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工業革命的標誌,珍妮紡織機
作者:你個小老頭子      更新:2020-10-20 22:51      字數:2202
  但棉布不同。

  棉布在明朝才算是徹底普及開來,逐漸代替了麻布成了百姓衣著的主要原料。

  所以在洪武之後,棉布的產量與銷量,都呈現出一種爆炸般的增長趨勢。

  而王家憑借產地的優勢,能夠成就這麽大一番家業,棉布可謂是功不可沒!

  不過,棉布雖然有著天然的價格優勢,但相比麻布和絲綢,它卻有著一個天然的缺陷。

  那就是,棉花從采摘、去子、紡線,每一步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參與其中。

  這也就導致其成本很難被控製下去。

  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財大氣粗又有著山東本地巨大人口優勢的王氏,才能脫穎而出,在這個行業之中占據龍頭的地位。

  想要懲治打擊王家的囂張氣焰,最好辦法其實就是以更加低廉高效的方式搶奪他們的生意,進一步壓榨棉布的價格空間。

  交易所的成立,棉花的貨源不成問題。

  隻要李天能找到一種方法,將去子和紡線的過程簡化,生產出更加緊密結實的棉布出來,一舉擊垮王家的支柱產業,並不是什麽大問題。

  正巧,在當時考慮用什麽東西開辦工坊的時候,李天就考慮過是否將珍妮織布機搞出來。

  先前李天覺得,這種幾乎可以引領工業革命的大殺器,此時還不是它出現的合適時機,所以並沒有采用。

  但現在,不管是天工院的腳踏旋輪傳動裝置的發明,還是風力水力驅動機的誕生,以及馬上上馬的蒸汽機,都預示著這個機會已經逐漸成型。

  都說工業革命的標誌是珍妮紡織機的誕生。

  但其實真正讓工業革命真正到來的原因,是驅動動力的改革。

  原本,不管是織布機或是其他的行業,主要動力還隻是畜力或者幹脆就是人力。

  不僅效率緩慢,質量更是無法與真正的機器相比。

  珍妮紡織機之所以被稱為工業革命的標誌,就是因為,它已經從工具躍升為機器。

  那什麽是機器呢。

  所謂機器其實就是工具加傳動裝置加動力裝置聚合體。

  若是將現有的東西分解開來。

  原本的紡織機就是其中工具,腳踏旋輪就是傳輸設備,而風力水力驅動機則是動力。

  此時一個機器最基本的素材已經齊備,僅僅需要一個組合,就能給這個時代的紡織行業帶來一個質的飛躍。

  用工業革命的力量來打擊區區一個世家,李天都覺得有些大材小用了。

  因為在李天的眼中,他在這個世界並沒有什麽值得他認真對待的敵人。

  不過,沒關係,獅子搏兔也要用盡全力,以雷霆萬鈞,甚至是排山倒海的氣勢來擊倒敵人。

  贏得徹底,贏得暢懷淋漓,才是他真正目的,才是能讓他真正感覺到熱血沸騰的方式。

  想到打贏這場狙擊戰的方法之後,李天就將黃嚴等人給攆走了。

  沒和什麽人商量,就帶著先前幫他鼓搗蒸汽輪船船模的那幾個會木工的小太監,一頭紮進了工具房之中。

  紡織行業其實是分為紡紗和織布兩個階段的。

  織布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簡單的,普通的農婦經過一段時間的琢磨之後基本上都能掌握。

  相比後世的機器,她們充其量也就是效率慢上了很多而已。

  但自打飛梭誕生以後,織布的效率就有了極大的飛躍。

  飛梭的原理也非常簡單,就是在原本的紡錘兩段加上彈簧,在中間加上滑輪。

  讓原本的需要兩個人才能完成的過程簡化為單人操作。

  不僅速度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而且紡織出的布寬度大大增加,紋理之間也更加的緊密,所以紡織出的布料質量也就更好。

  雖然飛梭的誕生已經讓織布行業有了極大的提升,但它並不能成為工業革命的標誌。

  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織布的效率雖然提升了,但紗錠的製作效率卻並沒有得到提升。

  還是需要無數工人,一點點的將棉花手工紡織成紗錠,這個過程不僅緩慢而且十分考驗工人的手法和經驗。

  這其實就是導致紡織行業遲遲無法進步的主要原因。

  而珍妮紡織機在後世被人一提起來,就感覺十分的厲害。

  但其實,它隻不過是將粗紡的紗錠進行細紡的一個機器而已。

  隻不過因為它能同時對幾個甚至幾個紗錠進行細紡,極大的增加了紡紗的效率,才逐漸被人們接受。

  眾所周知,粗紡可是比細紡簡單的太多太多了。

  工人們隻需要先用腳踏或者手搖的方式,將棉花紡成粗紗。

  原本一個工人可能一天隻能紡三五個細紗紗錠,但若是隻紡粗紗的話,則是能紡三五十個。

  這樣一來,再經過珍妮機的細紡,效率則是能得到幾倍甚至幾十倍的提升。

  珍妮機的原理說起來複雜,但若是見識過一次它的工作之後,在對比現在就存在手搖紡紗機,很容易就能進行改良。

  說起來簡單,但若是沒見過實物,單憑想象進行改良,還是有一定困難的。

  所幸,李天小時候曾經在家鄉附近的一個老式紡織廠中,見識過珍妮機的現代改良版。

  那個老機器雖然是添加電機,一次性能細紡幾百個紗錠,但工作原理還是沒有什麽太大變化的。

  小時候的李天,因為貪玩見到這種神奇的機器,好奇的不行,就纏著當時還是紡織工人的奶奶經常帶他去廠裏玩。

  一來二去的,他也就明白了這種東西的工作原理。

  此時,他不需要一次性紡幾百個紗錠,也不需要考慮動力的問題。

  隻是將珍妮機工作方式複刻出來,對他來說其實難度並不算大。

  本來,珍妮機其實就是一個紡織工人發明的。

  可想想象,一個紡織工人發明的東西能複雜到哪裏去。

  再加上發明它的時間段是十八世紀,那個時代距離當時世界上最複雜的機器‘蒸汽機’的誕生還有幾十年的時間。

  以李天的見識,隻不過用了一個晚上加一個上午的時間。

  在第二天中午左右的時候,就將簡易版的珍妮機給弄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