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製衣廠籌備過程
作者:沉默散步      更新:2020-09-06 17:37      字數:2626
  “謝謝。”羅秋蓉現在已把徐東燦當成朋友,所以態度更加隨意。“如果你有時間的話,歡迎來工廠參觀指導,順便幫我們把把脈。既然工廠已經辦起來了,我希望能順順利利,不要出什麽意外——”

  普通人辦廠,唯一的目的就是賺錢。

  對羅家而言,還存在臉麵問題,這次他們大張旗鼓說要辦一家服裝廠,如果最後出了差錯,不僅兄妹倆臉上無關,還會連累到宋家。

  這樣的話,後果就更嚴重了。

  何況決定辦這個廠,她也有替公公解決麻煩的意思。

  像徐東燦說的,等她們這家工廠成功了,其它人發現有利可圖,應該也會跟風辦廠,這樣一來,需要的工人多了,找不到活幹的下崗工人就會越來越少。

  到時因為這個成就,虞城比附近縣市最先解決經濟不景氣的麻煩,分管經濟的公公因此受益,她在宋家的地位就會更高。

  “行。”這是小事,徐東燦自然爽快地答應。“你跟我說一下地址,等你們安裝好機器,招好工人,我一定過去看。”

  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他相信以羅家的人脈,肯定能招到真正有能力的管理人員。

  而自己的強項不在管理,而是超人一等的見識,到時幫他們查漏補缺,爭取把它建成一家行業標誌性的企業。

  這樣一來,人情才算真正落實。

  “就在火車站對麵,離這兒很近。”羅秋蓉並不擔心他不肯幫忙,主要是怕他剛開店,抽不出時間。“最多一星期,工廠就能開工了。”

  說完後,又介紹起這些日子的工作。

  照著徐東燦的計劃,他通過父親的人脈,聘請了一名真正有經驗的管理人員當廠長,又招了一個有豐富製衣經驗的大師傅,擔任製版和打樣,至於機修師傅和其它基層管理人員,就容易招了。

  等機器安裝好,再招一批會用縫紉機的工人,就能正常生產了。

  至於訂單,原本打算招幾個業務員,讓她們全國各地跑。

  又覺得不放心,於是親自跑了一趟餘杭的批發市場,把那邊的服裝攤位全部走了一遍,最後決定自己租幾間店麵,直接做批發。

  這樣做的好處是,減少一個中間商,能實現利潤最大化。

  還有一個原因是,她覺得餘杭那邊的批發市場,應該是整個華東地區規模最大,能輻射周邊幾個省市,潛力巨大。

  隻要批發生意做好了,一年的銷量無法估計。

  所以由工廠自己來做這一塊,是幫人代加工無法比擬的。

  “蓉姐的眼光沒得說。”徐東燦朝她豎了豎大拇指。“隻要你摸準了大眾的喜好,服裝樣式受歡迎,用不了幾年,就能成為遠近聞名的大型製衣廠。”¥…愛奇文學iqiwxm&#最快更新

  這不是他吹捧,一般製衣廠新開,因為缺乏經驗,投資人往往會求穩。

  不敢像她這樣,直接擼起膀子幹。

  把銷售這一塊抓在自己手裏,好處不言而喻。

  唯一要顧慮的是,工廠需要有幾個懂得市場的設計師,能不斷推出好的款式。

  否則的話,生產出來的樣式批發不出去,大量積壓,那工廠就會出大問題。

  “我有個朋友在鵬城工作,還經常去香江出差。”羅秋蓉被他說的滿臉紅光,又補充了一句。“我會請她幫我帶些那邊的流行款式過來,或者寄一些流行雜誌。”

  這幾年不管是穿著打扮,還是其它生活方式,大家都在學南方。

  說得直接一點,就是在學香江。

  畢竟這幾年一直有這樣的說法,大陸內地學滬市,滬市學香江,香江學島國,島國學美國。

  就連電了產品,遊戲機這些,大家也以買香江走私過來的產品為榮。

  現在餘杭那些好看的樣式,說的底就是在模仿鵬城。

  因為去南方進貨非常麻煩,也會增加成本,聰明人已經從那邊拿了樣式,在附近設廠加工了。

  她也是看明白了這一點,所以才打這樣的主意。

  “看來蓉姐做生意確實有天賦。”徐東燦真心讚歎道。“很多人做了幾年生意,才能想明白這一點。你隻是跑了一趟餘杭,就馬上決定這樣做,不簡單。”

  如果讓他做這一行,肯定也會采用這個做法。

  當初沒有說出來,是想著等她們把工廠開起來了,再找個合適的時機說出來,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沒想到她自己已經想到了。

  “我也是無意中才想到的,可沒你說的這麽厲害。”羅秋蓉被她說的快要臉紅了。“如果工廠能成功,你的功勞最大。”

  因為下午還有事,說完後就匆匆告別。

  徐東燦送她離開,回到屋裏後,突然有了危機感。

  看來自己小看這個時代的人了。

  羅秋蓉能做到這一點,相信其它人也行。

  現在很多人因為見識少,身邊沒有人點撥,所以沒想過辦廠賺錢。

  等製衣廠成功,相信大量的人會跟風。

  到了那時,自己辦工廠的優勢就少了許多,所以得抓緊時間投資。

  可是除了美食,還有什麽項目能盡快賺錢呢!

  他坐在椅子上,苦苦思索起來。

  “阿燦,怎麽啦?”徐東芳做好午飯,過來抹桌子,看到弟弟神情不對,擔心地問。

  剛才兩人的話,她全聽到了,似乎沒有什麽壞消息啊!

  “我在發愁,另外找個什麽項目容易賺錢?”徐東燦抬頭回答道。

  在姐姐麵前,他不用隱藏自己的真實心思。

  靠養殖種植,或許能致富,卻做不到大富大貴。

  在九十年代,真正來錢快的,肯定是辦企業。

  還有就是建市場,出租店鋪同樣來錢很快。

  想到這裏,他忽然興奮起來。

  前幾天宋老爺子找自己,不是才跟他聊過這個嗎?

  如果上麵的人覺得可行,那他肯定會來問自己的想法。

  到時自己再做一份詳盡的計劃書,告訴他們如何靠市場賺錢,他肯定有興趣參與。

  讓他幫忙找幾個有錢的年輕人,一起合作,不是行了嗎?

  現在縣城經濟還處於低迷期,建大型市場有困難,那就先建一家小型專業市場。

  隻要照著自己的方法去做,想辦法把人氣聚攏來,就不怕賺不到錢。

  “你想到辦法了?”見弟弟說完話後,忽然麵露喜色,徐東芳問道。

  如果這樣,那他以後說不定沒時間管絕味美食店了。

  “嗯,有辦法了。”徐東燦點點頭。“不過萬事具備,隻欠東風了——”

  想達到目的,最好等宋老爺子主動來問自己。

  如果自己跑過去問,效果就會差一點。

  所以現在要做的事,就是把這個計劃書寫出來。

  至於建什麽市場,他已經有眉目了。

  前世二千年前後,步行街這邊建了一個服裝市場,生意非常火爆。

  現在解放路南邊,也有一條短短的服裝攤,生意非常火爆。

  因為人流過於密集,那邊經常交通堵塞。

  而擺攤這種經營方式,放在八十年代自然沒問題,隨著經濟發展,這裏的人流量和車子隻會越來越多,到時肯定會迎來整治。

  把服裝市場移進室內,這一步早晚得做。

  所以誰搶先一步建好市場,誰就占了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