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章 龍泉,紫砂,玉牌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2-04-26 20:23      字數:3205
  寧霜放下他倆,便開車直接回家了。

  祖孫二人帶著化肥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房子,放好帶回來的東西,又收拾了一番。

  化肥雖然對於吳鏑之物沒什麽感覺了,但是對於那張熟悉的經案,依然十分喜歡,吃飽之後便到下麵趴著了。

  傍晚的時候, 祖孫二人又去附近的超市采購了很多東西。

  ······

  第二天已經是臘月二十九,吳大誌吃過早飯之後說想在家休息一下。

  吳奪先後接到了三個電話。

  第一個電話是常鬆打來的,他昨天就回老家了,知道吳奪不回,就是打個電話閑聊幾句。

  第二個是羅宇澤打來的,他說中午一起聚聚,已經約上了葛亮, 吳奪順口就答應了。

  羅宇澤也已經定好了飯店包間, 定的時間還挺早, 吳奪知道他想讓自己幫忙看東西。

  第三個,是吳奪快要出門的時候,又接到了胡允德的電話,約的是下午喝茶。

  吳奪心說自己這一天還挺緊湊,而且胡允德對於自己,是曾經的“老領導”,也有師長之情,便也沒多問就應了。

  吳奪出來的就夠早了,結果到了飯店包間,羅宇澤和葛亮已經到了。

  桌上也沒上菜,隻擺著一壺茶,同時還有三件東西, 兩人正在一邊喝茶, 一邊看東西交流。

  吳奪上眼一掃,最顯眼的是一件龍泉窯的鳳紋雙耳瓶。

  主要是個兒大, 一尺多高, 加上帶著雙耳,也比較吸引人。

  “來來來, 吳大師,先鑒賞一番我這三件尖兒貨。”羅宇澤一邊說,一邊給吳奪倒了一杯茶。

  “他號稱最近撿了不少漏兒。”葛亮又給吳奪派了一支煙。

  “收的還不少呢,這隻是其中三件。畢竟咱們不是鑒定會,待會兒還得把酒言歡不是?”羅宇澤哈哈大笑。

  “你怕是拿了三件最開門的吧?”吳奪坐下之後,便先盯著這隻龍泉窯鳳紋雙耳瓶看了看。

  別說,這玩意兒確實有一眼,而且瞅著像是元代龍泉。

  吳奪看好之後,又上手翻了翻底。

  整個瓶子除了口沿有點兒小磕碰,沒啥毛病,確實也是元代龍泉窯真品。

  就是青釉的發色不是特別出彩的品類,同時腹部所刻鳳紋有些地方略顯模糊。

  但這樣的東西,差不多也能到百萬左右了。

  “多少錢收的啊,羅總。”吳奪問道。

  “這個數兒。”羅宇澤比了個“八”的手勢。

  “八萬?那確實是大漏兒!”吳奪點點頭。

  “想什麽呢?八十萬!”羅宇澤指了指瓶子,“我估摸著百萬左右能出手,賺二十萬還不是漏兒?”

  “百萬那得遇上好買主。不過八十萬肯定不虧就是了。”吳奪又問,“哪兒來的啊?”

  “從一個畫家手裏收的,叫什麽方寸行,五十多了。”羅宇澤隨口應道。

  “方寸行?這是他的藝名。”吳奪想起來了, 自己剛到大雅齋工作時,曾經和胡允德一起去方寸行的工作室收過東西。

  收的還是一件宣德雪花藍大碗!

  不過這個方寸行沒給吳奪留下好印象。他當時想把一隻大碗和一隻小罐一起賣,都號稱是宣德的,卻一真一假;不帶款兒的雪花藍大碗為真,帶款兒的小罐卻是康熙民窯仿宣德。

  而且,雪花藍大碗有點兒“真賽假”的感覺,方寸行其實未必能看出是真品,可能也是想以仿品當真品賣;卻不料被吳奪“聽”穿了。

  “對,怎麽,認識?”羅宇澤問道。

  “我在大雅齋的時候,收過他的東西,而且他和葛兄的外公認識呢。”吳奪應道。當時去收東西,就是葛亮的外公金聲振介紹的。

  之前羅宇澤和葛亮並未說到從誰手裏收的,葛亮一聽,“我倒是不知道方寸行這個人,不過東西對就行啊。”

  羅宇澤此時又道,“對了,我聽說方寸行最近出了好幾件瓷器,我是聽到信兒晚了,就收了這麽一件。”

  “好幾件?”吳奪沉吟,“當時他出的雪花藍大碗,是擱在手裏好幾年了;而且看起來,他在瓷器方麵算不得行家。如今一下子出這麽多······”

  “聽到報的名目,都是百萬以上的好東西,不過也就差不多這個檔兒,沒有更高的了。”

  “來路沒問題吧?”吳奪又問。

  “這我怎麽查?不過合同裏都有相應條款,有問題的話,他且得賠我不少錢呢。”羅宇澤擺擺手,“別提他了,沒多大事兒,來,繼續看。”

