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章 哄孩子
作者:你個小老頭子      更新:2020-12-30 20:29      字數:2246
  楊士奇手下的司法部門估計是今年新開眾多衙門中,最不起眼的一個了。

  但它的重要性,以及對將來大明的政治格局的形成卻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尤其是,有關公務員製度的製定,以及公務員的考核,更是明年朝廷工作中重點中的重點。

  楊榮說起來算得上是天工院和天工局的一把手,但他真正能參與的事情,其實並不多。

  手底下有周鎮和劉保和這樣的頂尖人才輔助,天工院每天都在以驚人的速度的在成長,讓他成了所有閣臣中,最為輕鬆的一個。

  天工院的重要性,以及對大明未來的發展的推動作用,即便連八竿子打不著的其他六部的長官都是看在眼裏的。

  在楊榮訴說天工院這半年來的成就的時候,一個個都露出了羨慕嫉妒的表情。

  天工院的工典正在編撰,明年的工舉也在如火如荼的準備中。

  好多個項目,已經陸續在上馬了,一切都在向著更好的明天在進步。

  楊榮幾乎是在全程亢奮中,完成了自己的總結報告。

  接下來就是黃準的戶改局了。

  戶改局沒什麽好說的。

  一句話總結,那就是六部的共同財神爺。

  戶改局這半年來,可謂是朝廷各部中最火熱的一個衙門了。

  相比之下,它的老東家,戶部,臉色可就難看的多了,集合全國之力,全年下來才給朝廷弄來了二百萬的銀子。

  銀子的多少倒也沒什麽,曆年來都是這個水平,也不好說他們不努力。

  可戶改局隻是一個脫胎於戶部的一個小小的分部,僅是半年不到的時間,就弄到了比他們全部還要多出幾倍的錢。

  這不是打臉,還能是什麽。

  此時的黃準可是走到了哪裏,都是大爺一般的待遇,其他六部長官見到他自動矮了一頭,可是把他給威風壞了。

  最後就是任瑾了。

  要說任瑾,同為四大閣臣,他是四人中最年輕的,但也是最不受重視的。

  這半年來,朝廷上進行了那麽多的改革,可他到現在手頭還都沒什麽重要的事情。

  這不僅讓他有些心理不平衡。

  不過還好,前段時間裏總算是想起給他安排工作了。

  那就是讓他和孔彥縉主持來年的義務教育開展工作。

  這個工作,看起來是沒啥油水可以撈的。

  但卻是每個朝臣都夢寐一起的一個工作。

  原因也很簡單,將來自己教出來的學生,但凡有一兩個成才的,那可都要算到他的頭上。

  如果義務教育能夠在全國蓬勃的發展起來,那全天下的學子,都算得上和他有師徒之誼。

  這可是一個賺取名聲的絕好機會。

  為了這件事,任瑾可以說是殫精竭慮,每時每刻都在考慮這件事,生怕有任何地方出現錯漏。

  即便現在還沒開始建造校舍呢,但編輯教材的事情,卻已經開始了。

  他是一有空閑就跑到孔彥縉的家裏,和他沒日沒夜的研討。

  而朝中但凡有點才學的官員,幾乎每一個都被他拜訪了不下三四遍,嘴皮子都快磨破了,就是希望他們能為義務教育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李天對任瑾這段時間的努力,也是看在眼裏的。

  瞧他這段時間,身體明顯憔悴了不少,可精神卻比以往更加的足,他一上來就開始滔滔不絕的和眾人介紹,他這段時間以來總結出的各種問題,已經解決的辦法。

  他一個人花的時間,比其他三個閣臣還要多。

  但李天沒有阻攔。

  因為他也知道,別看任瑾年輕,經驗上比不得楊士奇等人,可他辦事的認真程度,可是一點都不比任何人差的。

  其他人最後都快被他說得要睡著了,卻沒有人站出來表示什麽。

  最後還是李天微笑著打斷了他的話,

  “好了,宗於,今天隻是總結的會議,你的那些新的想法,咱們稍後在詳細的討論好了。

  朕聽說你這段時間,都沒睡你個安穩覺,這還沒開始就把身體給搞垮了可不行。

  你要記住,身體才是工作的本錢,萬一你那天病倒了,豈不是更耽誤事了。

  回去之後什麽也不用想,好好的休息一段時間,養好身體!”

  任瑾這時也反應過來了,知道自己是太過激動,有點本末倒置了。

  用力的點了點頭道,

  “謝陛下關心,臣記住了。”

  任瑾說完教育署的事,最後就輪到,其他幾個尚書了。

  工部和戶部沒啥可說的,基本上和往年差不多的。

  吏部因為明年要配合楊士奇的司法部推行公務員的製度,倒是提出了不少很有建設性的意見。

  吏部總結完成之後,持續了一個上午的總結大會,算是徹底結束了。

  他們各回各家。

  李天也總算是迎來了自己的空閑時間。

  隻是沒想到,他這邊剛想休息一會呢。

  就有小太監過來稟報說,自己的那幾個便宜兒子,在寢宮外麵求見。

  一開始李天還有迷糊,這大過年的,這幫臭小子不去玩,跑道自己這邊來搗什麽亂。

  那個小太監還算機靈,看出了李天的疑惑,連忙給李天解釋道。

  “陛下,往年您這個時候,都會指導皇子們寫對聯,幾年您登基了,事情多了,上午他們就沒敢去打攪陛下您。

  這不,剛聽說您沒事了,他們就一個個都跑過來了。”

  李天聽完微微苦笑了一笑,隨著小太監的提醒倒也想起這麽回事來。

  隨意的揮了揮手,讓幾個小子進來。

  沒多久,呼啦一下,寢宮之內,就湧進來七八個半大小子來。

  他們中最大的是朱瞻俊,母妃是賢妃李氏,他和朱瞻基年歲相差不大,過了年也快十七了。

  算得上是一個小大人了,一本正經的樣子,走在最後,沒和弟弟妹妹們爭搶。

  李天稍微掃了一眼這幫小崽子們,發現他們雖然看似一窩蜂的樣子,其實也默默分成了好幾個小團體的。

  老三朱瞻墉和老五朱瞻善在一起還有嘉興公主站在一起。

  他們幾個都是張皇後所生,和太子朱瞻基是同父同母,是嫡係,天生在地位上就要比其他孩子高出一截來。

  能這樣的抱團倒也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