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連通陰陽,重見天日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2-03-05 22:22      字數:2154
  葛亮搖搖頭,“我想的還不如你多呢。”

  “又謙虛。”吳奪笑笑,“我想的這些,還不一定對。”

  “大方向肯定沒問題。”葛亮應道,“我感覺回去群策群力,選出結果,應該費不了多長時間。”

  “即便如此,這也可能隻是第一關。”吳奪忽而又說,“對了,你不覺得,秘藏梁州鼎這個‘小分隊’,和其他的‘小分隊’有點兒不一樣麽?”

  “怎麽說?”

  “我一直覺得他們很可能發現了巴王廟,但是卻沒有用這個現成的工程······”

  葛亮在吳奪略停之際便接了話,“這個,出於對巴蔓子的敬重,也可以理解。他們不是一樣敬重李冰麽?”

  吳奪進一步解釋,“我不是這個意思。我的意思是,他們的時間好像很充裕,就算是自己建造水下工程,也搞得這麽複雜,還提前花費時間接觸李冰,學習水利技術。”

  “難道他們提前就在安排這件事了?甚至在取得九鼎之前?”

  “嗯······而且你看,他們好像對秦國很了解,然後在蜀郡活動又是遊刃有餘,我猜測,他們這個‘小分隊’,會不會是潛入秦國的臥底隊伍呢?”

  葛亮聽後眉頭一展,“哎?要想半途劫走九鼎,沒有臥底探聽準確的信息,還真不行。而且這麽重大的事兒,臥底還真得一支隊伍,上上下下、方方麵麵都得到位。”

  吳奪接著又道,“秦國吞並巴蜀、設置蜀郡,是在攫取九鼎之前;蜀境北接秦境,有地利之便;卻又是剛接手的區域,控製不足;這裏,或者說川北某個地方,甚至有可能是這幫臥底需要碰頭時的大本營。”

  “我去,你是真能琢磨啊!不服你都不行。”

  “嗐!這些對於取得梁州鼎其實也沒啥用。往回走,路上閑著也是閑著,所以就跟你聊聊。”

  葛亮抬抬手,“哎?怎麽能沒用呢?機關可是他們設置的,說不定可以根據這個揣測他們的心理呢?”

  ······

  兩人回到最初的石室,裝好各種東西,穿上潛水服,便順著懸梯又下到了洞中。

  吳奪拿出繩索一端,潛到洞底,將繩索牢牢固定在了啞鈴上。

  他們這一趟,其實已經耗去了一上午,上船時就到了午飯的時間;而且,參研五邊形淺坑中的機關,也得花費工夫,於是便就此返航了。

  回去的路上,吳奪和葛亮簡單介紹了一番情況,重點自然是六邊形石室和五邊形淺坑。

  “以五玉指代五行?”吳大誌聽後,略略沉吟,“本來應該是六玉,卻少了禮天的蒼璧。雖說指代五行,本來也不需要蒼璧······但是,卻可以用別的指代五行,甚至直接刻上金、木、水、火、土;以五玉圖形指代,可能別有含義啊。”

  “沒有禮天的蒼璧,隱喻秦國無法無天?”梅小梅冷不丁冒出一句。

  “不是這種,是有助於破解機關的。”吳大誌笑了笑,“回去看了視頻和圖片再繼續討論吧。”

  回去之後,先開飯,飯後稍事休息,行動組的所有人和龐統、李山都聚到了會議室。

  吳奪和葛亮展示圖片和視頻的同時,又對著投影,配合講解了一番實地情況。

  這事兒完了之後,大家又都靜靜思索了一陣子,接著才逐漸展開討論。

  大家都沒想到,吳大誌馬上就提出了一個思路:

  “居中石球是火紅色的,應該代表火性;五行洞口,本來也包含了火性,所以石球是獨立的火性。

  而秘藏的梁州鼎,也是不和其他五行並處,那就是獨立的金性。

  石球呢,位於淺坑中央,又能拿起,當屬陽火;梁州鼎呢,本來就是陰金屬性。

  陽火,陰金,中間應該是什麽呢?”

  “土?!”吳奪瞬時反應。

  吳大誌點頭,“我是這麽想的。從五行相生來說,火生土,土生金;再從五行相克來說,火、金都不克土;而且,土為五行之基,以土連通陰陽,最為合適。”

  吳奪也點點頭,“選用五玉圖形指代五行,玉也是土性。圖形下麵的五個洞,在沒有選出正確的之前,確實也都可以看作是連通陰陽之道。”

  葛亮此時問向吳大誌,“您之前說選用五玉,少了禮天的蒼璧,現在看,有什麽含義麽?”

  吳大誌應道,“依我看,連通陰陽,就是‘天’!因為連通陰陽,是取得梁州鼎的步驟;也就是說,最終是以鼎‘禮天’;這整個過程,也是讓梁州鼎重見天日!”

  葛亮聞言不由看了看吳奪。因為他想到吳奪說的“臥底”;臥底在成功之前,也是一直不見“天”啊!

  而吳奪此時卻不由想起,自己之前猜測,火紅的石球下入通道之後,最終可能是通過“爆炸”破解機關,開啟巨石封堵之門;結合吳大誌說的連通陰陽就是“天”,一下子忍不住笑出聲來。

  因為他的腦子裏瞬間彈出一個帶著“炸”和“天”的詞兒。

  “不要高興太早。”吳大誌卻誤會了吳奪,以為他是因為找到了破解之法,高興地笑起來。

  “咳咳。”吳奪含糊應了一句,卻又想,尋取九鼎之事,還真就是可以用這個詞兒形容的驚天動地的大事啊。

  “照您的分析,那就是選土性洞口、也就是玉琮圖形下方的洞口了。”龐統接著看向吳大誌,“我覺得分析得很靠譜。”

  “這是一個思路,不過我也得再參研參研。”吳大誌應道,“現在都到這一步了,越穩越好。”

  隨後,大家又進一步展開了討論。

  ······

  第二天,確定了最終的結果。就是選取代表“土”的玉琮圖形下方的洞口。

  接下來,李山這個電腦高手,開始操作電腦,根據圖片建立“迷宮模型”,確定從中心點到“土”字洞口的路徑。

  淺坑中的“凹槽迷宮”,也有“死胡同”,也有繞了一圈會繞回來的路徑;而且就算是俯視能看到所有的路徑,想確定正確的路口,也是多選疊多選,十分複雜,確實燒腦。

  不過,兩千多年前的這幫奇人異士再“奇異”,也想不到如今有一種叫做電腦的東西,燒的是電不是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