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連鎖反應
作者:你個小老頭子      更新:2020-10-20 22:50      字數:2190
  對於滿朝大臣而言,今年的八月初六實在太不平靜。

  先是一早聖上在太廟哀思過度昏厥。

  而後聖上又在東安門外遭遇刺殺,這兩樁事任何一樁挑出來,都是足以載入史冊的大事。

  李天於東安門外遇刺的消息傳開,滿朝震驚自不用說,負責京城治安的兵馬司和順天府,已經是亂成一團。

  封鎖澄清坊的聖旨傳到東城兵馬司,東城兵馬司指揮使白起良一個趔趄呆坐到了地上,半天回不過神。

  甭管這夥刺客是從哪裏冒出來的,他這個負責東城治安的主官算是做到頭了。

  丟官事小,殺頭事大,被這種無妄之災搞得心裏憋悶的白起良,很快便將矛頭對準了澄清坊。

  一聲令下,東城兵馬司五百巡街武侯,防火巡使傾巢出動,僅用了半個時辰不到,便將澄清坊外出的各個街口堵了個密不透風。

  連鎖反應這才剛剛開始,京城分治兩縣,西城是宛平縣,東城是大興縣,兩縣縣衙同樣有維穩治安之責。

  東城大興縣縣令劉鴻雖然沒有接到聖旨,但也不敢袖手旁觀,點上衙門內八十捕快和二十火槍手,親自領隊,直奔爆發刺駕事件的成壽大街。

  除此之外,順天府,駐紮於澄清坊外的羽林右衛,以及東廠錦衣衛,紛紛派出人馬奔赴澄清坊各展手段。

  一時間,整個澄清坊到處都是穿著各色官府的官差,成壽大街更是被幾個衙門圍成了鐵桶,除了傷者家屬與來往郎中,無人能再從澄清坊進出。

  事情到這裏依舊沒完。

  澄清坊是諸多王府所在,許多親王擔心惹禍上身,為了洗清嫌疑,紛紛上奏請求麵聖。

  府中的家將護衛也都派出去了七七八八,說什麽也要協助官府徹查此事。

  內閣正堂,得知消息的首輔楊士奇,當即著令召開緊急閣議,誓要就此事拿出個章程。

  消息傳到六部五寺衙門,早上剛剛鬆口氣的部堂大員們早已是驚弓之鳥,雖未再一窩蜂的湧向內廷,但派出問信的屬官卻是一批接著一批。

  宮城內外一片壓抑,而刺殺事件的主角李天,此時卻在承天門上迎風而立,臉色平常。

  踩著五百年後將被稱為天安門的青石地磚,李天心中思緒紛紛,靜靜聽著一旁江保匯報各種情況。

  “陛下,刺客中有個叫雷天勝的身份已經查出來了,是明教在京城分舵的舵主,東廠三年前就有畫像記錄在案。”

  果然是明教,李天幹笑了兩聲,不置可否的搖了搖頭:

  “傳旨下去,除了東廠和東城兵馬司的人,讓其他衙門都撤了吧。”

  “陛下,此事極為惡劣,現在就讓錦衣衛等衙門撤走是不是有些為時尚早?”

  “一點也不早。”

  兩手撐在城牆的磚垛上,任由攜著涼意的秋風吹過麵頰,李天抿了抿嘴道:

  “這次明教刺殺朕顯然是一時興起,並無任何計劃部署,能查的蛛絲馬跡肯定是少得可憐。

  那麽多衙門堆在那,除了讓百姓覺得朝堂露怯之外,沒有任何好處。”

  “老奴明白了。”

  江保傳旨去了,唯有王福和鄭和還在李天身旁,鄭和一直跟著,王福是得知皇帝遇刺匆忙趕來。

  李天這會兒沒什麽心情問王福錢莊的事情,心裏隻是不停的琢磨,怎麽才能把明教斬草除根。

  鄭和以為皇上是看了百姓踩踏致死的情景情緒低落,稍加沉吟,主動出聲道:

  “陛下,咱家以為區區三五十兩銀子,不足以彌補百姓所受之傷害,不如將此次傷亡百姓盡數記錄在案。

  免其五年稅賦勞役,並由朝廷出麵,在成壽大街營建靈堂,以示朝廷懷恩百姓之德。”

  “保叔所言甚是有理,就這麽辦吧,人死不能複生,無辜百姓因朕而死,朕也隻能做做這些事了。”

  “咱家遵命。”

  拱手一禮,見李天臉色好了三分,鄭和轉身就準備去安排。

  王福這會兒沒膽子在李天身邊陪著,見狀趕忙一把拉住鄭和,小聲說道:

  “鄭公,老奴去就行了,鄭公還是在這陪著陛下吧。”

  王福一走,承天門山便隻剩下李天和鄭和二人,環視左右空無一人,鄭和踱步到李天身旁,換了副口氣道:

  “變革之法伊始,陛下還請以大業為重。”

  聽著鄭和略帶三分教導的語氣,李天不由得啞然失笑,回過身淡笑道:

  “保叔你想多了,朕怎會就此沉淪,朕不過是在想如何能把明教連根拔起罷了。”

  打量著李天不似作偽的神情,鄭和鬆了口氣,口稱失禮,轉而道:

  “陛下不必煩惱,以咱家之見,明教自稱百姓之教,出了這種事情,百姓絕不會再信任明教。陛下大可看著,過不了多久明教勢力便會在京中難以生存。”

  “這個朕自然明白,可天下又不是隻有京城,京城百多萬人口占我大明戶口不過六十分之一。

  明教在我大明橫行一日,朕便一日不得安寧。福建山民造反的事情你也應該聽說了,其實就是明教造反,糾結了兩千教眾衝擊尤溪縣衙。”

  聽聞李天如此宏圖願景,鄭和麵色一滯,訕然笑了兩聲:

  “是咱家眼界小了。”

  李天毫不在意的擺了擺手,這跟眼界倒沒什麽關係,明教從元末明初建立到今時今刻,可謂是與國同歲。

  別說是鄭和,就是尋常百姓也早就習慣了明教的存在。

  至於明教之所以能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其原因也很簡單,百姓們把貪官霸吏犯的錯,一股腦都算到了朝廷身上。

  “風越來越大了,要變天了。”

  李天微眯著雙眼淡淡說道。

  鄭和聞言心中一跳,以為皇上是在暗示什麽,不過從北邊刮過來的風確實忽然大了。

  咽了口唾沫,壓下心中驚異,鄭和躬身拱手道:

  “陛下,咱家出來的時候沒帶大衣,趁著還沒變天,咱下去吧。”

  “朕是得下去瞅瞅,天天待著風口上,冷啊。”

  又扔出一句似是而非的話,李天哈哈大笑著,快步回身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