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入口非島,地下河現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2-03-05 22:23      字數:2168
  吳奪被閃了一下子。

  他沒想到化肥居然直接出爪。

  再者就是吳奪一開始覺得中間的“戊”字可能不需要動,結果化肥上來就搞它。

  化肥這一爪還挺狠,好似吃奶不成還有點兒怨氣。

  “戊”字直接被拍了下去。

  而在“戊”字下沉之後,有其中三個字接著也自動沉了下去。

  這三個字是“丁”、“己”、“壬”。

  從位置上看起來好像沒有什麽規律。

  接著,化肥又拍下了“甲”字。

  而拍下“甲”字之後,又有其中兩個字接著自動沉了下去。

  這兩個字是“乙”和“丙”。

  此時,方形區域隻剩兩個字還是凸起狀態,是“庚”和“辛”。

  而化肥也略略停頓了一下。

  吳奪心道,剩下兩個字,莫非是二選一?

  果然,化肥很快又拍下了“庚”字。

  “庚”字被拍下之後,“辛”字並沒有跟著下沉,而是隨著“喀啦啦”一陣聲響,居然緩緩升起。

  “辛”字的位置在左下角,升起了大概十厘米,成了一根細細的方體石柱。

  而其他的方形小台因為下沉,便和凹槽底部齊平了,就使得這個方形區域沒了原先“九宮”的結構,變成了一整塊略略凹陷的平麵。

  與此同時,整個方形區域,依稀出現了震動。

  方形區域震動之後,整個“觀景島”居然好像也有了震動!

  眾人都感到了,雖然不明顯。

  “莫慌,先穩一穩,隨機應變,不行再四下跳水。”吳大誌抬手說道。

  震動卻很快停止了。

  緊接著,隔著“觀景島”與五行俱全“小溶洞”相對方向的洞壁上,出現了異動!

  又傳出了聲響。

  聲響持續。

  最後,有一塊洞壁居然緩緩向裏倒下······

  赫然露出了一個洞口!

  “我去!入口居然不在‘觀景島’!”吳奪不由叫了一聲。

  之前,他們觀察洞壁,主要被五行俱全“小溶洞”所吸引,並沒有注意到這一塊倒下的洞壁上有什麽異常。

  實際上這一塊洞壁也很難被注意到。因為這一塊洞壁是很自然的樣子,而且在倒下之前,也沒有縫隙顯現。

  “這機關的操作方式也太複雜了,想破頭也不可能想到是這樣的步驟啊!”葛亮不由歎道。

  “是啊!而且咱們還想要是破解不了機關,就嚐試移開‘觀景島’巨石,沒想到居然是這樣!”吳大誌也不由說道,“得虧了化肥啊!”

  這一塊向裏倒下的洞壁,大致是個半圓形,直徑在兩米左右。

  而裏麵露出的通道,比洞口要略大一些。

  洞口底部和五行俱全“小溶洞”高度差不多,高出水麵一尺左右。

  “原來如此!”吳奪明白了。大家也都明白了。

  這個入口,要的就是衝向“小溶洞”福地所在!如此一來,也和之前的分析和推測合上了。

  隻不過,機關卻設在“觀景島”上。

  所以,這個“觀景島”巨石,並不是要蓋住入口,而是蓋住機關構造,同時也容納了一部分機關。

  而“觀景島”的底部,和池底確實不是相連的,即便結合在嚴密,兩千多年下來,不進水貌似不可能。

  但是,從凹坑中的方形區域來看,都長滿青苔了依然能正常運轉,那這個機關應該是防水的!

  當時建造時沒有水,卻也考慮到了防水因素,因為這裏畢竟位於“地下”。甚至,還會考慮到防火或者防其他一些不利因素。

  同時,從“辛”最後升起變成細石柱的狀態來看,關閉入口,恢複洞壁,應該是再將“辛”字按下。

  ······

  四人齊齊舉燈照射露出的半圓形洞口,但是這條通道是斜著向下的,所以能看到的有限。

  在目力所及的範圍內,通道還是比較正常的。

  “化肥,進去沒問題吧?”吳奪又問向化肥。

  化肥點了點頭,卻又不自覺地回頭瞥了瞥“小溶洞”,確切地說是上方的石筍。

  吳奪心頭一動,“你們說,化肥會不會得吃這種所謂蘊含天地靈氣的東西,才能真正長起來呢?”

  “還真有可能。”吳大誌俯下身子,摸了摸化肥,“化肥啊,別著急,咱再碰。”

  化肥卻很蛋腚地又看向了半圓形洞口,仰頭,“歐——”

  “行,看你這意思,現在進去沒啥危險?”吳奪問道。

  化肥點了點頭。

  於是四人重新收拾了一下,再度下水了。這就不用戴潛水麵罩了,直接遊過去就行了。

  順利進了洞口。

  跨過倒下的洞壁之時,大家也發現了,半圓形的洞壁邊緣和地麵之間,還有一條環繞的凹槽,寬約兩寸;打燈下看,好像還挺深,而且洞壁下還有懸空的地方。

  這個機關還是很複雜的。

  不過這得“拆解”才能研究,而且這也不是他們行動組的工作,現在更不是研究的時候;所以他們隻是簡單看了看,便繼續向前走去。

  通道斜著向下,但是一直沒有變小變窄。

  走了足有五十米,眾人又來到了一處類似溶洞的地方。

  就在這裏,他們看到了地下河!

  這個溶洞很大,底麵大致是個芭蕉扇的形狀,長直徑怕是得有將近百米,短直徑也得五十米左右。

  而高度則在二十米以上。

  大致的中間位置,有一座拱形石橋,石橋長約二十米,寬有五米;而在石橋下方,一條寬約十米的地下河流過。

  這條地下河在這個溶洞中是外露的,位置相當於芭蕉扇的“主葉脈”。

  地下河上方的石橋,看起來本應是溶洞中的天然結構,因為兩側和底部顯然是很自然的狀態,隻不過橋麵經過了修鑿,鑿出了規整的台階和中間的平整橋麵。

  站在石橋這邊能夠看到,橋對麵依然有一個洞口,這個洞口比來時的洞口要高大得多,方形,高約五米,寬約四米。

  而且有兩扇對開石門。

  吳大誌遙指石門,“那,才是真正的墓道入口!”

  “即便是從那道墓門,到環水山,也還有不短的距離呢!”葛亮接了一句,“這個工程委實夠大,勾踐棄用之時,想必也很不爽。”

  吳奪卻看著橋下露出的地下河水麵,皺眉沉吟,“這條地下河,到底是從哪裏衝走的鳳紋管形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