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一片糜爛的衛所
作者:你個小老頭子      更新:2020-10-20 22:50      字數:2332
  當然案子還是要辦,而且要辦的漂亮。

  從呂震的口中他已經將郭文玉串通朱榮等人倒賣太倉官糧的事情查的清清楚楚。

  都說天家無小事,更何況這種涉及到幾十萬擔官糧的大事上。

  可有些事也要區別對待。

  就如同現在,涉及到了邊軍多位將領的事情。

  這種事情就是屬於那種不易鬧大,不易昭告天下的那種。

  無他,人家手裏有兵而已。

  從前遇到這種事,一般都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黃嚴身在皇宮多年,早已經將這件事看得非常的透徹了。

  而朝中的那些貪腐的官員。

  這些人層出不窮,殺是永遠殺不幹淨的。

  對於李天來說,也隻能是查到誰就懲治誰而已。

  對黃嚴來說,近期皇帝陛下對錢財很熱心,身為皇帝的他不方便自己出手斂財,反倒不如自己當一當這個黑臉。

  隻要到時候,給李天送上大筆搜刮來的錢財,討得陛下歡心,自己留下少部分,估計陛下也不會有什麽反感。

  該知道的他已經知道,該要的分子,也已經到手,他也就失去了和呂震虛與委蛇的興趣。

  隨即起身對呂震淡淡的道,

  “嗬嗬,呂禦使客氣了,咱家也就是這點本事而已,比不得您手眼通天....”

  呂震的笑容一僵,雖然知道這不是什麽好話,可也沒真的翻臉。

  此時此刻,還願意幫他的人,可真是不多了,能少得罪一個,還是少一個吧。

  “一切就全靠督主您了!”

  呂震的態度是要多低有多低,誰讓他現在的小命握在了黃嚴的手中呢。

  黃嚴得意一笑,沒有繼續說什麽,對身後做記錄的小吏道,

  “呂禦使的供詞可都寫清楚了嗎!”

  那小吏小心的將整理好的供述吹幹墨跡,躬身遞給黃嚴。

  “稟督主,一切都記錄的清清楚楚,沒有絲毫錯漏。”

  “那就好,走,咱們去看看郭侍郎吧!”

  說著,他就哼著小曲,慢慢的向著另一邊的牢房走去。

  .......

  黃嚴這邊老謀深算,用各種方法斂財的事,李天還不知道。

  深夜的禦書房之中。

  一大群人忙的腳不沾地。

  每個人手裏都是一疊疊一摞摞的檔案文書。

  王福和幾個小太監負責整理,將匯總的信息送到李天的麵前,雖然已經是深夜了,卻依然滿頭大汗。

  而李天則是,一份份的仔細審閱。

  他不得不慎重。

  他心中對這件事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方向,若是此事查清楚,就能以點及麵,弄清楚全國各地衛所的大概情況。

  經過幾個時辰的分析審閱之後。

  李天終於是弄清楚了其中關竅。

  看著上麵眼前這些觸目驚心的數據,讓他心頭有些不寒而栗。

  “大明這才建國多少年啊,滿打滿算幾十年而已。”

  “朱扒皮一手建立起來的衛所製度,竟然已經糜爛到了這種程度。”

  僅僅大同一地,二十萬衛所軍戶,逃的逃散的散,剩下的居然已經不足一半。

  難怪朱榮這個皇親貴胄,屢立戰功的邊關守將,居然會用貪墨官糧的方式來養兵。

  不足半數的衛所軍戶,除去老弱恐怕還有力氣耕種軍田的人,恐怕已經不足五萬。

  這麽點人耕種,怎麽可能養活的了,邊軍幾十萬的大軍啊。

  這還隻是自己查出來的,九邊百萬大軍,若是皆是如此,可想而知,缺衣少糧的邊軍,還能有多少戰力。

  幸好穿越之前,便宜老子朱棣五征蒙古,將蒙古一舉攆到西北荒漠之中。

  若非如此,站端再起,自己手裏豈不是連可用之兵都沒了。

  想到這裏,李天一邊暗恨朱榮的偷摸手段,一邊鄙夷最終將大明葬送的衛所製度。

  “大家都苦,這誰都知道,為什麽偏偏你朱榮就敢鋌而走險,冒著殺頭的風險貪墨官糧。

  你真當你自己往日的功績,可以讓你當成為所欲為的籌碼嗎!”

  “混蛋!”

  一聲怒吼,頓時嚇得一旁正在專心整理文檔的小太監們一大跳。

  一個個都默默的站了起來,不敢發出絲毫聲響。

  唯有王福顫顫驚驚的問道,“陛下可是查出了什麽,要不要老奴去傳召內閣各位大人。”

  李天有些心累的癱軟在龍椅之上。

  擺了擺手道,“不必了,此時不急一時,召他們來,也沒什麽用!”

  看著忙了一晚上,都累的不行的小太監們。

  他又吩咐道,“傳旨禦膳房,做點宵夜,你們吃過之後就都散了吧!”

  王福連忙帶頭叩謝,

  “謝陛下賞賜,老奴不累....”

  瞧他滿頭大汗,一臉疲憊的樣子,李天不由得苦笑道,

  “讓你們滾蛋,就趕緊的滾蛋,哪來那麽多廢話!”

  王福連忙告罪,擺了擺手,小太監們一個個都趕緊起身,收拾好地上文檔,迅速離去,但他自己卻是留下了。

  李天也沒有多言,隻是對王福的觀感又稍稍提高了一點。

  “果然是家生的奴才啊,還真是忠心耿耿。”

  雖然弄清了事情的根本原因,但李天卻對該怎麽處理這件事,以及後續的處理方案,並沒有什麽頭緒。

  眉頭微微皺起。

  大明的衛所製度,在洪武年間,確實效果卓著。

  軍民一體自給自足,戰時為兵,閑時耕作,為大明省下了不少的軍費。

  可後期隨著貪腐成風,衛所長官將軍戶當做私產,讓他們耕作自己的私田,公器私用,搞得軍戶們苦不堪言。

  加之軍戶們沒有私產,耕種的積極性並不高,久而久之。

  很多軍戶都不堪清苦,不是逃走去經商,就是逃進深山老林,化作黑戶。

  類似的情況,在清朝也發生過。

  隻不過八旗的老爺兵們,前期的待遇可是比這些出身貧苦的百姓們可是舒服的多了。

  衛所製度之所以能持續到明末還未消失,說明還是有他的好處的。

  但弊端也非常的明顯,後世的那些所謂的明史學家,早就分析的十分透徹了。

  不過,到底該怎麽一勞永逸的解決這件事,身為小白領,對曆史也就一知半解的李天,一時間也想不出什麽好辦法來。

  雖然,查明現今衛所實情,讓他心有餘悸。

  可他也慶幸,自己及早發現了這些弊端,否則真到了戰端到來的那天,自己對這些情況還一無所知,豈不是更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