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滑輪,龍門吊
作者:你個小老頭子      更新:2020-12-30 20:28      字數:2235
  用力的擺了擺手道,

  “好了好了,少說那些沒用的啦!”

  他有些意興闌珊的又說到,

  “遠距離運送,你們想不到辦法,朕可以理解,不過平日裏你們又是怎麽短距離移動這東西的呢。”

  這時周鎮有些不好意思的道,

  “這個……臣等是用滾木,一點點的……”

  聽到這,李天忍不住捂著額頭再度苦笑了起來。

  真是恨不得,朝他們每個人的屁股上狠狠的來上一腳。

  他能想到這樣的畫麵,一大群膀大腰圓的壯漢,赤裸著上身,喊著整齊的號子,扛著一根根碗口粗的原木,將整機器一點點向前挪動的場麵。

  那畫麵簡直是太辣眼了,弄得李天都不由自主的笑出了聲。

  他拍了拍周鎮的肩膀說到,

  “周鎮啊周鎮,你接手天工院已經快小半年了吧,腦子怎麽還是這麽死板,你難道就想不出別的好辦法了嗎!”

  周鎮被李天說的臉色通紅,躬身道,

  “是臣愚蠢,辜負了陛下的期望,臣願接受任何懲罰!”

  李天歎息了一聲道,

  “算了,這也怨不得你,你每天要忙的事那麽多,沒時間琢磨改進的事,也是情有可原。”

  說著他又提起筆,在紙上寫寫畫畫了起來。

  他這次畫的東西,也不是什麽複雜的東西,隻是一組動滑輪和龍門吊的簡易草稿而已。

  畫完這東西,他指著動滑輪以及龍門吊對在場的一種工匠和周鎮等人解釋道,

  “這東西叫做滑輪組,隻需要用很少的力,就能吊起很重的東西。

  這東西叫做龍門吊,用的時候隻需要將東西吊起來,微微一推動就能輕鬆的將重物移動起來。”

  這兩樣東西,以此時的鑄造技術,都能簡單的實現。

  而且滑輪這種東西,其實在中國唐宋時代就已經出現,最早的文字記錄則是出現在漢代的‘墨經’一書中。

  然而,這個時代的特點就是,很多東西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明明老祖宗已經研究出來,並且整理成冊的東西,可後輩依然不會使用,沒有大規模傳揚開來。

  李天對他們的失望,不是因為他們沒想到這東西,而是分明查閱一下古籍或者開動一下腦筋就能很快解決的問題,最終卻還是要自己來點醒他們才可以。

  眾人都看著李天手中的兩幅圖,都是沉默不已。

  其實隻要是有正經傳承的木匠匠人,多少都是聽說過這東西的,其他的匠人即便是沒見過,可根據自身的經驗,隻要看上一眼就能明白這其中的道理。

  尤其是周鎮,這個文人轉職成的工程師。

  他第一時間就認出了,李天畫中的東西,就是他曾經在一本古籍中見到過的東西之後,整個人更是羞愧的無地自容。

  噗通一聲跪倒在地上,周鎮慚愧的對李天說到,

  “臣慚愧,原來老祖宗早就給了我們指示,而我等卻依然閉門造車,不思進取,臣實在是罪該萬死,有負皇恩啊!”

  李天歎息了一聲道,

  “好了好了,老祖宗的智慧千千萬萬,你們一時間沒能想到這麽多,也情有可原!”

  “這次就這麽算了,今後再遇上解決不了的問題,要記得多翻翻古書,要是在古書中在找不到解決的辦法,還有朕可以詢問。

  雖然朕每天日理萬機的,可抽空指導一下你們的時間還是能抽出來的。”

  “朕對你們失望,不是因為你們不夠認真不夠努力,而是你們依然保持著從前的想法,什麽事情都想著用簡單粗苯的方法來。

  人若是不動腦筋,那和一頭蠻牛有什麽卻別,你們說是不是!”

  周鎮等人低頭道,

  “陛下教訓的是,臣等一定謹遵陛下教誨!”

  李天在此擺了擺手,讓他們起身。

  見他們一個個麵如死灰,萎靡不振的樣子,李天也知道自己這話說的有些嚴重了,稍微思索了一下,勸慰眾人道,

  “你們也不要氣餒,其實吧,這也不能怪你們,天工院本就是匠人們聚集的地方,讀過書的人本就少,而你們這幾個有學識的人,又不可能麵麵俱到,一時間想不到這些辦法也正常。”

  “不過這種情況,是必須要改變的,今後天工院的事情指定會越來也多,越來越難,朕也不是萬能的,事事都能給出解決的辦法。”

  “你們要學會在工作中積累經驗,提取前人智慧,不管的銳意進取才行啊。”

  “前段時間,朕不是讓你們找人編撰一部新的工典嗎,現在準備的怎麽樣。”

  周鎮眼神有些躲閃的低聲道,

  “陛下恕罪,臣這段時間實在是太忙了,沒有太多的時間去關注這方麵的進展,此時也隻不過是剛剛開了一個頭而已。”

  李天隨便找了個地方坐下之後慢慢的說到,

  “朕也知道天工院的人手不足,朕已經想方設法的在幫你們尋找人手了。這次的工舉不是招攬了不少的學子嗎,有了他們的加入相信你們很快就能緩過勁來吧!”

  周鎮抬起頭來說到,

  “陛下不提,臣險些忘了說,這次工舉通過測試的人,一共隻有百多人,而他們其中大部分都是不怎麽動匠人技藝的讀書人。

  一部分學識比較深厚的,臣安排他們進行工典的編撰,剩下的一部分,則是安排到一些技藝精湛的匠人身邊做學徒。

  目前他們的學習進度還算不錯,通過一個多月的學習,他們中已經有不少人,能夠提出建設性的意見了。”

  李天點了點頭,對這件事還算比較滿意。

  “工典的編撰乃是重中之重,這麽慢可不行,這樣吧,朕給你寫個條子,你明後天去翰林院,國子監找些人過來,和你們一同編撰。”

  “在朕的預想中,工典今後,不僅是今後天工院以及天下匠人工作內容的標準,更是培養新時代匠人不可或缺的典籍。”

  “有了這東西,你們查閱起資料來也能輕鬆不少,遇上尺寸不明等事情時,也能有個參考。”

  “它不僅對大明將來的工業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更是能以此形成一個不可動搖的規範,通行天下,意義十分的重大,這點你們要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