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改革九邊
作者:你個小老頭子      更新:2020-10-20 22:50      字數:2274
  “軍戶如同匠籍都是世襲,也就是說一旦某個百姓被征召入伍。

  他們一家就都成了軍戶,世代相傳,直到沒有男丁誕生…….”

  “而且,軍戶戰時既要賣命打仗,閑時還要耕種,兵器盔甲還要自備,壓力之大可見一般……”

  李天頻頻點頭,楊榮的想法已經很接近了。

  得到李天的任何。

  楊榮說的更起勁了。

  “還不止如此,軍戶每年還要服勞役,中的軍田還要征收田稅。”

  “若是年頭好,還能堅持,若是碰上災年。

  一家人連吃飯都吃不飽,還有什麽力氣去打仗,服勞役繳稅?”

  好個質問三連。

  說的其他其他幾人也都點頭不止,深表讚同。

  “就是不知子榮覺得,該怎麽辦才能減輕軍戶的壓力呢。”

  楊榮對李天一拱手道。

  “陛下已經決定開始征收商稅,相比之下,軍戶所貢獻的那點賦稅就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臣認為,要想解決軍戶外逃的問題。

  首先是要提高他們的收入,免除他們的賦稅。

  其次就是免除他們的勞役,讓軍戶專注耕田打仗…….”

  楊榮慷慨激昂的講述,自以為這個主意定然會得到滿堂的喝彩。

  卻出乎他的預料,幾人反應並未如他想象中那麽熱烈。

  黃準更是直言道,“子榮可知,天下共有軍田多少。”

  楊榮緩緩搖頭道,“詳細數據子榮並不清楚。”

  黃準繼續道,“至洪武二十一年,軍田就已經達到了九十萬傾。

  餘糧更是多達兩千七百萬擔,這麽多糧食養活大明三百萬大軍一年有餘。”

  “若是減免了這麽多稅負,你可知道會給朝廷造成多大的壓力。

  現在商稅還未見到成效,誰敢保證就能補齊了減免軍田稅負之後的空缺。”

  楊榮臉色一暗,他隻顧著出主意,並未考慮到這方麵的因素。

  但他並不甘心,堅持道,

  “即便不能全部減免,至少也可以逐步的減免啊!”

  楊士奇卻是搖頭道,

  “子榮你想的太簡單了,有個道理你要明白,不患寡而患不均。

  有的地方減免了稅負,有的地方卻還是原樣。

  你讓那些還在繳稅的人心中作何感想,一個弄不好,恐怕還會引發更大的災禍……”

  見他們討論來討論去,還是沒說到點子上。

  李天有些不耐煩了。

  淡淡的說到,“難道你們就從來沒想到,為何不讓軍戶如同匠人一般也脫去了軍籍呢!”

  此言一出,頓時引得眾人色變。

  楊士奇急道,“陛下此時萬萬不可,衛所製度,乃太祖定下,萬不可隨意更改啊。”

  “為何?匠籍也是太祖定下,為什麽匠籍能改,軍籍就不能改。”

  “這……這如何能一樣,匠籍免了也就免了,對天下大勢影響並不大。

  可幾百萬軍戶是我大明九邊之根本,萬萬免不得啊。”

  這時,眾人送算是明白了李天的打算。

  可他們怎麽也沒想到,李天居然悶聲不響的一下拋出這麽一個重磅炸彈來。

  將他們所有人都炸的是外焦裏嫩,神魂渺渺。

  楊榮認為剛剛自己的建議,已經算是夠離經叛道驚世駭俗的了。

  卻怎麽也沒想到,李天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提出這麽匪夷所思的一個想法來。

  楊士奇更是率先跪倒,以頭搶地。

  “陛下三思啊,衛所此時雖有小癬,可也未到不可收拾的程度,冒然廢除,恐怕天下會立馬動蕩啊。”

  “還請陛下收回成命,若是陛下執意如此,老臣……老臣唯有當場撞死,來捍衛太祖遺訓啦…….”

  其他幾人也是如此,跪在地上磕頭不止,看樣子是李天若是不收回成命,就跪地不起了。

  李天早就預料到他們會是如此。

  卻沒想到,他們反對的竟然如此堅決。

  心想,衛所改革,就連目前最為親近最為信任的幾個閣臣都如此反對,看來的確是自己有點操之過急了。

  他臉色有點掛不住的,哼了一聲,

  “好了,都起來吧,朕不過是提一個構想,並未真的打算執行。”

  聞言,幾人幾乎是同時癱倒在地。

  不帶這麽玩人的吧,這一會天一會地的,弄不好可是真的會死人的啊。

  “哈哈,看你們幾個嚇得那樣,還有一點閣臣的樣子嗎!”

  為了緩解一下緊張的氣氛,李天故意大笑著說到。

  楊士奇哭喪著臉道,“陛下,今後這種玩笑還是少開點吧,老臣的心實在是經不起這麽折騰啊。”

  好半天,幾個人都恢複的差不多了。

  李天再度板起臉來說到,“軍戶籍暫時可以不用廢除,可是此事還要尋個穩妥的辦法才能遏製。”

  “現在還隻是一個大同軍戶所出了問題,若是九邊都是如此,那衛所存不存在就沒什麽意義了。”

  “陛下所言甚是,老臣以為,黨務之急不是清查天下衛所。

  而是應該商議一下到底該怎麽處理,此次貪墨大案中涉及到的邊軍將領們。”

  楊士奇生怕李天又搞出什麽幺蛾子,連忙將話題岔開,將他引到其他的問題上。

  “關於這點,朕也有了點想法,你們看看如何。”

  “陛下請說,我等洗耳恭聽。”

  李天清了清嗓子,慢慢的說到,

  “究其原因,武遠伯朱榮等人指使郭文玉貪墨官糧,還是因為衛所出了問題,導致邊軍糧餉不足。”

  “念在武遠伯等人有戰功在身,朕可以小懲大誡,罰他三年俸祿,降爵等方式作為處罰。”

  “不過,根本原因還是出來衛所上。”

  “所以朕決定,發布一道詔令,對邊軍進行一次改革。

  譬如不再強製正好軍戶子孫入伍,在軍中服役超過二十年的軍戶可以申請脫籍等等……”

  幾人聞言,臉色還是不由的一變。

  李天的這次的決定,雖然沒有先前,直接免除所有軍戶軍戶籍來的震撼,其實相差也不多。

  陛下這是怎麽回事,怎麽就揪住軍戶不放了呢。

  楊士奇苦著臉道,“陛下,改革九邊實在是太過重大,此事就不能暫緩執行嗎!”

  李天揚起了臉,有些不悅的道,“此事朕意已決,爾等隻需要聽命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