  剩下兩件東西,就不是從方寸行手裏來的了。

  其中一件是紫砂石瓢壺,壺底落的是範靜安的款兒。

  範靜安,清末宜興的紫砂匠人,名氣還是不小的。

  而且,壺身還環刻了四字行書:靜閑雅趣。

  刻字的落款是東溪。

  東溪,清末紫砂刻字高手趙鬆亭的號;他經常為名家所製紫砂壺上刻字,比如吳大澂的壺就曾找他書銘刻字。

  也就是說,這把石瓢壺如果是真品,那就是清末兩位名家聯手的作品。

  吳奪在紫砂方麵,眼力還是差點兒火候,就順帶聽了聽,結果也是真品。

  而且這把壺保存得不錯,無傷無裂,包漿也很潤澤。

  “可以啊!這壺不錯。”吳奪看完之後笑道。

  “這件是大漏兒!”羅宇澤伸出兩個手指頭,“兩萬就拿下了。”

  “喲嗬!”吳奪一聽,確實是大漏兒,就這把壺來說,他起碼能看到二十萬以上。

  “別聽他吹了!你來之前我們聊了這壺,你猜他從哪裏收的?”葛亮笑著接了一句。

  羅宇澤立即叫道,“別管哪裏收的,是個大漏兒就行!”

  葛亮又接上了,“這是從他爸手裏收的!老爺子是九十年代花了一萬塊買的,他說加倍收,嗯,加倍。”

  吳奪:“······”

  “這東西他給忘了,是我無意中翻出來的,我沒悄悄拿走就不錯了!”羅宇澤立馬轉而指向另一件東西,“好了,再看看這件。”

  桌上最後一件東西,最小,是一塊玉牌,裝在一個楠木盒子裏,盒子開著蓋兒。

  吳奪拿起一看,尺寸是四六牌大小,帶雙龍祥雲紋牌頭。

  玉質基本算是黃玉,微微有點兒閃青。

  正麵牌頭之下的主體部位,雕出了邊框,邊框內是淺浮雕的一個武將。

  翻看背麵,則浮雕了行書詩句:十二金牌道道催,人生至此意難頹。猶思報國背間刺,偏是風波亭上回。

  “無雙譜玉牌啊。”吳奪說道。

  《無雙譜》又名《南陵無雙譜》,是刊刻於康熙時期的浙派版畫;其中從漢代至宋選了四十位名人,繡像並題詩文。

  這些人的事跡堪稱當世無雙,所以就叫《無雙譜》。繪畫作者是浙派人物畫名家金古良,而鐫刻作者,則是康熙朝禦殿刻工朱圭。後來,無雙譜的人物題材,也被用在了玉牌上。一般是借用“子岡牌”的製式,前麵人物,後麵詩文。

  玩家一般稱之為無雙譜玉牌。

  看羅宇澤的這塊玉牌,正麵浮雕的武將、結合背後的詩文,不難判斷是嶽飛。

  其實在無雙譜中,描述嶽飛的這首詩不止四句,後麵還有四句:試問忠魂息何處,須將簾月換風雷。好山好水為良伴,身後花開一樹梅。

  不過可能是在這玉牌背麵刻五十六個字有難度,或者太小太密集不好看,所以隻用了前四句。

  “怎麽樣,能到清麽?”羅宇澤見吳奪看得差不多了,便開口問道。

  “你看看,你問的就不自信,好歹你問個能不能到乾隆。”

  “乾隆肯定到不了,能到清晚期也行啊。”

  吳奪將玉牌放回盒中,“清晚期也到不了啊,這是那種八十年代的老仿古件,用的若羌黃口料,老師傅純手工雕刻,細節仿得還是不錯的。主要問題在於包漿的光氣不對;再就是,細節再到位,也有和老砣工不一樣的地方。”

  “好嘛,這麽說我走眼了?”

  “哪裏來的?”

  “赤霞山古玩市場······”

  “花了多少錢?”

  “三千六百八十八。”

  “好家夥,還有零有整的。”

  “本來砍到最後,攤主咬死四千的,我這不是給弄了個小彩頭嘛!”羅宇澤想了想,“就算是八十年代的,老師傅純手工那也不算虧哈。”

  吳奪點點頭,“嗯,現在這種玉牌,上等白玉的也能過萬了,好的黃口料過五千也差不多。”

  “你說,我要說得稍微早點兒,比如清末民初······”羅宇澤眼珠子轉了轉,嘿嘿笑道。

  “這是‘稍微’麽?不是一個時代。”吳奪看了看羅宇澤,“你是不是找好買家了?”

  “你真是聰明伶俐,不僅找好了,而且買家他姓嶽······”

  “那你還不如實話實說,八十年代的老工仿古,要是這位嶽先生恰好是八十年代出生,不也挺好嘛!”

  “哎?”羅宇澤一拍巴掌,“吳大師,你真不愧是大師啊,他還真是個八零後,今年四十左右。”

  吳奪笑了笑,沒再多說。

  葛亮卻道,“好了,鑒賞完畢,羅總你抓緊收拾好,然後讓服務員上菜吧!不知不覺這都過了飯點了!”

  “得嘞!”羅宇澤應道,“今兒不醉不歸哈!”

  “別,我下午三點半還有約呢。”吳奪已經答應了胡允德,肯定不能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