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戶籍改革
作者:你個小老頭子      更新:2020-10-20 22:49      字數:2267
  禦書房內。

  李天剛練完功,正奮筆疾書得寫畫著什麽,王福輕扣房門,推身而入,恭聲道:

  “陛下,老奴回來了。”

  看著自己如同狗爬一般的毛筆字,李天不忍直視,擱筆抬頭道:

  “吳太妃怎麽回複朕的?”

  王福躬身一禮,直接掏出了懷中的銀票道:

  “吳太妃給老奴了兩千兩銀票,希望老奴能在陛下麵為其美言幾句。”

  把一張百兩麵值,一共二十張的大明通寶發財通兌銀票放在了禦案上,王福眼中閃過一絲寒光。

  吝嗇如鬼的吳太妃自然不會給他兩千兩銀票,這二十張裏,隻有五張是吳太妃給的,其他都是他自掏腰包墊的,回憶著吳太妃前倨後恭的模樣,王福巴不得吳太妃早點死。

  看著皇上漸漸皺起的眉毛,王福心中暗喜,再度恭聲道:

  “不過吳太妃也說了,三日內隻要陛下去寧福宮,她自會將所貪墨的銀子歸還內庫。”

  聽了王福的話,看著桌子上的一疊銀票,李天可謂是怒火中燒。

  都到這份上了,還敢賄賂王福,讓自己去寧福宮找她要,這是一天吃了八個豹子膽吧。

  李天當即拍案而起,怒聲道:

  “擺駕寧福宮,朕親自找她要。”

  王福見狀心中一跳,趕忙湊到李天跟前,滿臉憤慨道:

  “陛下息怒,老奴這就去寧福宮,不拿回陛下的八萬兩銀子,老奴誓不為人。”

  自從今天早上王福真去城門外挖了三包濕土,李天現在是看見王福來勁就想笑,重新坐下道:

  “行,朕就再等你一趟。”

  王福風風火火的出去了,李天繼續寫寫畫畫起來。

  如果有後世的人看見李天現在畫的東西,必定會大吃一驚,古代版的身份證!

  不錯,在經過六部廷議和明教一事後,李天已經動了改革明朝戶籍製度的心思。

  明朝的戶籍製度是朱元璋定下來的,很多地方都參考了前朝,比如秦朝的連坐製和唐朝鄉保製。

  朱元璋規定每一百一十戶為以裏,由眾人推選的德高望重之人擔任裏長,管理這一百一十戶人家,裏長會直接對縣衙的戶科主事負責。

  而且朱元璋規定“農業者不出一裏,朝出暮入,作息之道互知,不得遠遊,凡出入作息,鄉鄰必知,如出百裏,即刻勘驗路引。”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凡是種地的農戶,統統不得離開家鄉,就是外出了,你的鄰居也必須知道你去哪,做什麽,什麽時候回來,而且你若是離鄉百裏,那麽還得要裏長,縣裏開具的證明信。

  在古代這個百分之九十五的百姓都靠種地謀生的社會,朱元璋此法可謂是徹底掐滅了民變造反的可能。

  不過此一時,彼一時。

  到了現在,雖然一戶犯法,鄰居同罪的製度依舊堅挺,但百姓離鄉百裏,即刻勘驗證明信的製度卻是形同虛設。

  而這,也是幾十個明教教眾能混進京城的根本原因。

  看著白紙上已經初具雛形的古代版身份證,李天陷入了思索,這職業,家庭住址什麽的都好說,就是人像一事不好搞。

  自秦以來的各朝路引,都是用文字描寫,比如身高幾何體重多少,臉上哪裏有痣,身上哪裏有胎記,是丹鳳眼還是綠豆眼,是鷹鉤鼻還是蒜頭鼻,雖然已經比較精準,但在李天看來,還是不夠。

  琢磨了半天,李天在圖紙上畫了個圈,隻得寫下畫師二字。

  沒辦法,在這個沒有照相機的時代,技藝精湛的畫師是唯一能替代的法子了。

  打定主意後,李天便讓侯在門外的小太監通傳內閣四大學士。

  皇帝通傳,楊士奇等人自然不敢怠慢,交代了一眾翰林幾番後,便急忙朝禦書房趕去。

  楊士奇有自由出入禦書房的權利,黃準楊榮任瑾三人可沒有,楊士奇隻得在禦書房外領著三人站定躬身道:

  “陛下,臣等受召前來。”

  “諸位愛卿快進來。”

  李天放聲道。

  守門太監小方子聞聲,趕忙替幾位大學士推開禦書房門,恭請諸位相公進去。

  待四位大學士盡數落座,看茶完後,李天清了清嗓子,沉氣開聲道:

  “朕召諸位愛卿前來,確有要事相商。”

  說著,李天把手中幾增刪改的圖紙遞給了楊士奇,繼續說道:

  “順天府孫榮平遞上來的折子,想必諸位相公也都看過了,朕思來想去,深覺朝廷政令荒廢,民綱不振,此次召爾等前來,也是想聽聽諸位的看法。”

  楊士奇打量著紙上所畫的圖案,順手遞給了黃準,恭聲道:

  “陛下這紙上所畫,似是路引?”

  李天抿了口茶,擺手道:

  “士奇勿急,讓仲常三人看看再說。”

  楊士奇拱手一禮,老實坐定,準備先打個腹稿。

  待四位大學士一一看罷,李天放下了手中茶盞,開口道:

  “紙上畫的是朕為天下黎民百姓設計的身份證,諸位覺得,可有不妥之處?”

  身份證?身份證明?聽著這個新鮮的詞語,眾人稍加思索便明白了其中含義。

  隻見文華殿大學士任瑾率先開口道:

  “陛下所構之圖,囊括百姓住址身份方方麵麵,更有畫師所繪之衣冠相貌,微臣以為大有可行。”

  任瑾當然看出了讓畫師給天下百姓繪製相貌,不知道要耗時多少年,但任瑾沒有說出來,他相信皇上既能畫出此圖,早就想好了應對辦法。

  上次小廷議,李天便領教過黃準的機敏,這次李天倒想看看黃準是否還那麽機敏,沉聲道:

  “仲常,你怎麽看?”

  黃準被點到名字,立身而起,恭敬無比的跪在地上給李天行了個大禮,泣聲道:

  “陛下,此法若能推廣,當為陛下千秋萬代之功,我大明千秋萬代之福。”

  黃準這麽多反應,著實把李天和楊士奇等人嚇了一跳。

  不過身為一名合格的皇帝,李天趕忙拾級而下,親手將黃準從地上攙了起來。

  “仲常有話直說便可,朕焉能受此大禮。”

  黃準固執的搖了搖頭,一雙老眼滿是光彩道:

  “陛下此法若是能推行,臣敢保證,市井之間犯法之事將大為減少,國庫財政秋糧稅收將大幅提高,戶部人口普查核驗將輕而易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