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影響
作者:你個小老頭子      更新:2020-10-20 22:50      字數:2196
  第一個掌櫃人選,算是有了初步的目標。

  但李天轉念一想,要說做生意,常年在宮裏的內監還真不一定能比得上,宮外那些經驗豐富的老掌櫃。

  手底下的什麽事都由太監去辦,難免有時候會被他們串通一氣、欺上瞞下的糊弄自己。

  雖然錢莊一事,讓後宮的太監對自己感恩戴德,對自己也足夠忠誠,可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凡事還是留一線的好。

  於是,他轉頭又對江保二人說到,

  “這兩天,你們兩個在城中物色一下,看看能否找到幾個有經驗,有過管理工坊經驗的人,給朕找兩個出來,充當工坊的二掌櫃。”

  不管是江保還是王福,俱是微微一愣,帶著點不可置信的口吻道,

  “陛下,掌櫃這事,內監都能處理的來,為什麽還要在市井之間尋找呢。”

  李天神思微動,並沒有直接給他們解釋。

  兩人這麽問,雖有疑惑的意思,其實更多的是不明白,李天為什麽放著好好的內監不用,而去選擇外麵的人。

  在他們看來,這又是一次難得,讓內監們掌握更多資源,更得皇帝寵信的機會。

  可李天的做法分明,就是有點不完全信任他們的意思了。

  這就讓他們心裏有點慌了。

  其實,李天選擇外人充當二掌櫃,的確是有防止自己手底下的事,幾乎都被內監給包圓的顧慮,同時也有暗中敲打他們一下的意思。

  最近這段時間,因為錢莊的事,宮中太監明顯更加活躍了起來。

  忠心雖然沒得說,可對外顯得有點趾高氣昂也是事實。

  能辦事,辦的好事,的確是他們的功勞,可倚仗自身功勞,開始目中無人,可能就是結黨營私,欺上瞞下的開始了。

  李天在後世不知道聽說過多少次,明朝太監專權蠻橫的事情,即便江保二人還未顯示出這種傾向,但他也不得不防著點。

  “照朕的意思去辦就好了,哪那麽多廢話。”

  一句話將他們打發,不再多說什麽。

  既讓兩人內心升起波瀾,又不顯得太過無情,也算恰到好處。

  今天要辦的事情也算是辦的差不多了,沒有其他事的李天轉頭就回到了宮中去陪皇後等人玩樂去了。

  將其他的事全都甩給了手底下的人。

  ……

  一轉眼兩天過去了,時間也來到了八月十四,距離中秋隻有一天。

  在這兩天之中,京城發生了很多事,多到不用李天派人出去打探,也都聽到和很多風聲。

  因為朝中爆出清查天下衛所的事情,京城中的勳貴武將們,頓時亂做一團。

  到處串聯,尋找自己相熟的高官將領們商議,想要看看他們是否有辦法,讓李天收回成命。

  身為國公,又手握重兵的朱勇和張輔的家,自然是成了被人光顧次數最多的地方之一。

  但不知為何,他們兩人卻同時禁聲,客人還是好好招待,但對清查衛所,甚至軍改的消息是一絲一毫也不和他們談論。

  他們倆這種反常的舉動,自然是引來了很多人的猜測。

  有的人說,他們已經被李天警告過了,所以不敢多言。

  也有的人猜測,他們其實已經被收回了兵權,所以才害怕的不敢多說什麽。

  聽到這些小道消息,兩人也都隻是微微一笑,並未將之當回事。

  他們為什麽不將當晚聽到的震撼消息傳揚出去。

  其實李天也有猜測。

  可能主要的原因還是新軍的事。

  他們可能還不太明白,一隻由純粹的火槍組成的軍隊,到底會爆發出怎麽樣驚人的戰鬥力。

  但這也不妨他們對這隻李天分外矚目的軍隊的指揮權產生興趣。

  眾所周知,大明的將軍,擁有臨場作戰的指揮權,但卻沒有調兵權。

  凡是調動超過五百人的軍隊,都要向軍部稟報,經過皇上同意才能得到批準。

  這樣一來,其實將軍武將,其實更像是一個工具人,真正的權利,其實是非常有限的,即便他們是國公,位極人臣也是如此。

  可這次新軍不同,按照李天的說法,新軍將采用新式的訓練方法,新的戰鬥方式。

  這就表明,想要成為新軍的統帥,也必須接受這種新式戰法和訓練方法的培訓。

  若是他們能爭取到這個機會,成為第一個接受這種培訓的人,那將來成為這隻天子親軍的統帥的可能就會大增。

  且不說今後其他的邊軍衛所會產生什麽樣的改變,但他們隻要成了這隻軍隊的統帥。

  那他們的權勢,都不會受到影響,甚至更進一步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兩人這才閉口不談任何事,將這件事藏的死死的,不對外說一句。

  同樣知道此事的鄭和就更不用說了,他對李天的忠心,即便是有人逼問,估計他也不會說。

  而朱高熙為什麽不對外宣揚,李天就有點不太明白了。

  雖然事後,李天也曾詢問過他一次,可是他隻是苦笑的搖頭,也不解釋。

  ……

  軍中將領到處串聯找關係隻是這兩天所發生眾多事情中的一個。

  相比於將領們的杯弓蛇影惶惶不可終日,不管是天工院內的實驗性作坊,還是宮內的兵仗局,這兩天可都是一刻不得閑。

  忙的是裏外翻飛,熱火朝天。

  天工院還算好說,畢竟不管是火柴還是肥皂,雖然都是新的事物,可不管是用料,還是製作方法流程,都不算複雜。

  周鎮等人有了先前製作水泥的經驗,又有戶改局大批銀兩的支持,此時更是有了完善的場地和充裕的人手。

  僅是半天的時間,成品其實已經初漏端倪了。

  但生來謹慎,精益求精的周鎮,還是反複做了多次嚐試,想要在最後的時間到來之前,務必要找出最佳的配方來。

  也總算他的辛苦沒有白費,經過幾十個工匠,兩天兩夜不眠不休的嚐試。

  不管是火柴,還是肥皂,都被他們找到了,目前能達到的最好效果。

  幾個工匠興奮的將最後的成品送到了周鎮的書房,讓他對這兩樣產品做最後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