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章 序沉之,天法道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2-03-05 22:23      字數:2134
  這張便箋紙,和前麵“小心地滑”的便簽紙一樣,留的字也是吳大誌的字跡。

  上麵寫著:一層都是石室,二層繼續前行。

  “原來如此。”吳奪看完便簽紙之後說道:“這麽多‘門口’,進去都是石室,是封閉的啊。”

  “那就沒必要看了。”寧霜接口。

  “走,上去。”葛亮指了指房間一角的台階。

  因為四麵石壁都有“門口”,所以台階設在房間一角;同時,二層和一層是“錯位”的,二層所在其實是一層旁邊的上方位置。

  三人上到二層,發現二層石室不大,而且除了進來的入口,另外也隻有一個通道口,便直接進去繼續前行。

  通道並不直,也不是完全水平的,有轉折,有起伏。

  這次走了不短的時間,終於又到了一間石室。

  這間石室為穹頂,地麵也大致是圓形。麵積不小,直徑得有十米開外;高度也很高,得有七八米。

  吳大誌、權浩然、梅小梅,此時正在這間石室裏!

  化肥自然也在。

  六人一肥聚首。

  “爺爺,到頭了?”吳奪問道。

  “應該說原本的結構到頭了。”吳大誌指著石室內的各處先介紹了一番。

  這間穹頂大石室,一處石壁上也有階梯,上到石壁中間位置,相當於“二層”,有一個“門口”。

  根據吳大誌的介紹,裏頭他們看過了,裏頭是打通的,環繞大石室一圈,而且有多個“套間”結構。

  裏頭也沒有別的出口了。

  這應該是原本的結構。

  但是,正對穹頂大石室入口的方向,石壁底部,還有一道石門。這道石門,吳奪他們進來時就看到了。

  而這道石門,就應該不是原先的結構了。

  吳奪聽完吳大誌的介紹,接著便把他們三個走過見過的情況也介紹了一下,包括各種有關“借用”的分析。

  接著,六人根據相互交流的信息,又簡單討論了一番,也基本厘清了:

  首先,這一條很長的地下通道和通道連接的幾處空間,應該是當年的古越國建造的。

  建造時間應該在勾踐的獨山大塚之後,建造原因可能是臨時“避難所”。

  結合種種實際情況來看,當是沒有用過。

  至於為什麽沒用,這就不得而知了。不過吳奪自己分析,很可能是無疆的上一任國君建造的,沒用上就去世了;而無疆這種自信滿滿的以弱擊強的伐楚之君,應該是不屑於用的;結果他死在疆場,越國就此亡國,就再沒人用了。

  第二,這條通道,沒用之前肯定是暫時封閉的,無疆死後,或許一直就這麽秘密閑置了。

  而秘藏揚州鼎的“小分隊”,發現了此處。

  發現之後,決定“借用”。

  “借用”之時,又進行了改造。特別是入口,肯定更為嚴密。還有開鑿的“圓柱體”,可以在高落差的“井”中,便於“吊鼎”運送。

  從入口到現在的穹頂大石室,應該就是越國建造的全部構造了;而這道封閉的石門,則是秘藏揚州鼎“小分隊”搞起。

  他們應該是從這裏繼續開鑿,開鑿到秘藏揚州鼎之處,最終安放了揚州鼎。

  除了秘藏揚州鼎之處應該封閉,這裏也被加上了一道封閉的石門。

  不過,根據之前的分析,揚州鼎的秘藏之處,很可能已經因為地下河的變化和作用有了“破口”。不然,地氣的影響不會這麽大,竟變異出了一條近似龍形的龐然大物。

  同時,雖然現在還沒有定位測距,但這裏距離揚州鼎秘藏之處應該不遠了。他們既然“借用”此處,也應該不會再搞很複雜的“工程”。

  討論完之後,吳大誌指了指石門,“這道石門,我們現在已經有了一些頭緒,你們來了就研究一下吧,我們也再琢磨琢磨。完事兒再碰碰。”

  吳奪、寧霜、葛亮便開始研究起這道石門來。

  這道石門是單扇的,長方形,高約兩米,寬大概在一米八。

  石門並不和石壁齊平,是凹陷的,凹陷大概有一尺;看起來,相當於在這個“門口”之後擋上的。

  石門邊緣和凹陷的石壁邊緣貼合很緊密,同時也打磨得很光滑。

  就這種情況,開啟方式很難準確判定,可能是從左往右開,可能是從右往左開,也可能是上升或者下沉。

  很難準確判定,卻可以大致有個猜測。

  因為和之前遇到的大部分情況一樣,這道石門是有機關的。機關就在凹陷的兩側石壁中間、石門之前的地麵上。

  所以就此看起來,下沉的可能性好像最大,左右開次之,上升的開啟方式可能性最小。

  地麵上的機關看起來是挺簡單,是半球形的凸起。

  一共三個。徑約半尺。

  半球形凸起的邊緣和地麵之間有縫隙,而且每個凸起頂部,和凸起前的地麵上,都各刻了一個字。

  這六個字的金文字體,對他們來說是“老朋友”了,吳大誌和權浩然也已經認出並確定。

  地麵上的字有拳頭大小,刻痕深而清晰,從右至左是:序沉之。

  從這三個字來看,開啟方式人家都告訴你了,應該是選擇一個順序,依次壓下三個半球形的凸起。

  而三個半球形凸起的頂部所刻的三個字,卻都是很細的陰刻線條,字也很小。

  不過能看清,從右至左是:天法道。

  吳奪仔細觀察之後,不由眉頭緊皺。看起來,是要給這三個字排序,依次壓下半球形的凸起。

  但這裏頭有個關鍵的問題,藏鼎之人隻是提示了“序”,但沒提示根據哪個“序”。

  且不說“序”的根據有很多種,比如重要性,比如關聯性,比如對人的作用,等等;就算能確定其中一種,那是從前到後,還是從後到前?這同樣也沒提示。

  天、法、道這三個字,還都有點兒“虛”,都可以衍生出很多意義。而且某些情況下,彼此甚至能相互替用。

  吳奪、寧霜、葛亮研究了一會兒,一時都很難理出明晰的思路。

  “爺爺,您說已經有一些頭緒了,是什麽頭緒?”吳奪最後幹脆問向吳大誌。

  “頭緒就是,這三個字,好像是不能準確排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