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克虜伯山炮
作者:你個小老頭子      更新:2020-12-30 20:28      字數:2190
  目前大明的主要敵人,就是蒙古人,而蒙古人最厲害的就是騎兵。

  從前對抗騎兵最有效的東西,就是同樣規模的騎兵和火炮。

  可是騎兵的培養比任何兵種都要困難和時間長,這點上從小長在馬背上的蒙古人,有著大明永遠追不上的優勢。

  而大炮雖然強大無比,可在這個鑄造工藝還不太成熟的時代,鍛造出一個不會炸膛的火炮的難度極高,往往十幾門才能有一個合格。

  而且每尊火炮為了保證足夠的火力往往要造的無比沉重,少則幾百斤,多則數千斤,光是運輸就能難死絕大多數的將軍。

  在種種條件的製約之下,嚴重的限製了火炮的應用。

  這才讓已經走進了半火器時代的明軍,最後還是選擇了人海冷兵器作戰作為主流。

  火炮也大多是被應用在城牆的防守之上。

  雖然這個決定,讓大明苟延殘喘了一二百年,可曇花一現終究是一夜繁華,不成大器。

  但李天這次給劉保和的這兩個圖紙,可以是徹徹底底的改變這種狀況。

  手榴彈自然就不用多說了,那是近戰利器,不管是在防守,還是在進攻的時候,都有著極大的作用。

  他給劉保和的這個圖紙,是仿照了後世一戰時代使用的木柄手榴彈。

  結合先前天工院研究火柴時研究出的磷工藝,製作出來的一種隻需要一拉線,就能爆炸的手榴彈。

  可以說,不僅解決點火的問題,還讓這種手榴彈的密封性更好,爆炸的威力至少比先前增加的一倍還多。

  而火炮,李天選擇的一種七十五毫米口徑的克虜伯炮。

  這種炮不僅輕便,全重量才四百多公斤,安裝上輪子之後,隻需要兩個人,或者一匹馬就能拉著走,十分的方便。

  它的炮管全都由兵工廠自己鍛造出來的鋼材鑄造而成,在承受同樣威力的炮彈同時,它比從前的大炮輕了三五倍還多。

  雖然,此時大炮好解決,可後裝炮彈依然是個致命的問題。

  於是李天依舊采用老式的鉛球鐵球作為炮彈,後堂點燃的方式。

  雖然這樣的炮彈發射速度可能比不上十九世紀末的原版克虜伯山炮,但也能做到,一分鍾兩發甚至三發的程度。

  射程上雖然也達不到四千米,但也至少能達到一兩公裏了。

  這種數據對於目前的大明來說,已經足夠用了。

  更重要的是,這種炮隻是炮管需要一定的精鋼,其他的地方完全可以用鐵來鑄造。

  這樣一來,一門這種炮隻需要三五百斤的精鋼就可以了,以大明的現在的能力,完全可以實現量產。

  僅是陳記,半年就能生產五萬斤的精鋼出來,比陳記規模更大,而且馬上就要列裝蒸汽機鍛錘的兵工廠,沒有道理比他們更差。

  積攢個半年一年的,弄出個三五百門來,絕對沒什麽問題。

  到時候,幾百門火炮一字排開,就算對麵是有數萬的精銳騎兵,也是無法撼動這樣的鋼鐵長城的。

  再說了,即便火炮擋不住他們,讓他們突進到了跟前,這邊還有壕溝,和新式火槍以及手榴彈,鐵絲網等東西,在等著他們。

  這些東西,大明此時都已經掌握了核心生產技術,量產也不過是遲早的事。

  隻需要在有三五年的時間,李天就可以自豪的對世界上所有人說,冷兵器的時代可以徹底結束了。

  目前雖然兵工廠的火炮才生產出三門樣品,完全沒辦法達到作戰的需要。

  可經過測試之後,他們發現成品率高的驚人,做了四門,居然有三門完全合乎標準,這讓李天喜出望外。

  這才得到消息,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將這東西,列裝到新軍之中了。

  在他將來的構想中,一千人的新軍,少說要有二十門這樣的火炮,五千人就是一百門。這也是目前李天給劉保和下的死命令,要他在半年之內,列裝完成。

  他之所以這麽著急讓新軍出來拉練,就是為了盡早的培養出一批炮手出來。

  否則,到時候即便有了大炮,沒有炮手,也是白搭的。

  測試大炮可不能在京城附近。

  為了檢測這種山炮的性能,也為了給南京和北方草原的敵人一些壓力,他這才決定將才剛剛列裝的兩千新軍,分為南北兩部分,進行拉練。

  這樣做的目的,不僅是要考驗,新軍的能力,更是為了檢測這種野戰炮的性能,可謂是一舉多得。

  而李天之所以這麽著急,其實也是有原因的。

  目前北方蠢蠢欲動,南方的勳貴也都不怎麽消停。

  僅靠表麵上的動作,估計是根本嚇唬不住他們的。

  唯有拿出一點真正的實力出來,才能給自己爭取更多的時間來。

  其實這也算是趕鴨子上架,不得已而為之。

  不過,除了火炮的產量還不太能跟得上需求之外。

  其他的東西,對兵工廠來說,則完全不是問題。

  尤其是,近戰利器的火槍和手榴彈,通過和天工院的默契合作,他們機會已經將這兩種東西,打磨的非常完美了。

  單是這兩樣東西,訓練有素的新軍即便是遇上五倍左右的敵人,也能輕鬆的將之擊敗甚至是殲滅。

  這種程度的戰鬥力,就已經可以震懾住絕大多數的敵人了。

  這也是,李天今天敢於對朱勇張輔二人,坦露心聲的主要底氣之一。

  沒多久,三人就來到了兵工廠。

  早就得到消息的劉保和已經率人在門口等候了。

  陪同劉保和的,還有一隊二十人左右的新軍士兵。

  他們身穿,新式大紅軍裝,頭戴五顏六色的翎毛。

  遠遠的看去,就像是一隻隻,爭相鬥豔的大公雞似得。

  這種顏色鮮豔的軍裝,其實也是出自李天之手。

  原本他也沒打算,抄襲拿破侖,可他轉念一想,此時距離拿破侖出世還有好幾百年的時間,也算不上誰抄襲誰。

  他之所以弄這種華麗道讓人不忍直視的新式軍裝出來,其實也有原因的。

  這其實還要從火繩槍,甚至是排槍的作戰方式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