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民生之本
作者:你個小老頭子      更新:2020-10-20 22:50      字數:2155
  人一上年紀,總是起得早也睡得早,對年逾七十的夏元吉而言,就更是如此了。

  時逢八九月秋稅入京,身為戶部尚書,夏元吉最近這段時日可謂是忙不完的公務,操不完的心。

  回到府中隻待日頭剛剛落入西山,便拖著疲乏了一天的身子早早睡下。

  可惜人老睡的淺,更遑論夏元吉肚子裏裝了一籮筐的事,大雨忽的傾盆而來,頓時便將他從夢中擾醒。

  這麽一醒,夏元吉哪還再睡得著,索性直接披上單衣踱步到了窗邊,靜聽雨聲嘩嘩。

  伸手支起上窗,四散濺落的雨滴被風吹著,打在了夏元吉溝壑縱生的老臉上,帶走了他最後一點殘存的睡意。

  望向院中,看著在暴雨下搖擺零落的花圃,夏元吉觸景生情,不由想起了一年比一年少的秋稅,有些傷感的搖了搖頭:

  “我大明雖不是拂柳嬌花,但也架不住這般作孽啊。”

  正想著,夏元吉卻見前堂突然一亮,自己的老門房披著蓑衣蹬蹬而來。

  老門房瞅見夏元吉就站在窗邊,心知定是這大雨吵醒了自家老爺,趕忙招呼一旁的小廝取來蓑衣竹笠,快步道:

  “老爺,東廠的黃提督來了,說皇上在明時坊等著見您。”

  聽到皇上傳召,夏元吉臉色一變,立刻收起了心中雜念,放下窗戶出了房門,穿戴好雨具便急步朝前堂走去。

  黃嚴先前一直在明時坊侍奉李天左右,心裏很清楚,太倉的事情麻煩大了,所以一路上都沒敢歇息,隻用了兩刻鍾不到便趕到了仁壽坊。

  見隻穿著一身單衣的夏元吉疾步而來,黃嚴不敢托大,趕忙上前迎道:

  “夏尚書,太倉那邊出了點事情,咱家特奉皇上之命來接您過去。”

  太倉?

  聽到太倉出事了,夏元吉心頓時提到了嗓子眼,太倉裏的糧食,那可是京城百萬百姓災年的救命糧,豈能出半點差錯。

  雖然心中十分好奇,但夏元吉也沒趕著架子問黃嚴,畢竟他入仕幾十年來,經曆過的大事太多了,先帝幾十萬大軍在戈壁上斷糧,最後不也解決了麽?

  “即是陛下相召,那就快出發吧。”

  夏元吉年逾七十,其實早就過了任職的年限,之所以還沒退休,隻是因其理財能力絕佳,深受幾代帝王信任。

  身為東廠提督,黃嚴說自己眼高於頂,那都算是謙虛,遍觀滿朝文武大臣,他就沒一個放在眼裏的,也隻有夏元吉這種老臣,能讓他高看兩眼。

  做足樣子攙著夏元吉上了馬車,黃嚴心知太倉一事夏元吉肯定沒有摻和其中,也沒什麽顧忌,主動開口道:

  “夏尚書,剛才孫知府來報,東太倉的糧食全都泡爛了,皇上這會兒正盛怒呢,您老一會兒可得勸勸皇上,氣大傷著龍體就不好了。”

  夏元吉一上車就在閉目養神,也沒想著黃嚴會主動告知,當下知曉,破天荒的給黃嚴了個笑臉,微微頷首道:

  “有勞黃提督告知,老夫一會兒自會向陛下解釋。”

  淡淡嗯了一聲,黃嚴見夏元吉穿著一身單衣,隨手往一旁的炭爐中加了兩塊石炭,然後也學著夏元吉的樣子閉上了雙眼。

  大雨傾盆,街上空無一人,馬車飛馳,不一會兒便到了明時坊中。

  周大河家門前有不少東廠番子,黃嚴也沒法再惺惺作態,一個躍身跳下了馬車,邁著大步進了院子,恭聲道:

  “陛下,夏尚書到了。”

  黃嚴不攙夏元吉,自有旁人伸手,被人摻著進了院中,夏元吉二話不說,先俯身跪在了地上,請罪道:

  “陛下,罪臣來遲。”

  “維吉你這是幹什麽。”喊著夏元吉的字,李天一把將其扶了起來,佯怒不已道:

  “朕召你來就是想跟你說說話,你這一跪,讓朕如何自處,旁人若是不知,還以為朕要辦你呢。”

  “老臣不敢。”

  拱手一應,夏元吉顫巍巍站起了身,環顧著四周直接道:

  “陛下,太倉庫吏何在,容老臣一問便知。”

  夏元吉開門見山好不幹脆,李天索性也不再客套,直接命人將五花大綁的大倉庫吏拽了過來道:

  “維吉,朕剛才已經問過了,這小王八蛋一口咬定太倉是遭了水災,絕無貪墨,剛才要不是吳尚書攔著,江保已經把他的腦袋割下來了。”

  太倉庫吏雖然沒有品階,但卻是戶部一等一的肥差,夏元吉定眼一瞧,就知道這小吏是誰的人了,當即沉聲道:

  “陛下,這小人是郭文玉的侄子,還請陛下馬上召郭文玉前來。”

  朝中三品以上重臣的名單,李天早就熟記在心。

  郭文玉,大名郭括,和楊士奇一樣,都是以字行於世。永樂四年丙戌科二甲進士出身,靠重修《元史》,擢升戶部五品郎中一職。

  在一眾清流大儒的運作下,於永樂十九年晉升戶部三品侍郎,截止今時今日,已在戶部侍郎的位子上待了三個年頭。

  三年對一位部堂大員而言,並不算長,況且李文玉今年不過四十九歲,按照大明官員正常的仕途晉升,其政治生涯至少還有十五年之久。

  微微頷首,李天回過神來,轉而看向王福道:

  “去,把郭文玉給朕找來。”

  郭文玉來還得一會兒,李天擺手讓人先把太倉庫吏帶下去,深吸了口氣看向夏元吉道:

  “維吉,剛才孫榮平又差人來報過一次,太倉新舊存糧十五萬石糧食,隻有不到五萬石還可食用了。”

  雖然來的路上,黃嚴已經透過口風,但當下聽到這話由李天親口說出,夏元吉仍是感到五內俱火。

  太倉是什麽地方,那是國家糧庫,民生維穩之本,一場雨泡掉十萬石糧食,這是把朝堂當成傻子了罷?

  “陛下,郭文玉雖然還未前來,但老臣敢打包票,此事與其定脫不了幹係。”言盡於此,夏元吉愧疚的低下了頭,切聲道:

  “老臣身為戶部尚書,雖不知此事,但仍難辭其咎,老臣懇請陛下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