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六個門口,五邊淺坑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2-03-05 22:22      字數:2158
  大家對這個建議都表示同意,也紛紛對吳奪說“辛苦了”。

  龐統接著又道,“這樣,這地方確實相對麻煩一些,辛苦你和小葛,兩個人進去固定繩索之後,幹脆先探探路如何?”

  “沒問題。”吳奪和葛亮異口同聲。

  作為行動組最年輕的兩個男性壯勞力,多幹點兒活兒是應該的。

  “這樣,固定繩索之後,繩索和多餘的工具就先放到石室裏,我倆進入通道探查,遇到沒把握的機關就回來。”吳奪又道,“這幫奇人異士,不會直接把梁州鼎擺在明麵兒上的,到時候正好我們拍下視頻和圖片,大家討論好了再一起進,事半功倍。”

  “今天小吳你太累了,明天再休息一天,後天你和小葛一起下水。”龐統補充道。

  ······

  休息一天之後,行動組乘船出發,李山跟船。

  龐統留在駐地坐鎮協調。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龐統已經在考慮發現梁州鼎之後的運輸問題,這地方要“過水”,而且路徑“坎坷”,確實是個麻煩事兒。

  化肥沒有跟隊,它依然興趣不大。

  吳奪琢磨著,這有可能和梁州鼎的陰金屬性、對應酉雞有關;雞犬不合,化肥不管怎麽神,現在畢竟是犬身。

  這天太陽不錯,風平浪靜,還挺適合下水。

  一切順利。

  吳奪帶了個挺沉的啞鈴,先下水,潛入水底,直接放下。葛亮背了包好的繩索和小電鑽,後下水,隨後跟著吳奪後麵,遊到了懸梯處。

  上了懸梯,進了石室,兩人稍事調整,隨後便選了門口一側的石壁,用小電鑽打了兩個孔,隨後又上了兩枚膨脹螺絲;兩枚膨脹螺絲之間上緊了多圈鐵絲,又將繩索一端固定其上。

  繩索先留在石室,回頭出去的時候,拿著繩索一端下水,再綁到啞鈴上即可。

  如此,後麵更多人進來時,便可抓著繩子遊過去上懸梯。

  幹完這些,兩人又稍稍休息了一下。潛水服也留在了石室,隻攜帶必要工具進入了通道口。

  這條通道裏有些潮濕,地麵略顯濕滑,而且是微微向上的小斜坡,走起來還真得小心點兒。

  之前吳奪在通道口用探照燈看不到“盡頭”,也跟潮濕有關,潮濕的情況下能見度也受影響。

  足足走了得有五十米,才發現了情況。

  情況就是出現了向下的石階。

  “我去,先爬坡再下台。”吳奪笑了笑,“之前斜上的坡道,可能是為了進一步防範水勢上湧。”

  葛亮點點頭,又抬手一指,“你看,下麵好像挺寬大。”

  台階往下延伸的距離並不短,但是台階下方,出現了一個拱門式的“大開口”,足有二十米寬,最高點有五六米高,所以容易看到。

  他們走下台階,站在“拱門前”,隻見拱門下方是一條橫向裂隙。

  裂隙對麵則是一處如同懸崖的平台,平台後的石壁上,還有一個通道口。

  看起來,“拱門”、“懸崖”、“裂隙”,應該都是天然形成的,而通道隻是打穿通過其中而已。

  裂隙總體不算太寬,而且寬窄不均,最窄處不足一米。也正在最窄處,搭有一塊厚重且形狀不規則的石板。

  吳奪和葛亮站在裂隙邊,先往下看了看,裂隙並不深,不到五米;同時,拱門下方兩端並沒有往上裂開,而是如同一條隧道穿行其下,露出來的裂隙,隻有拱門下方這一段。

  而後他們又往上看了看,基本都是天然的形狀。

  但是,正對壓在裂隙的石板的上方,卻好像有開鑿的痕跡,而且凹空的形狀,似乎和石板一致。

  “這莫不是直接從上麵鑿石,然後讓它落下來,正在落在裂隙上,充當了橋的作用?”吳奪歎道,“若是如此,這幫人還真會玩兒。”

  “應該是。”葛亮指了指石板的底縫,“你看,很像是砸下來形成的碎渣和痕跡。”

  吳奪也看了看,“這要砸不好,把地麵砸裂或者石板被砸斷,豈不是白忙活?”

  “所以說他們牛啊!”

  “也是。走吧,過橋,繼續。”

  兩人踏上石板,過了裂隙,到了對麵的懸崖平台,又進入了通道口。

  這個通道口的形狀就不怎麽規則了,包括裏麵的通道,石壁都刺刺棱棱的。好在夠高大,最高點足有三米,最寬處也得兩米左右。

  通道的方向不怎麽直,七曲八拐的,可能是根據岩石開鑿的難易度來的。

  大概又行進了三十米左右,兩人到了一處岩質疏鬆的所在,岩石的顏色也從青黑變成了灰白。

  在就在此處,出現了一間不小的石室。

  這間石室就很規則了,地麵呈現六邊形,最大直徑將近十米,頂高約有三米。石室之門,恰在青黑岩石和灰白岩石的交界處。

  這間石室不僅是六邊形的,而且還有六個門口!

  除了進來的門口,還有五個。

  每一個門口,恰好在六邊形的每一條邊上。

  而這六個門口,除了進來的門口沒有門,其他五個都有。

  確切地說,也不是門,而是堵在門口的一塊巨石。

  這五個門口大致都是拉高的半圓形,但也都不太規則。高度在兩米左右,寬度不到兩米。

  每一塊巨石有一小半卡進門口,一多半擋在門外,基本都挺嚴實,個別地方微露縫隙,但是打燈也看不到裏麵的情景。

  “我懷疑隻有一個真正的通道,其他四個都是假的。”吳奪指了指石室中央,“要是破解不了機關,一塊塊地移動巨石,累死人不償命啊。”

  葛亮笑了笑,“看看吧。”

  在石室的中央,有一個凹陷的淺坑。這個淺坑的形狀比房間少了一“邊”,是五邊形。

  淺坑的直徑在一米左右,深度隻有十厘米左右。

  而淺坑底麵的結構,是類似迷宮一般的複雜的條形凹槽。

  就在淺坑中央的和條形凹槽相連的小圓槽中,則是一顆直徑五厘米左右的球體。

  看著應是石球,整體是火紅色,略帶不多的遊絲狀白紋。

  石球像是可以沿著凹槽滑動。

  而在五條邊的底部,則各有一處隻露出一部分頂部的洞口,感覺整體應該也是圓的,估計是如果找對了路徑,可以將石球沿著凹槽推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