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一生忠義,一身罵名,誰負!
作者:你個小老頭子      更新:2020-12-30 20:27      字數:2209
  聽到李天如此的豪言壯語,鄭和那原本有些僵化的思想,仿佛受到了十幾級台風海浪衝擊,變得支離破碎。

  蒸汽輪船的誕生,標示著,遠航將不再受限於季風的影響,一年四季皆可出航,而一次航行的距離,將會極大的增加。

  這樣的船隻需要幾千艘,大明就有能力將幾十萬將士運送到天下任何地方。

  如此龐大的兵力,海外的那些彈丸小國,還不是手到擒來。

  陛下這種將整個天下都納入大明版圖的宏偉構想,還真有可能實現啊。

  鄭和作為大明乃至整個華夏,第一個遠航到非洲的人,視野開闊遠非常人可比的。

  但以他這種見識都震驚於李天這個偉大的構想,可想而知,其他人要是知道了他此時的想法,該會有多麽的震撼了,甚至斥責為精神失常都有可能。

  他在震驚之後,迅速回歸了冷靜,有些擔憂的對李天道,

  “陛下,這個計劃非是短時間可以做到的,即便能做到,要耗費的時間和物資也是海量的。

  現如今陛下要是將這個想法公之於眾,咱家恐怕會引來所有群臣的反對啊!”

  李天淡淡的笑道,

  “朕當然知道這件事是急不得的,朕原本就是打算在幾十年之內,一點點的完成這個構想的。

  但這並不妨礙,讓一部分人先出去探探路。

  唐賽兒等人既然有這個心思,朕就成全她們一二也無不可!”

  今天兩人的談話,算是徹底給鄭和上了一堂生動的海外擴張大課。

  他怎麽也想到不到,李天居然透過這麽小的一件事,就聯想到了這麽宏偉的一番計劃。

  感覺自己仿佛一下子老了很多。

  他不由的苦笑道,

  “陛下所思所想,非一般能望其項背的,咱家……咱家是真的老了,跟不上陛下的想法啦!”

  李天連忙拉住他的臂彎道,

  “保叔,你這說是什麽意思啊,朕可還指望你再次揚帆出海呢。”

  聞言,鄭和雙目一紅,雙腿一彎就要大拜下去,李天緊忙將他扶住,說什麽也不讓他跪下。

  “陛下,咱家……老奴……”

  他一時激動,話都說不利索了。

  李天將他扶好重新站穩,寬慰他道,

  “朕初登大寶,若不是保叔你回來的及時,幫朕穩住了這朝堂,朕可能現在還在和漢王以及那些朝臣們互相扯皮呢。

  那裏能有這麽時間,又是變法,又是開疆拓土的呢!”

  “朕但凡有所建樹,可是全賴保叔你為朕保駕護航啊!”

  鄭和聞言又是渾身一顫,激動的道,

  “陛下言重了,這些都是老奴該做的!”

  李天則是一邊搖頭一邊感歎的道,

  “哎,保叔的你的功績,比之開國時幾個國公還要高出不少,要不是從未有過先例,朕都有心封你一個國公當當了。”

  鄭和一聽此話,更加激動了,連忙顫聲道,

  “陛下,此事萬萬不可,老奴身份低賤,萬不可因為老奴而廢了法度啊!”

  李天則是無所謂的道,

  “有何不可,法度也是人製定的,雖然此時可能還有些困難,但隻要保叔你再做下幾件大事。

  等朕的新法更加深入人心之後,相信到那個時候,就不會有多少人反對了。”

  太監封侯,是自古以來從未有過的事情。

  鄭和不管是靖難之役的功勞,還是六次下西洋創造的功績,得到一個侯爵的爵位是綽綽有餘的。

  要不是礙於他的身份,他其實早就該得到這份殊榮了。

  封侯拜相,是華夏所有人,一輩子最大的夢想。

  鄭和又何嚐沒有過這樣的夢想呢,隻不過,自從他淨身入宮以來,這個想法就徹底被他給湮滅在腦海之中了。

  李天的話,看似安慰,實在已經真的動了這個心思。

  鄭和在感動之餘,更多的卻是擔憂。

  擔憂李天此舉會引來朝堂極大的反彈。

  他剛要再次勸說李天放棄這個想法,但李天卻繼續說到,

  “保叔,你不用理會他人怎麽看,在朕看來,凡是對大明有大功者,就應當給予重賞,不管他是不是完人,也不管他是不是大明的人。”

  “朕這個想法,不是一時衝動,更不是為了寬慰你,而是想要借這個機會,向天下人明示,即便是一個閹人,隻要他立下足夠大的功績,朕也絕不會厚此薄彼!”

  “而楊威海外,為大明開疆拓土,正是朕給你的機會,保叔你今後代表的可不僅僅是你自己了,而是千千萬萬同你一樣擁有特殊身份的人!”

  鄭和能怎麽辦,李天的話已經說到這個地步,大帽子也給他戴上了,他即便是有千言萬語,也不知道該如何表達了。

  最後他隻能重重的一個頭,磕在地上,

  “陛下鴻恩,老奴深感五內,即便是粉身碎骨,老奴也必定不負陛下期望,讓大明的旗子飄揚在四海之內。”

  李天心安理得的接受了鄭和的這一次大禮。

  鄭和的忠誠李天是放一萬個心的,但他畢竟年歲到這個地步了,雄心或許已經大不如前。

  但他現在實在是還需要他幫自己幾年的時間。

  所謂請將不如激將,一方麵以爵位激勵,一邊以大義將他拴住,相信今後的鄭和,即便是想要告老還鄉,都要好好的考慮一番了。

  有人可能會說了,如此的欺負一個為大明立下過汗馬功勞的老人,似乎有些不地道。

  但李天可是知道鄭和死在最後一次遠航的途中時,他心裏其實是有多麽的不甘的。

  在此時的外人看來,下西洋純粹是浪費錢財的無用之舉。

  而鄭和用盡了一生也都未曾向其他人和皇帝證明,他的遠航是有意義的。

  李天不願放他離開,就是想要告訴鄭和,告訴整個天下的人,他鄭和堅守了一生,為之奉獻一生的事業是有意義的,是偉大的。

  然而,李天的話是不管用的,要證明,最好讓鄭和自己去證明。

  現如今機會來了,鄭和隻要在堅持幾年,在李天的安排之下,他一身榮耀終將在曆史的長河中綻放出他應有的絢麗的光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