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8章 大麻煩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2-03-05 22:23      字數:2129
  “這兩句話聽起來更像是道家之語,鬼穀子不是縱橫家麽?”梅小梅想到就問。

  “鬼穀子是縱橫家的鼻祖沒錯,但也是道家,而且歸根溯源,思想來源更是道家。”吳大誌解釋,“而且,《鬼穀子》這本書,是鬼穀子的學生和後輩根據他的言論整理出來的,側重於縱橫之術罷了,實際上鬼穀子可算是通天徹地的全才。”

  “卻說關內雲陽,有一處地麵,名曰鬼穀······內中有一隱者,但自號曰鬼穀子,相傳姓王名詡,晉平公時人,師從老子,在雲霧山與宋人墨翟,一同采藥修道······其人通天徹地,精通百家,人不能及。”吳奪跟著來了幾句。

  “臭小子,你說的是《東周列國誌》裏的,那是明末馮夢龍寫的小說!”

  “爺爺,我是在想啊,您說這個劫走九鼎的隊伍,老大會不會是鬼穀先生的傳人?”吳奪捏了捏下巴,“這個隊伍雖然有很多小分隊,但肯定也得有個總瓢把子,鬼穀傳人‘精通百家’,所以才能號令群英。”

  “總瓢把子······你這都什麽詞兒?”吳大誌輕咳兩聲,“不過,既然有小分隊,那麽總隊長也應該是有的。”

  “還有啊,《東周列國誌》雖然是小說,但我總覺得也不會一點兒根據都沒有,這裏頭說鬼穀子和墨子相熟,想想看,鼎中之重的豫州鼎那裏,體現了墨家的東西。而這青州鼎秘藏之地,則是最後的安排,極有可能是總瓢······總隊長安排的。”

  吳大誌點點頭,“說的還有點兒道理。不過,要是鬼穀傳人安排的這處地方,反倒更不好破解了。”

  ······

  “道之大化”和“陰陽試之”,都出自《鬼穀子》的《捭闔第一》。

  捭闔者,道之大化,說之變也。

  捭闔之道,以陰陽試之。

  簡單來說,捭闔,可看做“開合”,也正體現了陰陽兩麵。

  萬事萬物,莫不體現了“陰陽”的規律。

  所以,這兩句話,相當於什麽都沒說,也相當於什麽都說了。

  而石碑背麵的圓圈和線條,好像也體現了“開合”;圓圈相當於開了口,線條相當於合上了;甚至反過來,圓圈相當於封閉了,線條相當於開一線,好像也行。

  而且還有點兒像星圖。

  同時,四組二十四根石柱,應該和這些圓圈線條有所關聯。

  吳奪不由又想到了一些對鬼穀子的描述,他擅長的東西確實有很多。

  比如“日星象緯,在其掌中,占往察來,言無不驗”;比如“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行兵,鬼神不測”;甚至,“修真養性,卻病延年,服食異引,平地飛升”······

  他的弟子,也都沒有差的。

  這石碑上的圈線圖和周圍的二十根石柱,很可能是綜合多家之術的結果。

  所以,也很可能比之前遇到的機關都難破解。

  “咱們先各自琢磨一下。”吳大誌此時說道。

  說完之後,便徑自走到了石碑背麵,去看圓圈和線條組成的簡圖。

  此時,化肥仍在聚精會神地看。

  “肥哥,還沒什麽眉目?”吳奪在化肥身邊蹲下了。

  化肥微微歪了歪頭,算是對吳奪的回應,仍是目不轉睛。

  吳奪也隻好觀察起來。

  但這個簡圖,好像很難理出什麽規律。

  本來,吳奪根據四組石柱,想到了四象,而這簡圖又有點兒像星圖,加上有關九鼎的天象圖也體現了四象二十八星宿,所以是想往這方麵靠的。

  但是,石碑上用圓圈和線條刻畫的簡圖,圓圈大小不一,線條長短粗細不一,而且布排也未免亂了點兒······

  此時,其他人也沒往別處去,都圍在了石碑周圍。

  吳大誌開口了,“那四組石柱,應該就是玄陰四象,因為組成的大致圖形和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能對上。”

  吳奪琢磨了一下,東邊的六根石柱排成一線,確實可以指代長的龍形;兩排石柱雖然不像白虎,但也說得過去;至於三角形,可以看作帶有雙翼,指代朱雀;而六邊形或者圓形,也可以說像龜甲。

  而它們的位置,也確實是東西南北。

  吳大誌繼續說道,“星象和大地亦有關聯,四個方向也能指代四季,而二十四根石柱,也可以和二十四節氣吻合,等等,應該還有很多種關聯的衍生······”

  “可是這石碑上的簡圖,雖然有點兒像星圖,但經不起細看,而且也很難真正對應星圖。”葛亮接口。

  “石柱和天象、和地理關聯,石碑上的簡圖卻未必。”吳大誌應道,“這簡圖,很可能就是‘以陰陽試之’的法門。”

  “也就是說,圖是虛的,石柱是實的,虛圖之中,包含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吳奪跟了一句。

  吳大誌好似答非所問:“虛實,本身也是一種陰陽。”

  葛亮想了想,“看來,青州鼎就在此地,讓它顯現的辦法,就是要動石柱,而動石柱的方法,就在這簡圖之中······”

  吳大誌緩緩點頭,“這簡圖,甚至可以看作一個‘道之大化’的哲學總綱。因為這二十四根石柱,其實也是一個可以變化的模型。”

  “這······”吳奪皺眉,“如果真是這樣,我們遇上大麻煩了!”

  吳大誌再度點頭,“是啊,這樣的東西,要想參透,短時間內怕是不行。”

  “我在想,這青州鼎,總歸有個隱藏地點吧,從這個大廳來看,多半是在地麵之下。”吳奪又道。

  “未必是你想的那麽簡單,很可能這青州鼎,就在我們的視野範圍內。”

  “啊?”吳奪微微一怔,“但是我們看不到?”

  “利用陰陽虛實的變化以障目塞耳,並非沒有可能。還有,這裏極有可能還隱藏著另一個出口!”

  梅小梅苦笑,“本來一路走來,我覺得腦力在不斷提升,到了這兒,又覺得智商欠稅了······”

  吳奪長歎一聲,“這是一幫能從強秦手中劫奪九鼎、又能妥善隱藏的人,可以說個個都是個高人,在他們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