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隔山有眼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1-07-02 22:53      字數:2810
  徐州鼎浸泡在水裏被“滋養”,而且“井水”與“池水”相連,眾人取不出鼎也舀不完水,這麽看猶如隔靴搔癢,肯定是要等著取出之後看個明白的。

  ??吳大誌點點頭,“辛苦這麽久,細看肯定是要細看的,具體且看龐局怎麽安排吧。”

  ??回返的過程中,大家的身體都有些累,不過心理卻是徹底放鬆了,不似來時話那麽少,你一句我一句聊得挺樂嗬。

  ??吳奪因為當時在石梁島直接接觸過老烏小烏父子,這會兒又想了起來。當然,吳奪不知道他們是“老烏小烏”,隻知道是父子相稱的中年人和青年人。

  ??“爺爺,我們現在都已經在三指山內‘打通’三處地方了,之前進山的中年人和青年人還是沒有任何線索,估計真是走了。”

  ??吳大誌應道,“不在三指山是肯定的,但為什麽走、走多遠就不好說了。”

  ??“要麽是知難而退,要麽是臨時改變計劃。”葛亮接口。

  ??吳大誌笑了笑,“他們的事兒,咱們行動組沒有閑暇分心;不過,他們的行蹤,龐局卻不得不上心。這裏頭沒發現他們任何蹤跡,回去也給龐局匯報一下。”

  ??······

  ??六人出了趴趴山的外部洞口,龐統一直在這裏守著,簡單交流之後,便一起回返。

  ??同時,此處洞口自是安排了人手輪崗值守。

  ??而正在此時,他們目前還沒掌握行蹤的老烏小烏父子,卻正在看著他們。

  ??老烏和小烏趴在南台山群的第二高峰的峰頂,各自拿著望遠鏡。他們所在的山峰,在趴趴山的東北方位,距離三指山則更遠。

  ??“爸,真被您說中了!看這架勢,肯定是官方在行動。”小烏見他們走後,放下了望遠鏡,“看來,這東西秘藏之處的入口,是在趴趴山的山洞,而不是在三指山!”

  ??“當時我一到小角村,就覺得氣氛不太對,特別是,還有個“村民”的眼神也不對······”

  ??原來,老烏和小烏父子當天經由小角村進入三指山,老烏就覺得可能出什麽事兒了。

  ??當時他還不能百分百確定,於是進山之後故布疑陣,在“赤水怪井”扔了一隻手套,在一處山坡扔了小烏的外套,然後和小烏沒有原路返回,而是抄山路離開了三指山,到了周邊的山區又繞路離開了南台山群。

  ??彼時,他們扔掉手套之後,又薄又輕的手套居然緩緩下沉,於是也發現了“赤水怪井”的異常,隻是因為當時的情況,沒有冒險繼續探查。

  ??離開之後,他們在連州市喬裝改扮,重新從隱蔽之處進入南台山群。結果發現,三指山和周圍的四座山,都已經被“封鎖”了。

  ??如此一來,老烏的疑心就被徹底驗證了。

  ??眼見事情不妙,他們再度迅速離去。

  ??後來整個南台山群都出現了搜查人員,他們隻是在外圍探聽消息。

  ??這兩天,南台山群的搜查人員收隊了,而三指山和趴趴山的守衛卻加強了,於是他們選中了現在所處的這座山峰,爬到峰頂進行觀察。

  ??“倭國人讓咱們找的,極有可能真是頂級重器啊!官方層麵出手了,咱們肯定沒機會了,爸,今兒就撤吧!”小烏又道。

  ??“不!”老烏翻身坐起,隨手將望遠鏡放在身邊,就手點了一支煙,“我想盡量搞清楚到底是什麽東西!”

  ??“可是,現在太危險了!”

  ??“危險什麽?我們又不去偷東西,隻是遠遠地隱蔽地觀察。退一萬步講,就算抓住了我們,我們什麽也沒幹啊,依然就是兩個登山愛好者。”

  ??“好吧。”小烏點點頭,複又問道,“爸,那倭國人那邊,我們怎麽說?”

  ??“在官方收隊之前,隻需要說仍在探查。等官方收隊之後,我們說不定還有機會進去看看,再決定怎麽說。”

  ??小烏眉頭皺起,“到時候東西都沒了,我們進去幹嘛?而且,他們走了之後,趴趴山的那處山洞,說不定會封住。”

  ??“所以說,最好搞清楚他們取走的是什麽東西。如果能搞清楚,那麽即便我們任務失敗,倭國人的酬金,照樣得給!懂嗎?”

  ??小烏卻道,“爸,這不就成了要挾倭國人了?”

  ??老烏看了看他,“難不成我們白幹一場?”

  ??小烏歎了口氣,“好吧,您是老子,我是兒子,兒子聽老子的。不過,我總感覺,倭國人這次,有可能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

  ??“他們是賊。做賊,那就既得做好吃肉的準備,也得做好挨打的準備。”

  ??“我們這次完全可以不吃肉也不挨打的······”小烏忍不住又嘟囔了一句。

  ??老烏沒有立即應聲,小心滅掉煙頭又收起來之後才道,“兒子,其實我也不光是為了爭取酬金。我琢磨著,這件東西,就怕是······”

  ??“是什麽?”小烏追問。

  ??“算了,我也是瞎琢磨,不說了。”老烏拍了拍小烏的肩膀,“這樣,明天繼續在此觀察,且看看他們會不會從山洞裏運出東西來吧。”

  ??······

  ??第二天,徐州鼎並沒有被運出來。

  ??因為龐統在準備一係列的工具,安排一係列的人手。

  ??直到第三天下午,行動組的六人,才再度進入通道抵達“島”上,見到了被從井中吊出的徐州鼎。

  ??離水之後,徐州鼎的顏色略略暗淡了一些,但是青黃的皮殼色調,基本變化不大。

  ??鼎的直徑在一米二左右,鼎高在一米五左右,和之前取出的同為陽鼎雍州鼎的外型完全一致。

  ??而之前在羅布泊取出的陰鼎冀州鼎,因為是方鼎,所以外型肯定是不一樣的;但是高度一樣,都在一米五左右,方鼎冀州鼎的鼎口邊長則在一米左右。

  ??還有吳奪見過的中央陽鼎豫州鼎,體型比它們都大,直徑在一米四左右,高度在一米八左右。

  ??如今看來,九鼎的形製,基本就是如此了。一大八小;八小之中,高度都一致,同時四陽的外型完全一致,四陰的外型完全一致,不同的主要是鼎腹的紋飾。

  ??徐州鼎的鼎腹依然是山川河流的紋飾,從紋飾的細節來看,絲毫看不出有過什麽損傷的痕跡。

  書屋小說首發