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大驚喜,蜀守冰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2-03-05 22:22      字數:2341
  通道口的寬度將近兩米,最高點的高度則有兩米多;同時,通道口的上半部分,也是半圓形。

  沒有門,通道地麵也沒有台階。吳奪舉燈照射,發現地麵呈現微微斜上的角度,方向則是筆直向前的。就這個燈光條件,一時看不到盡頭。

  吳奪鬆了口氣,最起碼現在看來,是可以暢通探查的。

  到了這一步,吳奪不打算繼續孤軍深入了,覺得應該回去匯報一下,先聽取大家的意見。

  臨走之前,吳奪又仔細打量了一番這間石室,以免有什麽遺漏。

  吳奪先是查看了四壁,沒什麽發現。通道口在石室的一麵石壁上,通道口內外附近吳奪也查看了,也沒什麽發現。

  吳奪又舉燈照射石室頂部,開鑿得不那麽平整,但是很自然,還是沒有什麽發現。

  最後,吳奪又查看了一番地麵,這一次,有了發現!

  本來呢,這個石室的地麵上,並不是完全露出開鑿平整的石質地麵,而是有一層細沙——確切地說,是一半地麵上有一層細沙。

  石室入口方位的那一半有,通道口方位的那一半沒有;邊界線並不是直線,而是波浪線;細沙層整體並不厚,而且是從外向裏逐漸更薄。

  吳奪一想就明白,原來的最高水位,應該能到石室入口的底部;之前進來的時候,台階上還濕漉漉的,而且殘留了不少泥沙。

  所以,這間石室內存留水中細沙也很正常。

  而吳奪的新發現,是從他自己的腳印上來的。

  踩過細沙的腳印處,好像隱隱有刻痕!

  吳奪這次以“探路”為主,所以並沒有帶太多工具,隨身合用的好像隻有折疊軍刀,但他又怕直接刮的話,會不小心破壞刻痕。

  吳奪幹脆就先用腳當掃帚,開始掃除這層細沙。

  另一半沒有細沙的地麵上,完全露出,是沒有刻痕的,吳奪掃除的方向,便就衝著另一半地麵。

  好在這間石室麵積不大,細沙層也不厚,很快就清理了出來。

  果然有刻痕。

  而且是刻字。

  雖然刻字痕跡中依然積存泥沙,但是刻字範圍起碼明確了。

  刻字範圍的寬度,和石室入口的寬度一致,大概在一米半;而長度,則是這間石室地麵邊長的一半,也是一米半左右。

  也就是說,刻字範圍是個一米半見方的正方形,這個區域緊鄰進入石室的“門口”。

  恰好被細沙完全覆蓋住了。

  確定了範圍之後,吳奪這才取出折疊軍刀,小心清理刻字痕跡中的泥沙,以求看得更直觀更清楚。

  刻痕非常深,至少有兩厘米;字也不小,差不多能頂兩個雞蛋。

  這活兒得蹲在地上幹,而且環境不舒適,吳奪累得夠嗆。

  幸虧字並不多,隻有六十多個。

  清理完第一個字的時候,吳奪還依稀覺得像小篆,但發現卻又不能辨識,很可能是大篆。

  在秦始皇推行小篆、“書同文”之前,春秋戰國乃至西周的文字,是大篆。但是,大篆是一個廣義統稱,它還包括金文(鍾鼎文)和籀文。而且即便隻看金文,也有很多不同的字體。

  而吳奪清理出來的刻字越來越多之後,雖然還是不認得,他卻感到了驚喜!

  而且是一個大驚喜!

  因為這種他不認識的大篆,正是之前所經曆的藏鼎之處經常使用的那種金文!

  這種金文,其實和西周晚期的毛公鼎、散氏盤上的金文有相通之處,要不然吳大誌也不可能研究辨識。

  既然此地出現了這種金文刻字,那麽,就極有可能是那幫奇人異士所為!而這裏,也就極有可能是梁州鼎的秘藏之處!

  吳奪盡快平複了情緒,而後認真地對著地麵的這六十多個刻字拍了照片。

  吳奪回到船上之後,麵對行動組的眾人,興奮勁兒又起來了,“往上走有一間石室!石室地麵有刻字!刻的還是那種金文!”

  “什麽?!”眾人一聽,情緒也都高漲起來。

  吳大誌立即壓壓手,“都別激動!”

  頓了頓,吳大誌看了看大家,“看來,最好是先回去認字。”

  “對,那種金文,您也得靜心研究,而且在相機上看也不方便。”吳奪點點頭。

  ······

  行動組的船先行返回。李山指揮的船沒有立即離開,他還需要做一些善後工作。

  回去之後,已經臨近午飯的點兒,但是大家卻都主動要求先開會。

  龐統本來已經餓了,但一聽“金文大驚喜”,立時餓意全無,主持開會。

  吳奪先把拍的六十多個金文刻字的圖片投影出來;會上,大家一邊看,吳奪一邊介紹了整個過程。

  “這麽說,下一次,你們行動組就可以集體進入這條通道探查了······”龐統聽完之後,敲了敲桌子,接著又看向吳大誌,“老爺子,這些金文,翻譯出來大概需要多久?”

  “今天就差不多。”吳大誌現在也算是積攢了足夠的經驗,他說著又看了看寧霜。

  “我給爺爺打下手,我估計大半天的時間,問題不大。”寧霜接著便道。

  吳大誌此時拿起了紙筆,“這頭幾個字,我現在就能認得。”

  “噢?”龐統一聽,“那先寫出來看看?”

  其他人也都湊上前來。

  吳大誌皺了皺眉,“不過,這好像有點兒······”

  他一邊說,一邊提筆在紙上寫了四個字:

  秦,蜀守,冰。

  “秦國的蜀郡太守,修建都江堰的李冰?”吳奪一看,“您之所以認得,是不是之前在蜀都買的都江堰的書裏,有關於李冰的古文字資料和圖片?”

  吳大誌點點頭,“嗯,不過那本書上是秦國的大篆。但是,我接觸這種金文那麽多了,和同時期秦國的大篆對照,確實更容易辨認。”

  “李冰怎麽可能和秘藏梁州鼎有關?他可是秦國的官吏。”龐統也皺起了眉頭。

  “捋一捋。”吳奪感覺之前積累的資料在腦子裏開始發酵,他一邊踱步,一邊沉吟著:

  “有關於李冰的史料其實並不詳實,但是如果我記得沒錯,他應該是在公元前256年被秦昭襄王任為蜀郡太守,然後一直做到公元前251年。

  公元前256年,這一年,又和九鼎密切相關。

  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派兵攻打韓國和趙國,這使得周赧王十分恐慌,便和楚國、燕國密謀,準備聯係各國合縱立盟抗秦;結果,秦國獲知消息,立即攻周,而且這一仗周赧王被俘了!

  這時候,東周實際上已經亡了。最關鍵的是,根據我們掌握的情況,秦昭襄王不僅俘虜了周赧王,而且還攫取了九鼎,從洛邑遷往鹹陽!

  隻不過,在從洛邑到鹹陽的運送途中,九鼎卻被這幫奇人異士截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