了,傳不傳信息也是沒什麽用了。

  現如今,情報科距離建成還不足半年的時間,能夠覆蓋整個北直隸,對李天來說,已經是非常的了不起了。

  想要再全國各地都鋪滿這種快捷的信息傳遞係統,估計少說也要一兩年的時間。

  但全部鋪滿暫時來說並沒有這個必要。

  隻要在重要的地方搭建好一個可以接力傳遞信息的大區網絡,其實也是基本夠用的。

  比方說,大明最南端的雲貴等地方,距離北京差不多是三四千公裏。

  隻需要在每隔五百裏的地方安置一個中轉站,這樣下來,隻需要設立四五個站點,就能完成一份密信的傳遞任務。

  以一個信鴿飛行五百裏大概需要五個小時左右的時間來計算。

  雲貴地區的一封密信,隻需要,二十五個小時,也就是一天多的時間就能傳遞到京城。

  就算中間稍有耽擱,撐死也就兩天的時間就能收到信息了。

  可如果這樣一封信,要人員傳遞的話需要多久呢。

  以北京到南京為例,全程差不多一千六百宮裏,如果按照普通快馬的速度,差不多要半個月。

  三四千裏就需要至少一個半月,甚至兩個月的時間。

  而且,北京到南京的路程,不僅有官道,而且還有更便捷的運河通道,速度可以說是十分的快了。

  可雲貴地區,多是山區,僅是進山出山就已經是很大的問題了。

  想要快速的傳遞信息,需要花費的時間可能要多出一倍不止。

  也就是說,從雲貴地區傳遞一封信到京城,以理想的估算來說,少說也要三個月的時間。

  一來一回少說半年,這麽長的時間,恐怕到時候屁都涼透了,即便是傳遞了信息,又能有什麽用。

  但是有了信鴿係統就完全不一樣了,一個來回最快三天,最慢一個星期,就足夠了。

  兩者相比可是天壤之別。

  正因為這種信息傳遞的便利性,所以李天才這麽的支持情報科來搞這種東西。

  這個時代,信息的閉塞是個極大的問題。

  這套係統可不僅僅對傳遞信息有用,甚至在行軍打仗的過程中,也能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

  後世的戰爭,被稱之為信息戰,資源戰,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一場戰場,一場博弈,掌握信息的多寡,很有可能就決定一場戰爭的勝負。

  後世的道理,放在這個時代,依舊有用,甚至比後世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