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開蓋,司南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1-09-05 23:21      字數:2101
  吳奪和葛亮跳入井中,三人圍在了青銅圓蓋周圍。

  從這兩個“把手”來看,這個青銅圓蓋還是挺厚的。常規思維,青銅圓蓋沒有一定的厚度,上麵的把手就成不了形,成形不僅是能用上手,關鍵還得在提拉的時候足夠支撐青銅圓蓋的重量。

  這兩個“把手”的用途很明顯了,不過他們並沒有急於動手,謹慎起見,先研究了一下青銅圓蓋上的紋飾。

  吳大誌清理青銅圓蓋表麵的時候,不僅清理掉了泥土,還把一部分嚴重的鏽跡也給清理掉了。有點兒粗暴,這要是純粹的考古,肯定是不行的。

  這上麵的紋飾,大體來看分為兩層。

  一層是兩個“把手”之間的方形區域,這個區域中,主要就是一個雙頭龍的紋飾。

  雖然看到雙頭龍,他們都不由自主想到了關聯子午山秘藏雙鼎的雙獸頭玉雕,但是雙頭龍紋在青銅器中並不是什麽特殊的紋飾。

  商代的青銅器上,就開始出現了雙頭龍紋,一體雙頭,身軀一般是一條斜線或者曲折的線條。雙頭龍紋就此一直延續了下去。

  這上麵的雙頭龍紋,比商代的顯得更為活潑一些,兩龍頭相顧,似乎還有點兒浪漫風格在裏頭。

  這是戰國青銅器龍紋的典型特征。戰國時期的青銅器,龍紋著意強化了靈動活潑甚至浪漫的風格。鑒定任何文物和古玩,都不能脫離它存在的曆史大環境,戰國時期出現這樣的特征,和戰國時期的社會基礎和思想基礎是分不開的。

  而外圍的紋飾,主要是蟠螭紋,一整圈,密密麻麻都是彎曲的小龍;龍的形體被簡化,甚至有點兒抽象了。這也是戰國時期常見的一種龍紋處理風格。

  從這青銅圓蓋的紋飾上來看,這東西應該就是戰國晚期的。那麽此處井台,確實就和秘藏雙鼎的事兒掛上鉤了。

  不過,這青銅圓蓋的紋飾上,也再沒有別的什麽玄機了。

  “你倆覺得直接打開沒問題吧?”吳大誌看了看吳奪和葛亮。

  兩人對視一眼,吳奪先道,“結合種種情況,我覺得這青銅圓蓋就應該是直接打開的。”

  葛亮接口,“我也覺得,打開之後才會麵臨關鍵,這不過就類似於一個表麵的常規防護。”

  “嗯,這一點咱們達成共識。不過,現在開的話,人不全。”吳大誌慢悠悠說道,“之前李山在這裏,現在李山不在,梅小梅也不在。”

  吳奪沒多想,“這也沒啥吧?之前我和葛兄進入洞中洞,不也就我們倆麽?”

  “那不一樣,當時包括梅小梅的整個行動組就守在外麵呢。”吳大誌笑了笑,“今天早上,龐局把那個白玉圓筒給我了。他說,丹藥和小囊、紙箋他先收著備用;白玉圓筒是個好玩意兒,覺得你應該喜歡,直接讓我留下給你。”

  “這······”吳奪沉吟。

  “現在明白了?”

  吳奪歎了口氣,“明白了,他可以私給,但我們不能私留。而現在這個青銅圓蓋,開啟之前,起碼應該電話向龐局匯報,雖然他的回應應該就是讓我們先開。”

  吳大誌點頭,“業務性再強的部門,也離不開那一套。有些路數,一定要拎得清。我們不求別的,隻求能親曆這件足可載入史冊的大事的完成,所以······”

  葛亮笑了笑,“今天這事兒也是趕巧了。”

  吳大誌拿起電話,給龐統打了過去。

  龐統果然說了句“你們看著辦就行”,不過,接著又跟了一句,“李山已經往你們那邊趕了,順便安排下南龍穀的守衛工作。”

  “好了,開吧。”吳大誌掛了電話之後直接說道,並沒有提等等李山。電話打過就行了,刻意等他,反而顯得“疏遠”。

  開蓋之前,吳大誌又清理了一下嵌入石材的青銅圓蓋的邊緣縫隙。

  隨後,吳大誌雙手抓住“把手”,先是嚐試著活動了一下,覺得能動了,才發力往上提。

  順利提了起來,比吳大誌想象得要輕。

  吳奪和葛亮也在一旁照應著,一起將青銅圓蓋放到了一邊。

  青銅圓蓋翻麵之後他們才發現,怪不得比較輕,原來下麵是凹陷的弧形,真的如同一個鍋蓋。隻有“把手”所在位置的下方是凸起來的。同時,凹陷的下麵光素無紋。

  這也算是戰國青銅器從未發現過的一種“器型”;若不是知道用途,陡然出現,還不知道某些專家會分析出多少種可能來。

  青銅圓蓋他們沒有過多研究,舉燈照射井內。

  下麵居然隻有一尺左右的深度。

  底子,是一個圓柱形的石砌凹坑。

  坑底的圓形石麵上,放著一把黑黝黝的“勺子”。像是石質,但是具體石材一時難以判斷。

  勺鬥的底部好像和石麵是相連的,陷在一個圓形的凹槽內,勺柄則是懸空的。

  勺柄指向南方。

  “司南?”吳奪和葛亮不由異口同聲地脫口而出。

  吳大誌點了點頭,又道,“司南的外形,卻是另一種用法。”

  因為除了這把“勺子”,底麵還有環繞的三圈凹槽,而這三圈凹槽的底部,好像和整個石麵是“壓合”在一起的,而不是單純在石麵上刻出來的。

  這三圈凹槽,並不是完全露出來的一個整圈,中間還有小隔斷,小隔斷屬於石麵的一部分,隻有半寸寬窄。

  三圈凹槽上的小隔斷數量一致,都是四個,一共十二個,但是每一圈的位置不一樣。

  第一圈凹槽的隔斷是衝向東西南北四個方位,第二圈和第三圈則都是錯位的;這樣一來,十二個小隔斷便形成了十二個方位。

  這十二個小隔斷上,還分別刻了一個字,正是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順序則是前後對應內外。

  而且,這三圈凹槽的深度也不一致,由內而外依次加深,也就是說,整體石麵之下,不是隻有一層,至少三層。

  如此看來,整個底部的結構,就如同一個可以操作的儀器。

  而操作這個儀器,應該要靠那把黑黝黝的“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